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属和上司     
刘澜 《决策》2009,(9):49-49
绝大多数决策者都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对他们来说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要决定做怎样的上司,先要知道有怎样的下属。一般说来,下属可以分为四种:爱上司的批评者,不爱上司的批评者,爱上司的不批评者,不爱上司的不批评者。第二种下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会反对,但是并没有建设性意见提出来。第三种下属恰恰相反,是为了支持而支持,不管你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杜生梅 《决策》2012,(6):88-89
“职场定律”告诉我们,跟对人很重要,因为上司将是你未来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因此,只要你不是要尽快找份工作糊口,不妨事先“面试”一下你的上司。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你决定去一家新单位或新公司工作,上司作为你最重要的“拍档”,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考验你:他的能力如何,我们能够合作得好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最容易打动他……当这些问题在上司的脑袋里如霓虹灯闪烁不停时,你是被动地被他挑选与揣测,还是同样地、主动地去了解他、挑选他?  相似文献   

3.
金旺 《秘书之友》2010,(6):36-38
上司决定着你的晋升、加薪和去留,没有谁不想与上司和谐相处。可是,上司也是人,他有他的行事准则,他有他的毛病、缺点和偏好,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你与他的关系。面对有“毛病”的上司,该怎样与其搞好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姚绍龙 《决策》2010,(11):63-63
当你的上司向你索取一份资料时,你是否能在第一时间从容不迫地递给他?当你需要一份信息时,是否满文件夹地翻个底朝天?  相似文献   

5.
刘澜 《领导文萃》2009,(14):112-114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的绝大多数经理人来说,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一,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二,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时,在华盛顿记者俱乐部演讲。翻译传来一个问题:“今天你谈到你的前任斯大林的邪恶统治。你当时是他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你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6.
当你认为上司对你不公平时,千万不要去跟上司讲理,你看那个“理”的左边是个啥字,理永远在上司的那一边。到上司那里去打同事的小报告,其直接恶果有二:其一,上司一定会从心里把你当成小人看;其二,他将从此一直担心你以同样的方式向他的上司打他的小报告。一次没把工作做好,下一次还可弥补;得罪上司一次,可能永远改变不了上司对你的看法,尤其是他(她)对你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和新的上司相处并不容易,你的行事风格或做法可能和新上司不一样,但是如果你熟悉了他的喜好和方法以后,顺着他的意思去做,你的工作便能得心应手,你的上司便会对你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8.
梁煦 《领导文萃》2007,(5):154-156
“不要和上司一般见识”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取其字面意思。即作为下属,你的重要性不在于你总是与上司的意见一致,恰恰相反,你看问题若能与上司角度不同,甚至面对新问题你得出的推理与上司完全相反,从而促成上司作出更为正确的决策,你才堪为上司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9.
虽然你非常聪明地发现了一位可以成为有力的领跑者的上司,你也以对他的忠诚和尊重使他把你列为嫡系,当他地位上升或实力增强时,会想到提携你,但最终,你不可能和上司在同一条跑道上完成你自己的冲刺,你应为自己争取一条跑道,并使上司认可。  相似文献   

10.
不少管理人员经常抱怨:为何有些下属总是工作不积极?为什么上次给他指出某方面的缺点之后收效甚微?为何他总是让我失望?确实,这些所谓的“问题”员工总是让管理者头疼不已。通常,管理者认为这是员工的过错或责任。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欧洲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数百名高级管理人员的研究表明:不是员工,而是上司本身使下属工作业绩不佳。他们认为,上司认为绩效不佳者常常被一种称之为“制造失败综合症”的心理机制所驱使。“制造失败综合症”的过程1.下属人员工作绩效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形最初的动因与工作绩效有关,比如一位销…  相似文献   

11.
上司赏识你的8个信号—— 信号1:被上司指派为公司代表 你的上司无法出席某一场合,于是拍拍你的肩膀,要你代替他前往参加,这便是一个称许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假如你的上司很糊涂,而你在具体工作中又经常要与他打交道,为了既不与上司发生尖锐的矛盾,又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该怎样对付糊涂的上司呢? 一、与健忘型上司共事 有的上司很健忘,明明在前一天讲过某一件事,可二三天后,他却说根本没讲过,或者在前一天他讲的是这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秘书》2001,(8):44-44
上司的秘书不仅能向你通报上司的最新情况,传递涉及重要工作项目的内幕消息,还能够左右上司对你的印象。“我的老板工作很忙,他对公司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好多事他都来问我。”26岁的佟菲是一家医药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如果我告诉他哪个职员的建议很有价值,他就会约见这位职员,当面和她讨论她的建议。”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位把守在总经理办公室门外的小姐,否则,她不仅不会给你制造机会,而且还可能制造借口缩短你面见老总的时间,甚至干脆将人拒之门外,因为“总经理整整一周都很忙呵。”  相似文献   

14.
益达 《领导文萃》2009,(6):123-124
升职的确是个大好消息,但兴奋过后,你真的准备好迎接新头衔了吗?不要以为保持原来的工作状态就万事大吉,你的上司提拔你,意味着他对你有了更高的期望值。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更大限度地发挥你的“热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要辜负他对你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刘洁 《领导文萃》2009,(9):116-119
我们往往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上司对下属的依赖程度要远大于依赖其他同事和外部人员。因此,管理上司并不会增加你的职业风险,相反,还会帮助你获得安全与发展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先生告诉我说,他的弱点是他一辈子未尝有过"上司"。"老帅不是你的上司吗?"我说。"他是我的父亲,"他说,"父亲究竟与上司不同。""蒋不是您的上司吗?"我又问。  相似文献   

17.
假如你的上司很糊涂,而你在具体工作中又经常要与他打交道。为了既不与上司发生尖锐的矛盾,又不影响自己的工作,你该怎样对付糊涂的上司呢?  相似文献   

18.
据说,又有一位同仁加薪了,你暗自埋怨上司:"为什么他可以加薪?我却加不了薪水?"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人能加薪,而且有些人似乎是常常加薪?而你为什么总是无法顺利说服上司为你加薪呢?一位担任管理工作多年的上司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德鲁克年轻时,在伦敦一家银行工作。有一次,他写了份重组建议交给上司,上司看后说:"很好,我们把路易斯找来测试一下,看看他觉得你的计划怎么样。"德鲁克对上司说:"路易斯是我们公司年纪最轻的记账员,而且,正如你在几天前观察时发现,这个人简直是个笨蛋。"  相似文献   

20.
劝谏,是在上司决策或做事失误时,及时提醒,以使上司采纳你的正确建议的一种劝说。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司也一样,只要他工作,就免不了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