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创新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全球金融领域所发生的一场革命。它主要包括技术、工具创新 ,业务、产品创新 ,制度创新。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能否走向一个以制度创新为重点 ,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将成为我国银行业能否适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赢得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一、我国金融制度变迁历史的昭示由市场金融制度替代计划金融制度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取向。我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基于…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概括地说,金融创新包含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两大方面的创新。一、我国金融创新的需求分析1.金融创新是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传统体制的作用和影响,过去银行实质上只是办理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记账、出纳收付等传统业务,银行所能发挥的作用受到严重的局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并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拓展自身的…  相似文献   

3.
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在经营管理实践中 ,金融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 ,构成新的发展基础 ,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不断推出创新成果 ,促进我国金融企业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在金融企业发展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形象地说 ,一个企业就好比一棵大树 ,核心产品或核心零…  相似文献   

4.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需要突破;另一方面,监管层必须严格防范过度创新可能造成的风险。因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和管理办法可能带来更多的金融风险,监管机构不得不采取动态管制措施以约束金融机构过度创新,从而形成金融管制和金融创新的交替上升过程,双方在监管—违规 (合规) 创新—罚款 (监管)的均衡路径上重复博弈,因而的确存在“双赢”的可能性。当互联网金融适度创新水平低于临界值,创新活动出现高风险时,互联网金融适度创新的临界值与过度创新的罚金正相关,与监管成本负相关;当监管力度大于临界值,监管有效时,监管力度的临界值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额外收益、适度创新成本正相关,与适度创新的社会收益、过度创新的成本和罚金负相关;当互联网金融的适度创新水平和监管力度均等于临界值,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双赢”。当前亟须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完善互联网金融创新制度、规则和法律建设,做好风险预防和对高风险产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县域金融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章丘市县域金融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创新针对性与有效性增强、金融支持经济转调成效明显的特点,但信贷投入相对不足,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储蓄与投资的转化率较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力度偏弱;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仍普遍存在;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其原因是金融机构服务存在功能性障碍;信用担保机制缺失;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信贷风险管控下,责权利不对称导致信贷动力不足;社会信用环境有待改进等.因此,应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筑牢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基础;加大县域信贷投入,增强县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增强县域金融与经济发展活力;加大县域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推动县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金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是在制度供给绝对约束状态下开始的,可纳入金融制度创新范畴的改革主要有:“三次制度性的创新分离”等八项内容;“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取向”等七大特征;制度创新的绩效表现为“推动了金融发展、影响了金融制度环境的变化、推动了制度需求和供给的互动”三个方面。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定位,但有不少举措在定位上值得分析。金融改革的实质在于改革金融制度、金融结构、金融运行方式:“只有改革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措施才属于改革的范畴”;“资金性质要从资金产品化变为商品化”;“由国家垄断信用向国家调控信用制度转变”。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实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而优化配置的基础是金融结构合理化。金融开放的实质是利用两个市场。金融制度改革必须关注现代金融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我国金融服务的需求总量将大幅增长,金融业的“游戏规则”将发生变化,金融企业将从“学习效应”和“鲶鱼效应”中获益:同时,“入世”也将使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出现动荡;同外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在资金实力、国际竞争经验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而外资银行冲击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是高科技。面对冲击,政府应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商业银行则应顺乎金融创新的潮流,积极应用因特网技术,借助网络银行实施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创新策略,并充分认识网络银行的组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态产品价值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要求,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二者的协调共进,需要在碳约束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创新、探索其路径优化方式,从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内涵、破解地区碳减排与经济发展困境。在理论分析生态产品及其价值的传统内涵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及存在问题,系统辨析了“双碳”目标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间的双向促进关系,强调生态产品中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和参与碳市场交易的重要碳减排作用,并总结归纳了国际典型案例经验。最后提出开展基于碳汇的生态产品供给再划分、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基础体系、加强政府导向作用、完善生态权交易市场和创新金融模式等建议和思考,为“双碳”目标下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机制和路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分工演进的分析框架中,可以证明金融产品对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产品创新可以增加金融交易配置资源的迂回度,进而提高配置效率。以供给导向为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模式不能满足金融开放的需求,表现为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必要的制度空间。金融产品创新需要突破制度约束,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改变了以往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压态势,监管机构对非正规金融采取的也是一种防范和认可并行的态度,说明非正规金融正逐步从“地下”走向“阳光”,尝试性的认为它是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是有利的.当前,在农户金融需求强烈的同时,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这种“供给型金融抑制”限制了“三农”的发展,农户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而非正规金融恰恰是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有益补充,但其缺乏有效监管和保护,风险较大,应当对非正规金融加以规范和引导,充分展现其融资优势,更大程度服务于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11.
金融工程师金融工程师通过基本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期货等,依据客户要求设计加工,使收益、币种、风险和期限形成合理的组合,构成较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网上主持人现在的电脑网络热闹非凡,如果数以亿万计的“网虫”、“网友”、“网迷”漫无目标、无秩序地在网上“自说自话”,难免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为使网上交谈走出无聊,走向深入,形成围绕某一主题的信息交流站点,类似于电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网上主持人”必不可少,且其需求量呈上升之势。网络警察一些“网迷”无法无天。他们破译密码,擅闯政府…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金融创新与深化,世界经济出现了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取代了传统的经济货币化。进入90年代,金融创新的浪潮正席卷世界各国,金融衍生品猛烈地冲击着传统银行业务和金融制度。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1.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金融创新是在利润逐使下不断发生的金融改革。改革的背景:一是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主要工业强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70年代后,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①西方经济“国债化”,使各国资本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金融创新打下了基础。②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促进并带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跨国银行的兴起。日益强大的国外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呼唤着  相似文献   

13.
司聪 《人文杂志》2023,(3):12-2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时代化继承与发展。数字金融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能够为“双循环”提供持续动力和关键支撑。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面临着数字创新发展滞后、金融市场供需失衡、金融开放成效微弱、金融风险层见叠出等突出问题,这极不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的根本路径在于,增强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源动力、提升数字金融支撑国内循环作用、打造数字金融赋能国际循环优势、保障数字金融赋能“双循环”安全发展态势,从而推动构建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有质量创新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入世以后,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只有尽快调整自己,修炼自己,强壮自己,才能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大战”中不贻误战机,取得可持续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做到处变不惊,笔者认为,必须牢牢树立“五种思想”、抓住“五条主线”: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抓住人才战略这条主线 一是以培训教育来培养人才。不断深化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力度,是保证现有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员工素质适应金融产品创新需要的重要前提。要改变人才培养观念,从原有的学历教育、单纯的技能操作培训等传统方式中解脱出来,积极借鉴国外…  相似文献   

15.
一、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创新作为一种理论 ,产生于 2 0世纪初。 1 91 2年 ,奥地利经济学家 ,后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阿·熊彼特在其成名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 ① ,赋予“创新”以经济学内涵 ,创立了“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 ,“所谓创新是指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 ,或者“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使其技术体系发生变革” ,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认为创新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 1 )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 ,或者已有产品的一种新的特征 ;( 2 )…  相似文献   

16.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支持创业创新的金融体系,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壮大天使投资人队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不同市场之间的“转板”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加快银行融资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升金融担保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让面向科技型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回归公益性;构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以金融创新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让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的趋势与我们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由于其具有创新的融资结构和高效的载体,满足了各类融资者和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现在已形成一种资本市场创新趋势。我国在金融深化改革的今天,能否引入这一创新,以及如何引进,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资产证券化及其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结果在金融领域广为渗透。其出现及迅速推广的趋势,在现代金融发展中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它使得企业和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急待解决和值 得研究的问题,而其中融资难则是最为突出的核心问题之一。据此从我国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解决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难问题的出路在于金融产品创新,并提出了一些关于金融产品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创新的要素分析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金融深化的大势所趋。金融创新需要以一定的金融结构、市场环境、制度支撑为基本要素。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吸纳性、融资性和推动性的特征,缺乏与特定经济需求相对应的、具有原创意义的自主性创新。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经济区域为依托,以产品与非金融机构创新为重点,构建区域性金融创新基地,进行金融研发与先试先行,应该成为我国今后金融创新的重要模式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从生态产品属性和区位条件两个维度探讨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面临的瓶颈与保障条件。证明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可以实现资金流向引导、优化项目融资环境、打造新融资工具、降低项目风险,有助于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化和资本化。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支持,财政与金融协同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协同方式单一,财政与金融联结不紧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财政与金融联结较为紧密,且协同形式多样,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当前,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沟通不够顺畅、协调机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是制约财政金融协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瓶颈,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制度保障、平台支持、创新环境和人才保障等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