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字的声学测量及分析,对比临夏方言与普通话的元音,从而为研究临夏方言的基本元音提供可靠的声学参数。通过对比,我们看到1.临夏方言男女声元音图都表现为趋央的趋势。2.临夏方言男女声学元音图,除[u,a]外其他元音与邻近元音存在重叠区。3.从共振峰模式图上看临夏方言[y,i,,]的F1—F2距离都较普通话的小,[a,,u]的F1—F2距离都较普通话的大。4.双元音[ai,au]在临夏方言中简化为[,]。  相似文献   

2.
瞿建慧 《云梦学刊》2011,32(1):136-138
湘语部分方言点出现了宕开一精组字与宕开三庄组字韵母合流读合口呼的现象。宕开三庄组字读合口呼是受到江开二庄组字的影响。宕开一精组字读为合口呼的原因是韵母的主要元音[’a]与精组声母舌尖前音[ts tshs]相拼时比较费力,于是产生了一个过渡音u。  相似文献   

3.
湖南学生英语语音音段音位学习中湘方言的负迁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小鹰 《云梦学刊》2011,32(4):128-131
湖南学生受方言的影响根深蒂固,而湘方言语音和英语语音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从而造成了湖南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如何减少负迁移从而改进并完善英语发音,是湖南的英语教师与学生应该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往学术界基本认为,北京话前后中元音音位/e/与/o/的合并是在19世纪末《官话萃珍》时代完成的,但清代的汉文文献与满文文献表现出不同的演变轨迹。清代的汉文文献一直显示中元音音位未合并,直到清末传教士富善《官话萃珍》才显示出合并的现象。早期的满汉对音文献显示,当时的中元音音位还未完全合并;中期的满文文献显示出两种不同的现象:没有对音的满文文献显示当时的中元音已经完全合并,有对音的满文文献显示还未完全合并;晚期的满文文献显示当时的中元音在撮口呼前还存在对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满文对音自康熙末年以来陈陈相因,不足以表现语音演变的实际。北京话前后中元音很可能首先在内城完成,然后扩散到外城。这是由内外城人口结构的差异造成的,内城居住的是满族人,外城居住的是汉族人。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音节以主要元音占优势,几乎每个音节都有主要元音。这个结论是从汉语的音节可以缺声母、介音、韵尾而不能缺主要元音的实际得来的。就韵母而言,也是不能缺主要元音。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首先要抓住主要元音。一、广州方言音系中组韵能力最强的是哪些元音?是a和e。a能跟什么韵尾结合组成什么韵母,(?)也能做到,所不同的是a能自成韵母或音节,(?)则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二等麻韵在广州音是a(如:巴、怕、诈、家),三等麻韵于广州音是ε(如:且、写、爹、者、车)。广州音以a和(?)组成的韵母是哪些呢?  相似文献   

6.
宕江摄入声韵历史上很早就丢失了塞音韵尾,其在现代方言中的主要元音基本上是以后圆唇元音为主,可见《切韵》的宕江摄主要元音应该也是一个后圆唇元音.一些方言中宕江摄入声往往有文白异读两种形式,这是入声韵尾消失后韵尾u向不同方向演变的结果.官话方言中,宕江摄入声字多读为撮口韵,主要元音是前的不圆唇元音,这个和南方方言有别的特点是官话方言在清代产生的一个语音层次,它和元明时代读为[io]韵的层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元音格局的研究方法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已较为普遍。元音格局方法特有的内涵及意义使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元音音位的归纳、音质的描写、元音的性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优势,在大规模汉语方言元音系统研究以及方言元音接触研究中都取得了瞩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英语的两大变体 ,尽管两者主体部分相同 ,但在语音、词汇、语法、拼写方面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语音方面差异给我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对两者在辅音音素、元音音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对比 ,并介绍了非正式场合讲话时 ,美语口语中独特的发音现象。  相似文献   

9.
二语习得汉法中介语元音系统建构次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介语元音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语音体系,它的建构次序存在其特有的内在规律。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中国初学者习得法语一级元音时的发音离散率情况,初步揭示出这种规律性,即:母语与目标语间相似元音的建构要早于新元音;当同为相似元音或新元音时,标记性弱的音的建构次序早于标记性强的音。进而讨论了影响中介语音系统建构的显规则和隐规则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蒋冀骋 《云梦学刊》2002,23(6):103-106
根据金尼阁对“甚、次、中”的解释,通过分析u韵各小韵的代表字,认为《西儒耳目资》的“u次”不是舌尖前高元音,而是一个与“u”相近的音。而根据现代方言,可以将“u次”拟作[y],“u甚”拟作[尬],“u中”拟作[u]。  相似文献   

11.
潮汕方言和英语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区别,这给潮籍学生在英语语音习得上造成困难.笔者着重从辅音、元音、声调和连读四个角度探讨了潮汕方言对潮籍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负面影响,并在教学实践中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潮汕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整理方言的同音字汇,指出海口方言新派和老派的语音差异,并力图反映海口方言一字多音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朝鲜语母语背景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英语母语者为参照,从音高、音强、时长和音质四个声学维度,对不同水平学习者英语词重音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组与英语母语组产出的词重音声学特征差异显著。尽管在音高维度上,学习组词重音产出与母语组相似,但在音强、时长和音质维度上,学习组与母语组产出差异显著。母语组产出的元音重/轻音强比和时长比均显著高于高水平学习组,而高水平学习组也显著高于低水平学习组。在音质维度上,母语组产出的非重音音节元音弱化程度明显,高水平学习组元音弱化相对不明显,而低水平学习组几乎没有弱化。研究结果表明,母语韵律类型和二语水平均会对词重音产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古歌部一、二等字由ai到a,影响所及,带动了两汉以下的链移音变:一是鱼部一、三等字"a音o化"同侯部字接触;二是侯部一等字进一步高化(ou),转与幽部字相押;三是幽部一、二、四等字u元音前显裂化为复元音ou,再音变为au,并入宵部。由此"鱼歌""侯鱼""幽侯""幽宵"四组例外押韵,实反映出汉语史上第一次元音链移高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汉语上古音研究和汉藏语系比较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上古汉语声调的性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音高在中古汉语以迄现代汉语各方言以及台语、苗瑶语和藏缅语有声调的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了动摇。如果上古汉语声调的区别性特征不是音高而是音长或音质,那么,所谓上古“声调”的不同也就是韵母(元音或韵尾辅音)的不同,实际上可以看作韵部的不同,正如入声与阴声、阳声的对立。  相似文献   

16.
向红 《云梦学刊》2001,22(6):124-126
任何人在学习一种外语的语音系统时都会受到母语迁移特别是其负迁移的影响。作为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和湖南第一大方言,湘方言与英语的语音系统有很大的差异,可该方言区的大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忽略了这些差异,不自觉地将湘方音的发音规律和语音特征套用在英语词句上,从而导致种种发音偏误。显然,对湘方音音段音位在该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影响进行调查分析,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湖南高校学子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以及进一步发展湖南高校的英语语音教学与研究,无疑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韵律构词学的原理,突厥语言的最小韵律词具有双韵紊特点。由双韵素音步构成的最小韵律词假设能够说明突厥语言单音节词以VV和VC韵部类型为主、语素形式交替、音节成分脱落等共时现象和短元音补偿性变长、音节合并、复合词内元音和谐关系形成等历时现象。非韵律词不能成为最小词,是附着成分,与宿主词位于同—元音和谐域内,因此受到元音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元音和谐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音和谐是一种弱普遍现象。关于元音和谐的本质,国内外学者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一)元音和谐是一种元音之间的同化现象;(二)元音和谐属于韵律特征或超音段音位范畴;(三)元音和谐是词内元音之间的调和及制约关系的语音规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6,(1):69-76
汉语方言调查中有音"无字"的现象大抵有两种原因造成:一是方言中的某些词语实际上也见于普通话或汉语其他方言,只是这类词语在该方言中的音(义)与其在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中的音(义)失去了对应;二是某些词语不见于普通话或其他一些方言,但过去曾被普遍使用。濉溪方言中写不出本字的词语或者是发生了特殊的音变,或者产生了特有的意义,或者保留了古汉语中的词语。方言本字考证需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并可用方言间的相互比较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20.
跟传统利用早期历史性条件、晚期历史性条件及现在平面性条件区分大方言、次方言和小方言的做法不同,文章提出利用汉语语音自身层级系统(音节 -音位 -音值)的特征来进行汉语方言的区片划分:用音节层面的音节类(俗称字类)分合标准作为第一层级方言分区的语音标准;用音位层面的音类分合(不造成音节类分合)标准作为第二层级方言分片的语音标准;用音类或音类分合的具体音值(不造成音类和音节类分合)作为第三层级方言小片的语音标准。在权衡同一个层级语音标准的主次方面,我们贯彻以下几条原则:第一,早期的音节类或音类分合比晚期的音节类或音类分合重要,早期的音值特征比晚期的音值特征重要;第二,音节类或音类的合并比音节类或音类的分化重要;第三,大的音节类或音类分合比小的音节类或音类的分合重要;第四,辖字多的音节类或音类分合比辖字少的音节类或音类分合重要;第五,音节类或音类分合规律明显的比分合规律不明显的重要;第六,典型的音值特点比非典型的音值特点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