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5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西方的历史学是和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也是人类史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由于希罗多德对史学的卓越贡献,从古罗马时代开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西塞罗就尊  相似文献   

2.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作为一位政治家,人们对他的研究颇多;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国内对其史学思想的研究显得比较贫乏。笔者在阅读马氏著作格主论》和《佛罗伦萨史》的过程中发现,他的史学思想是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以政治统治为目的的逻辑展开。这种思想不仅代表了近代史学的开端,述因为马基雅维里独特的现实主义眼光,使其一开始便具有了比较成熟的近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公开的文字中,纳博科夫似乎为自己的美国公民、美国作家身份颇感自豪,但时而又毫不犹豫地表白自己的俄罗斯情结:“我感觉自己是俄罗斯人”①;“俄罗斯的一切我都带着了:文学、语言和我在俄罗斯度过的童年”②;“我的俄文作品,各种小说、诗歌和短篇小说是对俄国表示的一种敬意,我可以把它们说成是失去童年时代俄国所引起的震动的震波。③当“洛丽塔旋风”席卷美国,误解纷起之时,纳博科夫甚至不无感伤地抱怨,我的美国朋友几乎从来没读过我的俄文作品。言外之意无疑在说,如了解他的俄文作品,了解他的创作历史,就不会有那么多误…  相似文献   

4.
陈寿,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史学家。他撰著的《三国志》,主要记叙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秉笔公正,取材谨严,文笔简洁,是继《史记》、《汉书》之后的又一纪传体史学名著,与司马迁、班固、范晔之书并称“前四史”,为历来人们所称颂,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自《三国志》出,当时诸家叙三国史事之书几渐湮没不闻,因而陈寿此书便成了我们今天研究东汉宋至晋初历史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但是,历代对陈寿其人其史的评价,褒贬各有异同。对于这样一位历史学家,必须结合他所处的时代和生平经历,才能作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略论傅斯年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斯年是中国近代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史学思想接受了西方史学以及中国的传统史学,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在近代新史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他在输入西方史学思想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在中国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与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比较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历史学家。章氏之父名鏣,乾隆七年(1742)进士,虽曾任湖北应城县知县,但主要以教授为生。由于家境贫寒,章学诚“不能不望科举”(《章氏遗书》卷二九《与汪龙庄简》),直到40岁才考中举人,次年考上进士,归部待铨。他“自以迂疏,不敢入仕”(同上卷一七《柯先生传》),主要职业乃主讲书院、修志撰书。章氏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而史学尤甚。他在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湖北通志》等多种方志,而代表作《文史通义》则“上采班、刘,  相似文献   

7.
<正> 屠格涅夫在其代表作《父与子》中,是把作品主人公巴扎洛夫当作“新人”来描写的,但是由于作者世界观的矛盾.由于他贵族自由主义的立场,他笔下的巴扎洛夫并没有达到“新人”的高度,“新人”不新。本文就这个问题试作论述。一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构思于一八六○年八月,一年后脱稿,一九六二年六月由卡特科夫的杂志《俄罗斯导报》发表。这个时期正是俄国解放运动进入第二阶段,平民知  相似文献   

8.
《编年史》是塔西佗最后也是最出名的一部历史著作,是他史学思想和文笔最成熟时期的作品。《编年史》集中反映了塔西佗反对暴政和歌颂共和两方面的史学思想。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塔西佗对所看到的现象,不能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产条件方面加以分析,因此难免有些缺陷。但这并未影响《编年史》突出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雷雨》的作者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呈举世闻名的俄国剧作家,是俄国唯一毕生从事剧本写作的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五十部作品,被誉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使俄国真正“有了自己的、俄罗斯的民族戏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五幕悲剧《大雷雨》(1859),是他的代  相似文献   

10.
孙盛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论著丰硕,特别是他的《晋阳秋》一书,“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在当时史坛上影响颇大。但由于孙氏所著大皆亡佚,现仅存清人辑本,以致长期以来,其史学成就湮没无闻,迄今尚无专文研究。本文钩沉古史,试图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田汝康教授共同主编的《世界文化丛书》,近期又推出我校历史系教师张广智与张广勇合著的《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本书以一种新的视角,力图从文化学的眼光来重新考察和评估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演变,并从多方面揭示历史学与人类文化研究的紧密联系,以及史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构筑的理论体系与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1、历史学家时空观念的开拓——从彼此隔绝到全球一统的世界史体系的出现;2、历史学家研究领域的扩展——从狭隘的政治史到广阔无限的新史学;3、历史学家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1月24日,在俄国科学院院长奥西波夫院士主持下,俄国科学院主席团开会讨论了“关于历史科学领域内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前景”问题。俄国科学院历史学部院士-秘书科瓦利琴科作了报告。报告人指出,他对本国历史科学现状的评价,是依据科学院和其他学术机构的历史学家们以及国外同人数年来在不同层次上以极其多样的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在史学本体论上有比较独特的认识,其史学本体论思想大致涉及史学对象论、史学目的论和史学工具论三个部分,概括起来是:历史学是一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史料,进而求得真实的历史事实的学科。但傅斯年的史学本体论本身并不十分体系化,所遗留的问题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刻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贡献是:刻印《文苑英华》、《欧阳文忠公集》等文献,保存了珍贵史料;创制了一套历史文献考证校勘方法;提出并践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史学思想.他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享有“俄罗斯文学之父”盛誉的普希金(1799—1837),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之一。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几乎都有了中译本。根据他的主要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等改编的同名电影,曾多次在我国放映。更重要的是,他于一八三三年构思、一八三六年写成的《上尉的女儿》这部历史爱情小说,是我国翻译的第一本俄国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尤里·波里亚科夫的代表作品《无望的逃离》是一部以中年知识分子巴士马科夫二十几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反映俄罗斯社会在苏联解体前后社会巨变和知识分子阶层心态裂变的当代小说。主人公巴士马科夫堪称俄罗斯当代"多余人",在对其"多余人"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运用了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双重创作手法,从而从人物性格和创作手法两方面完成了对19世纪俄国"多余人"这一重要社会情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郑樵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所著的《通志》被列为“三通”之一,是一部古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从南宋以来,历代学者对郑樵和《通志》都有所评论,但是分歧很大。前人主要是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对郑樵加以品评,而对于他的史学思想却缺乏系统的评述。近来,史学界已经往意到对郑樵史学思想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但是全面地评价郑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历史学家、《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作者修昔底德斯出身于雅典的显贵家族 ,生活在雅典国家盛极而衰的历史时代。作为奴隶制国家统治阶级上层的一员 ,他无疑是雅典对外扩张战争的受益者。修氏的思想意识植根于奴隶制时代。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 ,凡是对雅典人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他都衷心拥护 ,凡是不利于雅典人的他都极力反对。他撰写历史著作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无法摆脱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在充分肯定他的史学成就的同时 ,似乎也不应过于夸大他的“客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我们同旧的史学传统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过,但自古以来指导史学的研究方式却失去其优势地位。历史学家在研究和撰写从古希腊直到最近几年的历史方面,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连续性。如果我们只看到一种类型的史学,那当然是错误的,然而修昔的底斯(Thucydides)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却提供了一种模式,不仅古代的史学家奉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 十几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原英国历史协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写了《当代史学主要趋势》这部名著。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他说: 在导向反对唯心主义历史学的各种因素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研究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当历史主义(就其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词义上说)困于本身的内部问题而丧失早期的生命力时,马克思主义为取代历史主义而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之所以日益增长,原因在于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排列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