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民主德国社会学研究科学委员会和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全国委员会定于1985年3月26日至28日在柏林召开以“经济增长的社会动力”为主题的民主德国第四届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大会。根据德党第十次党代会和1983年12月召开的德党中央社会科学会议的决议,以最新的社会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大会将从理论上确定、分析和制定如何实际利用经济增长的社会动力,特别是如何加速民主德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书讯     
《社会学和社会政策年鉴》第1卷问世,恰逢民主德国第三次社会学大会召开.正如该书前言中所强调的,《年鉴》旨在"阐明新的科学认识,报道研究现状和成果,有助于开展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的理论、方法论和方法问题的论争".鉴于民主德国缺少社会学方面的专业刊物,我国科学院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研究所的这一新刊物是很值得欢迎的.第1卷刊登的首先是一些纲领性的文章.G.温克勒的文章《论社会学和社会政策更紧密的结合》表明这一卷的整个主题安排.温克勒指出马列主义社会学和社会主义的社会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着重陈述了迄今为止,由于对有科学根据的社会政策、对社会过程的领导和规划作社会学的研究而取得的成绩,并列举这一领域所应完成的重要任务.同时他认为,社会结构的研究和探讨阶级和阶层的社会积极性以及分析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3.
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和社会政治研究所于1989年3月举行了“社会学与和平”第3次国际研讨会,讨论和平与社会发展问题。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荷兰、苏联、联邦德国、芬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等国的学者出席了会议。B.艾赫霍恩(民主德国,中央哲学研究所)在报告中认为:人类只有沿着进步道路方可前进和共存;社会主义的改造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完整的一个历史时代;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资本主义内部或在社会主义内部进行改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M.托马斯(民主德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  相似文献   

4.
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G.温克勒尔于今年8月下旬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本刊特约通讯员关山同志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请他介绍民主德国社会学研究的状况.温克勒尔生于1931年,1970年获经济学教授职称,主要学术著作有:《劳动和生活条件的计划》(1964)、《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政策》(1975)、《民主德国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1979)、《社会主义劳动条件的发展计划》(1983)、《社会政策》(1985)等.  相似文献   

5.
据匈牙利《科学组织工作情报》1978年第3、4期合刊报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1978年成立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研究所。G.汶克来尔任所长,H.J.立代尔豪斯领导社会学研究工作,H.库赫里格领导社会政策研究工作,H.贝尔格尔领导方法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一新机构的任务是研究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社会过程,为社会政策措施建立科学基础。特别注意研究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工人阶级的迅速增长,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问题。此  相似文献   

6.
书讯     
这部书考察了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进步相互作用的内容、机制以及两者的特点。作者认为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现代社会进步结构的最重要方面。作者在书中详细地揭示了生产力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意义。由此,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和结构也得到了说明。这种结构可  相似文献   

7.
对于什么是社会学,迄今为止,众说不一。本文主张,一般地说,社会学是关于研究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特殊地说,社会主义社会学即维护建设性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它以社会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本文从这个角度,考察并论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迁的目标,以及实现改革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8期报道,1982年4月12—17日在东德柏林召开了第十六届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和社会学杂志编辑会议。保、匈、东德、波、罗、苏、捷等国学者约40人出席会议。大会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社会主义》。发言中涉及的问题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社会主义进步的动力,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困难、矛盾、危机状态的辩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发生变化,传统观念和时代思潮的矛盾以及引进外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后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产生了不少新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学这门学科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以便为扫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障碍,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依据,同时,也在实践中创立我国科学社会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社会学学会第一届年会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16日至1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到会代表一百余人,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62篇,内容涉及中国社会如何进行改革、改革中存在的社会问题、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史,以及婚姻、家庭、住宅等各个方面。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改革中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与会代表们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传统的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交接点上,用社会学眼光来研究就可以发现它还没有最终走出传  相似文献   

11.
这本论文集主要论述了科学研究质量的评定问题以及如何评价科学对加速社会主义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撰写这些论文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学家及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民主德国科学院科学理论、历史和组织研究所所长Г.克廖贝尔指出,在现代条件下,首先应当从社会政治方面研究科技革命的成果。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原则区别的科技进步成果应用的社会趋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条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明,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关系更加紧密,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发展为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具内在动力的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982、1993年全省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测度农业产出增长中的科学技术份额,以期揭示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据民主德国《德国哲学杂志》1987年第6期报道,1986年11月10日—12日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非洲人民在争取和平与社会进步斗争中的世界观和哲学问题.东欧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民主德国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会和卡尔·马克思大学共同举办.会议着重探讨了非洲的领导人、各个政党和民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如何以文化为导向,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牵涉到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系列重要问题。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财富不断涌流。但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唯一标志,也不是人类幸福的最终归结…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问题历来是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的一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却没有予以特别的重视,这种状况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很不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问题已经是很紧迫的任务了。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我们的研究对象,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经济增长”这一范畴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抽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理论体系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我国要创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问题,笔者断断续续地探讨了十年。其间,较早地提出了要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问题,认为社会学的学科体系由社会主义社会学、资本主义社会学、社会管理、分支社会学(不包括与其他母体学科交叉的分支,如教育社会学等)、社会学史等构成;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学是以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  相似文献   

17.
据罗马尼亚《社会未来》杂志1981年第2期(3—4月号)报道,国际社会学协会组织的第十次世界社会学大会将于1982年8月16—21日在墨西哥举行。目前,国际社会学协会已拥有世界各大洲96个国家的集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第十次大会的总题目为《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实践》。在这个总标题下,大会将首先着重讨论社会学理论如何运用于具体实际;从实际应用出发,社会学理论可能作何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1984年第2期报道,第十一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将于1986年8月在新德里举行。会议有以下6个议题:(1)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变化;(2)社会制度及其变化;(3)科学技术在社会变化中的作用;(4)经济发展的社会方面;(5)社会变化的文化上的测量;(6)从社会学观点看和平、军事化及冲突的解决。会议期间拟召开下列一些讨论会:第一个题目:《社会结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科学技术进步预测的普遍推广及其在各经营层次管理活动中的多用途运用。科学技术进步同经济增长的联系之间的矛盾、同再生产的社会条件的联系之间的矛盾,愈益成为广泛争论的问题。八十年代,不预测科学技术进步的趋势,要解决经济集约化的许多全国性的任务是没有出路的。现在,美国企业家中有一种居统治地位的看法,即每个公司都应当在自己的生产领域和与之相邻的生产领域中拥有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切合实际的概念,科学技术进步的预测应当成为管理该公司的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1984年第3期报道,苏联科学院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所长И.西戈夫指出,城市是人民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中心,是进步的主要动力。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积蓄了巨大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潜力,这些潜力发挥如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城市化的学术问题,如同管理大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一样,是极其复杂的。例如,控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