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内在的逻辑推进过程和利益博弈关系,都已经蕴涵在农村改革之中。30年的农村改革可视为城乡关系的分阶段调整;采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清晰地展现其逻辑完整的阶段性制度变迁历程;进而可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提炼出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借鉴意义。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判断,还概括了农村改革面临的新挑战,展望了进一步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波澜壮阔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随后的20年是我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20年.在这世纪之交,回眸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展望其未来的走向,是很有意义的.一回顾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可以发现,农村改革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市场取向,这一主线贯穿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到90年代,农村改革的目标更为明确,那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倪楠  白永秀 《人文杂志》2013,(2):118-122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阶段我们已经处于后改革时代,由于前改革时代所遗留的问题,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成为后改革时代的关键,而农村社区化则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载体。自我国2006年农村社区化工作试点以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对现阶段农村社区化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得出在后改革时代只有不断深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建设,才更加有利于为农村社区化建设提供保障,才更加有利于为农村社区化提供平台,才更加有利于转变农村固有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有力见证。通过对安顺市1951—2022年农村治理变革的考察发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呈现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产生改革动力、以农民利益为根本制定改革目标、以农民参与为核心贯穿改革过程、以农民满意为宗旨形成改革评价”等四个特点。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之所以能有效进行,其治理逻辑在于政府往往以政治吸纳农民关注改革、以情感强化农民认同改革、以授权组织农民参与改革、以利益激励农民支持改革。实现以农民为主体的改革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使政府与农民、效率与公平、帮扶与内生的关系更贴合时代发展要求,也更突出农村改革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已进入极为关健的时期.为今后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进程,农村综合改革中有三个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首先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逻辑基点;其次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方向定位;最后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应该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及特殊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关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农村改革,带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村级班子是我们一切农村工作的落脚点。实践证明,哪里村级班子建设得好,有战斗力,党在农村的各项任务就能落到实处,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就生机勃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绝大多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紧密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跟不上改革的形势,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诸多问题,其基本的深层的原因,在于长期城乡隔绝体制所造成的城乡利益矛盾和冲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思考。我们认为,把农业发展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把农村改革同城市改革结合起来,从协调城乡关系入手,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秦晖先生提出的“黄宗羲定律” ,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但它却不是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关键所在 ,只有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确保中央对地方“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如数兑现 ,同时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 ,采取合理配套改革措施 ,农村“税费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最后成功。这场中央对地方的“输血博弈”成功与否 ,是中短期内影响农村“税费改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业市场化程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是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端倪,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四川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开始最早的两个地区之一,经过20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其农业的市场化进行到何种程度呢?本文从理论上对市场化程度给予了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测定农业市场程度的指标,对四川农业市场化程度给出了测算结果,并对其结果做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是有效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足长效发展农村经济的制度创新。2018年西藏开始全面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2022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至此,西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前半篇”已完成。在此过程中,拉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利用作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的优势,在产改的机制运行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产权线上交易平台,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运行机制。但同时,经营资质和税务登记等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改革的深化。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人、合、奖、变”为核心的人才支撑、部门协同、奖励考核和税费扶持等意见建议,以期对西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的科学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五年多的历程,如何评价这几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及其面临的问题,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一、农村深化改革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改革的实质,是在否定农村人民公社化模式的基础上,重新选择我国农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贷市场是农村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能够引导农业资源合理配置。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各类信贷机构已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其产业组织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投融资的效率水平。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农村信贷市场结构和行为的政府规制政策,及其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探索其发展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13.
广东30多年来的农村改革实践,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给中国下一轮的农村改革留下许多启示。中国农村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基本方向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之路。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与保护农业发展的关系,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进程在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从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一阶段向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二阶段迈进。在第二阶段上,农村仍需深化改革,其目标主要有二;一是协调,二是发展。协调,即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协调,使改革的整体结构保持动态的稳定性;发展,就是巩固和深化第一阶段的成果,把改革的范围从内部向周边拓展,推动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农村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关系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改革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路,是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国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取得象农村经济改革那样明显效果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发和带动下,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工、商、建、交企业也推行或试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责任制、试行经营承包制,以及广泛推行利改税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效果,但是总的看来,国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不象农村经济改革那样明显。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的治本性的改革,而国营企业的改革则大都是从生  相似文献   

17.
一、邓小平确立的改革从农村开始 ,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社会变迁提供了前提和实践的机会1 邓小平对农村、农民问题的特别关注 ,促成了农村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的策源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曾说过 ,中国革命的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而对一个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说 ,其社会现代化的问题可以说 ,主要仍是农民问题。因而 ,改革必须从农村、农民开始。“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 80 %。农村不稳定 ,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 ,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讲 ,在…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民深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果,是现有境遇下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也是新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有效路径。大庆市加速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努力探索符合大庆市农村发展改革的路径,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条主线。农村改革是以沿着改变农村分配方式和农副产品交换方式为主要内容,建立新的农村管理体制,达到促进农村生产力效能在不同层次上充分发挥和加速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为目的行进的,发展是以能尽快使农村摆脱贫困,走上繁荣,把中国农村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行进的。改革为了发展,发展需要改革,两条主线相互交融,推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但是,它们都离不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都需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所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村改革和发展,始终是伴随而行,这是历史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庆涛  马福仓 《阴山学刊》2008,21(2):85-88,10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保障农民健康、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策略之一。只有在不断的改革、纳新与发展中才能逐步走向完善。我们要细观国外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的模式,剖析其利弊成因,总结经验得失,进而规避风险,加快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