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张大复的《钓鱼船》作为一部传奇难称经典,然而在《西游记》戏曲与小说的互动中却颇具典型性。该剧在对传统西游故事——刘全进瓜的改造中,凸显了从民间化向文人化升华的过程。以此为个案,可以窥见《西游记》小说与戏曲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学松 《中州学刊》2006,14(6):178-181
韦庄名诗《秦妇吟》具有小说化的特征。一是它的虚构性,诗篇在历史背景真实的情况下虚构了人物、情节和环境;二是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虚实相间的叙事艺术。其小说化的手法又是为表现其“志”和“情”服务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秦妇吟》可谓第一篇小说化长诗,它的出现与文体互渗、中国小说的成熟———唐传奇的繁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郭戈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205-206
近年,我国的电视媒体继民生新闻热潮、选秀热潮之后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故事化栏目热潮,电视媒体已经跨入了一个故事化时代。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级卫视再到一些没有上星的地面频道,各个电视台电视频道纷纷推出各类讲述新闻故事的故事化栏目,例如江苏卫视的品牌栏目《人间》、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给观众讲  相似文献   

4.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成的《奈何天》,却适合改编前的《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由此可知,李渔的戏曲创作实践与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契合无间。《奈何天》偏移李渔相关戏曲理论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关涉到李渔对小说、戏曲两种不同文体的认识,又离不开他以劝惩和娱乐为目的的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但戏曲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红楼梦》小说的戏曲改编者若不能恰当地取舍或化用原著的情节内容,其改编效果必会大受影响。清代很多《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对刘姥姥问题的失重处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在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它的问世与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人物的类型化、情节的模式化、结局的格式化上都受到戏曲特别是明传奇的影响.可以说,正是明代中后叶传奇的繁荣及其大量演出与刊行催生了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7.
《中文信息》2007,(6):2-2
记得央视曾热播过诸如《汉武大帝》、《大明王朝》、《唐明皇》、《康熙大帝》之类的历史题材剧,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过细想这些剧目大多是通过艺术手法夸张化了而不是完全的史实。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们曾经留下了哪些值得后人们回味的事迹呢?纵观历史风云的变换,即使再英武伟岸,还没有哪一个“长命百岁”的帝王能活到今世。  相似文献   

8.
张伟  周群 《兰州学刊》2012,(10):99-103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者对戏曲文化深入关照和体认的思想结晶,它为小说评点文本的"跨文化"书写赋予了颇具代表性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9.
齐鲁书社新出的《女聊斋志异》是清末民初之际成书的一部历代文言小说专题选集。它侧重于“异样女子”的故事,实际是《奇女传》或《巾帼传奇》。著名学者陈汝衡曾肯定过这部书。编选者的鉴识水平较高,选录了许多历来传诵人口的名篇佳制。如唐前传奇《赵飞燕外传》、唐人传奇《莺莺传》、《李娃传》、文言拟话本《娇红传》、明人传奇《小青传》等等,都是在文言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可惜的是,《焚椒录》、《李师师外传》、  相似文献   

10.
话说王庆     
《水浒》是一部写宋朝农民起义的小说。根据历来的研究,它最初的构思规模,应是梁山泊英雄大聚义以后,宋江率众受招安,接着去征方腊。一战结束,双方死亡殆尽,故事以悲剧结束。正如鲁迅所判断:“以平方腊接招安之后,如《宣和遗事》所记者,于事理始为密合。”(《中国小说史略》)作者的意  相似文献   

11.
庄小珊 《阴山学刊》2009,22(6):43-46
玉箫、韦皋两世姻缘的爱情故事在唐宋时已广泛流传,多种笔记小说中有记载。随着故事的流传,许多剧作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出现了元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明传奇《韦凤翔古玉环记》、《玉环记》、《鹦鹉洲》,清传奇《玉环缘》、《玉指环》等戏曲作品。元明间的戏曲作品中,玉箫、韦皋形象不断演变,与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帝王后妃中,以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流传得最多、最广.李杨故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记述两人生前的,另一类是描绘一生一死的.本文介绍李杨一生一死之间的故事,其他暂不涉及.(一)《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传》云:“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土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令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今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传上·杨贵妃传》同)《全唐文》卷四十一有玄宗《王文郁画贵妃像赞》,略云:“忆昔宫中,尔颜类玉”.“生平雅容,清缣半幅.”这个《像赞》,不但证明两《唐书》记载属实,而且说出杨玉环像是画在细绢上,画工姓王名文郁.  相似文献   

13.
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陈文新清代是中国文言小说取得全面收获的时期,传奇体小说与笔记体小说都攀登上了各自的峰巅。其中,传奇体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追随者有和邦额《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等。传奇体小说是在明末至清康熙年间臻于极盛的...  相似文献   

14.
敷衍小说《水浒传》故事的《偷甲记》是清初重要的传奇水浒剧。与《水浒传》相比,该剧虽然在思想观念上依然是褒扬忠义,但在某些细节上表现得更加复杂和深刻。《偷甲记》中梁山人物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助行忠义、热衷政治和建功立业的共同特征,但几类人物之间仍存在微妙的差异。该剧明确提出了奸臣作乱于内是梁山聚义的重要原因,梁山人物对"盗贼"身份亦有了全新的认识。《偷甲记》继承了明代水浒戏士大夫化的价值取向,忠孝节义和功名事业依然是梁山人物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睡虎地秦简《诘》篇是志怪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渊源性文献。作为巫术之书,其中志怪因素较多,不少条目已具有志怪故事的雏形。特别是其中的鬼怪形象、驱邪巫术及部分条目中体现出的叙事结构、人与鬼怪的交通模式等皆深刻影响了六朝志怪小说;其中的一个条目或片段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已经形成一种类型化、规模化的书写。《诘》篇与志怪小说同属于巫文化,这是两者发生联系的重要原因;巫术的生活化特性和民间传播的特性也促进了巫术的故事化,促成了志怪因素向志怪故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剧坛上有些作家对某一特定的题材表现出持续的热情与敏感 ,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流连其中 ,写出了饱含深情、力透纸背的系列剧作。如李龙云对北京胡同里的市井百姓情有独钟 ,杨利民把北大荒的黑土地奉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而郭启宏则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历代知识分子 ,《司马迁》、《王安石》、《卓文君别传》、《南唐遗事》、《李白》、《天之骄子》六部剧作是他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文化性格为思考对象、描写对象的系列作品。其中 ,《南唐遗事》中的李煜虽然名分上是个帝王 ,但他一生的实绩却在于填词 ,其性格、行事也类似于一般文…  相似文献   

17.
《莺莺传》中所体现出的宋人对唐传奇名篇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宋代的众多小说类书、选集对保存唐代小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人对传奇作者、本事、创作动机等方面的考据较有参考价值;宋人对唐传奇名篇多有题咏,对其审美和情感意蕴有所阐发,更大量采用其中典故,促进了传奇名篇的广泛流传;宋人的文言小说创作,常常去模仿唐传奇的名篇佳作,白话小说和戏曲也从中取材。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小说叙述的"影像化"意味,主要来自独特的影像化修辞设置,本文以《天鹅绒》、《望着你》、《陆犯焉识》等为例,分析新世纪小说各类影像性修辞设置在文本中的配合;探讨相对于其他非影像性文本,所表现出的"叙述的场面化"、"人物对话的叙事化"的总体特点。这些影像化修辞设置营造了新世纪小说独特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03-106
学界普遍认为《荷马史诗》是西方小说的源头和胚胎,它对西方小说甚至整个文学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结构方面,《荷马史诗》通过主人公个人的经历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情节,这种被称为"一根绳子"的结构方式也是以后其他叙事门类如骑士传奇、流浪汉小说等的最主要结构方式。可以说,《荷马史诗》直接孕育了后世的传奇和流浪汉小说。同时,《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传达了荷马时代对人的观念诉求,也影响了后世对人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从唐传奇到话本小说之嬗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传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宋人洪迈说:“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2]唐传奇对后世诗词、小说、戏曲、讲唱文学诸多文学样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唐传奇在话本小说中的嬗变情况加以探讨。话本小说包括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两者的划分,我们主要参照谭正璧《话本与古剧》、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欧阳健、萧相恺《宋元小说话本集》等书。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上古时代,已经出现讲故事的说唱文学,如《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