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一个常思常新的课题。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应以人为本,通过运用激励、公平竞争、人本管理、管理者自身的表率行为等方式来进行。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目的,是要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类核心员工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调动管理类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绩效,并持续不断地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根据管理类核心员工具有综合素质高、工作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所处工作岗位的关键性等主要特点,将心理契约引入管理类核心员工的激励具有必要性。结合心理契约的交易维度和关系维度两个维度,构建管理类核心员工的激励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调动和发挥管理类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格魅力激励、满足需要激励、目标管理激励、参与管理激励、授权激励、表扬和批评激励、情感激励、工作内容激励、组织文化和人际氛围激励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行政机关实施非物质性激励的内容 ,分析了上述激励措施在调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积极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博弈论与激励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组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效率与效益。然而,各种激励制度能否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如何才能以最适当的激励制度取得最大的产出、怎样才能避免因为激励不当而造成的消极后果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效益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博弈关系,以及企业激励制度对员工工作态度和企业整体效益影响的分析,认为一个持续的,清晰的,给予员工机会,善待员工,回报及时、准确、到位的,合作性的,且辅助以完善的监督和个绩效评估机制的激励制度是一个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山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工的激励问题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根据图书馆员工的特点以及需求差别,需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可以结合绩效考核结果设定薪酬的结构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比例,精神激励采取工作激励、培训激励、职位晋升和轮换情感激励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山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李虎 《新疆社科论坛》2004,(2):80-81,84
企业建立激励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物质性激励与精神性激励、竞争性激励相结合 ;建立和实施多渠道、多层次的激励制度 ;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 ,实行差别激励原则 ;改变思维模式 ,建立适应时代特点的、开放的激励体系 ;采用合理授权、有效沟通和充分尊重的科学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7.
所谓激励的作用,是鼓励人们为了一个目标保持高涨的积极性,直到实现这个目标为止.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一次员工激励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可以正常发挥工作水准和到达状态,如果给予充分的激励,那么他们的能力就可以发挥至80%-90%,所以激励方式无疑能真正发挥员工的潜能,调动起高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山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工的激励问题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根据图书馆员工的特点以及需求差别,需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可以结合绩效考核结果设定薪酬的结构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比例,精神激励采取工作激励、培训激励、职位晋升和轮换情感激励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山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李晓羽 《理论界》2005,(4):49-50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人力资源管理,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都希望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去满足员工生理的、心理的愿望,兴趣、情感的需要,激发员工的动机以此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形成一种激励的机制。因此,可以说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只有搞好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激励是指…  相似文献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企业以长期雇佣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就业制度安排,虽然它与新古典意义上的外部劳动力市场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它在劳动力配置、激励和开发上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激励约束要达到四个目标:一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二是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三是促进员工注重企业长期发展;四是有效约束员工,使员工自觉维护企业长期利益。民营企业激励制度的建立: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工资制度;建立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相结合的晋升制度;建立系统性的员工在职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1.
企业预算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预算编制方法,充分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的热情,从而迅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早日实现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相似文献   

12.
郑学琴 《云梦学刊》2012,33(4):87-89
关注人的生命,预防员工发生心理危机,构建企业员工心理危机防护体系,是维系企业安定有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客观要求.引导年轻的新员工尽快适应企业的新环境,转变观念,构建企业心理危机防护体系的主动模式以及构建预防企业员工心理危机的多级防护体系应是企业预防员工发生心理危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并购对目标企业职工利益的忽视以及相关法制的缺位使职工反对并购的意志无法表达,职工在公司治理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基于劳动力产权论、企业合同论等理论,确认和构建目标企业职工反并购权不仅能缓解劳资之间的冲突,更有助于提高并购整体效益,促进私事领域的自我救济。职工反并购权是一种"推定"的权利,由职工反并购共同决策权、反并购经济罢工权、反并购诉权等权利构成。在权利救济方面,对诉讼主体、庭审程序、举证责任、法律责任等条款的设置应有利于保障职工反并购权,追究违法者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和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已进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企业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为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时俱进,力求改革、创新。本文认为当下企业应努力构建以激励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并联系笔者工作单位的情况,具体阐述了利益激励、事业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身教激励等六种激励举措及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政府权力合法性问题在当代愈发受到学界关注,民主授权与行政授权在不同层面上为政府权力提供合法性支持。就二者关系而言,民主授权是政府权力合法性的根本来源;行政授权虽然是政府权力的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但它最终源于人民的委托。民主授权与行政授权共同构成了乡镇政府权力取得和权力运行的合法性源泉。针对现阶段这两种授权对我国乡镇政府合法性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应从规范授权体制,推行乡镇有限自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现乡镇长直选改革;增强民主意识,逐步向民主授权发展等规范授权方式的角度增强我国乡镇政府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行政授权法制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家明  曾庆双 《兰州学刊》2005,(3):155-156,168
行政授权是行政权力运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行政授权存在一些问题,这必然会影响行政授权乃至行政权力合理有序运行.通过更新授权观念、完善授权法律制度、规范政府授权运作、强化授权监督、扩大授权监督主体等措施来强化行政授权的法制化必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消除其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环境中,经营者常利用其与消费者之间的非均衡博弈关系擅自处理后者的个人信息,这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利益,而且阻碍了个人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我国为促使经营者尊重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排他性产权,应强制经营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履行征得消费者许可等义务,进而改变这种不均衡状态。而立法者为了优化规制效果,宜立足于商业伦理与网络治理等因素构筑的特殊国情并重点借鉴欧盟的成例,凭借作为公共选择的立法活动将前述义务予以明确化。但刚性的法律规范又会不当限制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决策自由,并阻碍个人信息的有效利用,对此,我国还需要参照美欧做法对经营者义务规则的适用设定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8.
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来看,公务员面临本职工作与多项外部活动之间的选择,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多项任务之间产生了矛盾。加上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即工作量的不确定和工作成果的不易监督,这就使公务员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懒散并导致我国政府系统的行政效率低下。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为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人格同"青马工程"的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调动青年群众的积极性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密切相关。把握好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特征、动力特质和保障特质,注重创造性人格在培养中的实际缺场,并通过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共同努力优化,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王学辉  周猷 《阴山学刊》2020,(2):5-11,17
重大疫情信息披露包括信息的对内报告、通报和对外公开发布两种机制,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未对二者加以区分,混淆了疫情信息对内报告、通报之权力运行逻辑和对外公开之权利保障逻辑。因制度设计偏向疫情信息的对内报告、通报而忽视了信息对外公开,导致行政权内部运行的一些惯例被不恰当地适用于疫情信息对外公开机制中,如下级须经上级授权、批准或同意才实施行政措施,由此产生“疫情未经授权不得公布”的错误理解。此外,由于缺乏权利保障的理念和信息公开的外在压力,疫情信息对内报告、通报也因缺少足够监督而反应迟滞。有鉴于此,重大疫情信息披露应当厘清权力运行和权利保障两种逻辑,并构建起公共参与的机制以确保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