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女明星是构筑都市文化空间的重要影响力量。她们处于公众的凝视之下,为不同的话语力量所交叉建构。左翼文化精英和都市男性观众是参与女明星建构的两支重要力量,赋予了女明星多重意义,给了她们实现社会身份变迁的机会,也使她们陷入新的困境。游走于机遇与困境之间,女演员小心经营着自己台前幕后的生活,在提升了社会身份的同时,也让渡了身为女性的自主权利。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态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奉桥  李萌羽 《文史哲》2006,1(4):112-119
从精神生态视角关注20世纪中国文学,属于精神史研究的范畴。从隐喻的意义层面,肺结核、疯癫、阳痿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精神生态的典型病相,通过这些典型病相研究,可以发现20世纪中国社会精神生态的某些特征和侧面:肺结核病在文学作品中的大量出现和写实性病相描写,赋予这种病症一种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思想的本质性内涵,隐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压抑、黑暗、寒冷的社会精神状态;疯癫是一种精神畸变和异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疯颠”,主要有两类:被现存文化秩序“命名”的疯癫和自我“命名”的疯癫即“佯狂”。疯癫作为一种精神畸变,隐喻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封建文化的非人道本质和20世纪中国启蒙思想的悲剧性历史境遇;性与政治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呈现为复杂的逆向关系,大量“阳痿”形象的出现,在20世纪下半叶极“左”时期专制主义文化中,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乌托邦”政治的同构语。肺结核、疯癫、阳痿,作为“身体政治”,共同建构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价值走向,以及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某种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把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置于“海派文化”、“都市文化”视野下进行观照的研究路向,已沿用多年,取得了不少厚重的研究成果。不过,也存在明显的局限和缺憾。李永东的《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出版),敏锐地发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上海租界之间深刻而独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提出了“租界文化”的概念,开拓了新的批评空间和学术生长点,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也在对该命题研究的推进上成效显著。本书首先对提出的“租界文化”概念进行了立名。在此基础上,对租界文化语境下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整…  相似文献   

4.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折射出的是多重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入变迁。其中,张艺谋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段始终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和社会蕴涵。以《英雄》肇始的古装大制作武侠影片则是一个进军“国际路线”的典型范例,同时体现出影响中国电影工业机制与文化接受的复杂动因。而在这一令人瞩目的电影“飞地”周边,则是“新主流电影模式”和政治主旋律电影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事理”、“伦理”及其相互关系———兼谈如何认识当前的“道德失范”现象吴赤锋姚军毅由于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相当范围的“道德失范”。有些人因此而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丁玲与陈染的创作 ,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均具有所谓“摩登”的文化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 :自我的强调与张扬 ,性爱的自由与彰显以及偏于“颓废”的美感特征。在小说叙事上 ,她们的创作都带有“反文化”色彩 :丁玲早期创作中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倒错的现象 ,已初步构成对传统社会性别格局的反讽 ;陈染的“黛二系列”则有着更为鲜明、强烈的文化颠覆色彩。她们作品中对女性同性恋的书写 ,同样具有反文化秩序的意味。与此同时 ,丁玲和陈染的同类创作在不同时代问世后所面临的不无相近之处的文化际遇 ,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昭示着她们的创作在现实社会中的“另类”性质。女作家的创作所储存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热”的文化冷思何中生近几年在中国社会出现的“毛泽东热”,是一种颇引人注目也很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毛泽东作为一位深刻影响并改变了现代中国历史命运、历史走向和历史进程的伟...  相似文献   

8.
“欧美人在中国的文化事业”是一部关于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资料,原名“欧米人支那文化事业”,日本人山口升编,1921年(大正十年)由佐原研究室出版,上海日本堂发行。全书正文1371面,目录21面,序文两篇计7面,照片26面,有各传教士集体或个人照片42付,建筑物照片21付,另有全张插页照片一大付。照片中的人物有1866年内地会在中国男女传教士八人的集体照,有1884年穿中国马蹄袖朝服、戴中国花翎、凤冠(均清朝官且制服)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李提摩太夫妇的照相,建筑物方面有奉天的教会堂(Mission Church),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广州岭南大学、徐家汇天文古、上海广学会等;收罗的面是相当广的。全书正文用五号、六号字夹排,共约120余万字。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中的性别差异和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中对性别差异和角色定位的阐述,一方面带有浓厚的男权文化色彩,另一方面又契合了儒家“中庸之道”,与“天下为公”的哲学品味息息相关.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名分和贵贱等级秩序,它对男女性别差异的阐述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一方面,它始终侧重的不是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而是社会属性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它又积极提倡两性和谐,试图与儒家文化的“社会本位”和“天下为公”的文化品位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1930年代的上海曾出现过短暂的"大众文化"的繁荣,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审美的转变,社会呈现出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浓郁的文化色彩.当时的上海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在社会发展环境、大众传媒、市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而和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文化相比较,在文化结构、文化受众、文化形态上又有着许多不同.上海的市民文化只能说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遍,<文心雕龙·神思>篇的诞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竞争意识,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革命者的姿态,成功运用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理论,使中国摆脱了列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斗争哲学的延续,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及其模型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砚忠 《学术探索》2007,20(1):11-15
政府信任的式微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它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此关注和探讨的还不多,因此,它是理论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政治学问题。对于政府信任的产生与效果,建构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政府信任能够增强执政者的合法性,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政府的施政绩效。  相似文献   

14.
乡镇党政领导的执行力,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山西省乡镇领导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能把握大局,执行政策时处置恰当,使山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乡镇政府在人、财方面的匮乏,以及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影响了执行力的发挥。提高乡镇党政领导执行力,需要从转变职能,规范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和作风建设,理顺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我国高校资本结构的变化,高校资本运作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高校对资本运作的意义认识不清,责任不明,无计划性;高校教育经营市场和银行家市场不发达;高校资产运作水平较低。其成因主要是:高校资本运作措施不力,国家缺乏高校资本运作考核机制,高校缺乏资源共享观念,高校资本运作不成体系,计划经济对高校资本运作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保险共赢中的矛盾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银行保险已成为我国寿险三大支柱业务之一。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保险已达到金融一体化的第三、第四阶段相比,我国银行保险还处于“分销协议”这一初级阶段。在对我国法规政策、税收等市场环境的具体分析之后,根据对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给出了我国银行保险共赢中的矛盾的理论解释,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中西交通史中的灵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旭 《阴山学刊》2004,17(4):89-92
灵州在唐宋史中的地位,论者多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进行考察,若从中西交通史中观察唐末宋初的灵州,会得到一个新的视角。灵州是唐末宋初中原王朝同西北诸族联系的最重要的通道,使节往来会聚,俨然国际重镇;同时灵州又是当时最重要的中继贸易地,在东西贸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夏占据灵州后,灵州的国际地位和边贸功能削弱,中西交通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