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会稽"新释     
会稽之名 ,出自“禹会”传说 ,但地望所系 ,异说纷纭 ,均因夏代疆域范围和“越为禹后”传统思维定势所束缚。考之“会稽”古音 ,愚以为即“余”的复音缓读 ,会稽即余 ,会稽山即余 (涂 )山 ,余是夷的对音 ,越是夷的假借 ,“夷”为越族的古称 ,东南沿海为夷民族早期生息之地。越夷同源 ,禹越一体。“禹会”实为钱江南北两支夷 (越 )部族在“余”地的会战 ,地望在今绍兴与萧山两地之间。夷族北迁 ,入主中原 ,后又流散 ,“余”(会稽 )地名随之带往新地。所以“会稽”当源于浙江。  相似文献   

2.
智力与大脑     
一、智力是人脑的机能智力一般是指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即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惟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思惟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和人们的智力活动分不开的,它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然而,它并不神秘,它也是一种物质运动的形态,“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列宁)。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头者精明之府”,“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认识到脑与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根据对大脑病理的临床观察,更明确地提  相似文献   

3.
逻辑学的定义时常被人说成是正确思惟的科学,但“思惟”一词可以指思惟的行为或思惟的对象,因之,逻辑学可有二个定义:(一)逻辑学是研究正确思惟的行为的科学,或(2)是研究正确思惟的对象的科学。让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定义。如果我们把逻辑学定义说成是正确思惟的行为的科学,我们必须把逻辑学与各门客  相似文献   

4.
阿罗频多看待人类社会的精神进程,是用了“历史—心理学”的眼光,此即精神哲学的应有之义。吾人判断历史,乃以古往今来的社会事件为对象,其客观依据是“事理”,其主观依据是“情理”,徐梵澄先生则说之为“思心”(mind)与“情心”(heart)。二者合之,静态地说是“结构”,动态地说是“功能”,动静一如可曰“辩证的直觉与具体解悟”(牟宗三)。在阿氏的语境中,知觉性之高境涵摄知觉性之中、低境,故情、理双彰只可在“高上心思”也即“情心”中寻。阿氏认为,人(类),这一憧憬最高者,追求神圣者,他(她)不能只为“身体”而心思(动词),也不能只为“心思”(名词)而心思,应为“高上心思”乃至“超心思”而心思。这乃是人类创造历史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5.
王路的《“辩证逻辑”的历史与未来》一文有种种不妥之处 :“一个确切的历史事实是 :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辩证法。”为了使之与辩证 (思惟 )数理逻辑相区别 ,可称之为“普通 (思惟 )数理逻辑” ;恩格斯所谓的“辩证逻辑”只是“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中讲述的东西的一种称谓 ,而不是恩格斯对逻辑这门科学本身的看法” ;恩格斯所谓的“辩证逻辑”“只是一种随机性的表述方式” ,“是恩格斯在写札记和笔记时一个即兴的、临时性的用语 ,因此并不是他的一个正式的学术用语。”我们对这一质问的回答是 :认真地读一下恩格斯的这段话就会知道 ,恩格斯在这段话中所以使用“辩证法”而未能使用“辩证逻辑” ,乃是由于在这里只能使用“辩证法” ,不能使用“辩证逻辑” ,如果使用“辩证逻辑” ,就会形成显然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释"帝"     
“帝”有“天子”即最高人主阶位之尊。帝字本象以水滴注束木(母)形,为殷人致雨“令雨”之巫术。“周因於殷礼”又“有损益”,乃改帝为谛,改水滴束木为束茅缩酒灌地降神之灌裸裸枪辛勺等诸礼仪式。又改帝为天父称号“皇天上帝”之帝,至秦而后,又为人主皇帝之帝。故,在家天下的社会体系中,天子直系嗣君为嫡,其姓为“国家”之“国姓”,其他庶姓即众姓百姓,皆为天子之“子民”。因之,在宗法制社会中的至上者号皇帝即祖宗。  相似文献   

7.
“章法”所探讨的,是篇章内容的逻辑结构。由于这种逻辑结构,乃对应于自然由“阴阳二元对待”为基础而形成细致、复杂、多变的逻辑系统,足以反映出宇宙创生、含容万物在时空历程上那种细致、复杂与多变之层次逻辑;并且又由于此基础之“阴阳二元”,往往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所以就使得对应于自然规律的各种章法,往往形成各种包孕式之逻辑结构,造成层次、映衬、互济之美感。文章即锁定这种结构,探讨其哲学义涵与主要类型,而以最常见之“因果”章法为考察对象,举诗文为例,略作说明,以见这种包孕式结构之奥妙。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以“置生死于度外”一语来诠释墨家面对生、死之际的态度与作为,只怕是并未真正探入墨者之心怀以及领会墨者之精神!首先,墨者坚决反对执有命说,重视生命的创发,努力于既有命运的改造。要说有命,墨者仅在乎天(志)之赏罚,而天之赏罚仍是在于人之为己所造之命,但并非赏而活、罚则死,而是天罚之而令其不见容于世,犹如死去,因为墨者依于天志,杀己以利天下则赴死,如“以义死阳城君之难”的孟胜,但杀人可存天下却无利于天下,如“阻楚攻宋”的墨子,情愿自己身陷险境,也不愿对公输盘动杀机。其次,墨子提倡“节葬”的主张,表达面对死亡的安然以及生者对亡者的敬重、告别、孝子“慎终追远”的人文关怀,是在乱世仁人孝亲之权衡。而实际上,无论是非命、天之赏罚、节葬,在死亡或面对死亡皆在乎在情境内之权衡,其权衡的指标在于天下之利(公利),而其根本理念即是“兼爱”。因此,我们可以说,墨家的生死智慧正是“死生是一种为(公)利而权衡的抉择”,此等抉择,指向生命的成全,亦即,不但成全了对生者之“义”(公利),同时也成全了自身兼爱之理念。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在《正蒙注》中提出“在天之极”与“在地之极”的概念,从而形成一种天地结构,此天地结构对其工夫论有着奠基性影响。“在天之极”指的是神,即健顺阴阳之间相互感通的能力与功用。“在地之极”为五行中之土,而实即地本身,它为万物提供形的要素。神形之分即清浊之分,清通之神不能无碍地运行于重浊之形,“在地之极”其实是一种“分极”。但天道化生万物,实不能不通过地,且物之成形即各有其法则,此法则亦为物之构成要件,因此,地极与天极虽离而不离,但其间有等差。工夫论方面,若从天地之分的角度看,须超越形之限制,而有存神合天之学;若从天地之合的角度看,物之法则亦为人所当尽者,则有格物穷理之学。以“天道工夫”为主,而“地道工夫”辅之,“参两相倚以起化”,此为船山工夫论的总纲。  相似文献   

10.
周代立国于江南的姬姓吴国,被称为“荆蛮句(勾)吴”、“夷蛮之吴”,句吴即吴。吴人语言是“夷语”、“夷言”。他们的“夷语”言吴成“句吴”。古代吴、虞等字同声相通,铜器铭文句吴作“句吾攵”、“攻吴”或“攻■”、“工■”等。吴国开国君主吴太伯自号的句吴,即其父周太王亶父所封的东吴。从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到吴王夫差自言吴为句吴,就是他们的吴人方俗语言把“吴”说成“句吴”。这“句吴”的“句”和铜铭“攻吾攵”、“工■”的“攻(工)”,是吴人言“吴”的发声,正如汉唐以来古代学者解释的“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句吴即吴,是国号,也是地名。吴取名于“天虞之山”即大吴山,含义为大。“太伯之封在西吴”和句吴的吴义“即鱼”、句吴是“句族为吴所并”以后的命名、句吴是“文身”之意等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的缘起理论具有四个与印度佛教其他派别缘起思想不共的特质,即缘起的因果平等性、缘起的唯心性、缘起的俱时性、缘起的整体性,不论有为依唯识思想还是无为依唯识思想在这方面皆是如此。但由于唯识学的此二分型在本体论方面相异,对此四特质的说明自然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不仅需要将其内化为教师个体的教育理念,同时也需要建设以"尊重"为价值旨归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尊重"的学制,"尊重的教育"理念才是有力量的.建设"尊重"的学制要围绕三个关键的节点展开:学生、教师、学校.  相似文献   

13.
唯识种子理论是关系唯识学整个理论存亡的关键,自其成立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责难。从纯学理层面来看,种子不同种类的划分与种子本质的规定之间具有某些不可协调的成分,这种不协调的内容对我们如实理解种子的地位与作用带来一些难处,这种局面的产生可能与我们今天对唯识思想本身的内容未能全面、系统掌握有关。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说,最合适的态度可能就是把唯识的理论,当作既有历史遗产接受下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中数学总复习的实践 ,探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提出搞好高中数学总复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其成员习得并共同拥有和相互作用、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的总和,表现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种形态。由于其计划性、专业性、组织性和日益丰富的内涵,学校文化在无形中向儿童传授着价值规范、培养着情感态度、发展着行为技能并进而影响、促进着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我国刑法的罪过理论分析,认为非法行医罪的基本犯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包括间接故意,并不要求牟利的目的的理解,才符合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并且,认为本罪的结果加重犯的罪过形式为典型的复合罪过,即过失和间接故意,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高师分散教育实习的监控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实习是相对于集中实习而言的 ,以往的教育实习大多采用集中实习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近年来分散实习倍受欢迎。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这种实习方式受限制较少 ,操作较为简便 ,实习效果也较为理想。但是 ,也正因为这种实习方式限制少 ,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导致管理松散、混乱 ,评估实习成绩缺少科学依据的弊端。本文即针对以上弊病 ,通过具体实践 ,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监控与评估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华严学本为近代佛教思潮之重要构成部分,但自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一系倾向理性主义的唯识学研究兴起后,华严学的思想史学统流入了近现代新儒学中,故以马一浮、熊十力、方东美、唐君毅的华严学思想为视角,考察华严学在新儒学领域的发展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问题成为世界上关注的热点,全球化进程的最大特性是它的“多维性”。尽管绝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全球化的经济层面,即经济全球化;但全球化的政治层面,即政治全球化不容忽视。中国参与政治全球化的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正是要挖掘多种实践哲学的思想元素,丰富自身的哲学内涵。实践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核心概念,具有多样化的思想维度。它具有一种本体论的维度,并蕴含了“中介化”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它还具有道德的维度,同时体现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实践概念蕴含了自身的世界观立场,实践世界观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克服了物质世界观的绝对性和教条化,在肯定普遍的同时高度强调了“个别”的本体论意义,这对形成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自主性理论至关重要。实践概念内在地包含了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产生于普遍与具体之间的行动智慧,同时包含了智识、德性与能力等多重维度。关于法的实践哲学将引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理论设计与实践谋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