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要走创新型国家路线,就需要城市肩负起组织和实施我国创新战略的伟大使命。对创新型城市如何测度和评价,即如何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力图构建创新型邯郸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创新型邯郸建设评价方法,结合实际提出创新型邯郸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是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本文提出了四层次(含35项指标)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涉及资源节约度和资源节约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这对科学评估和有效指导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评述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构成要素,构建了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进程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对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4.
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对创新城市建设进程进行评价,而且对创新城市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城市创新网络化实现路径入手,围绕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和创新文化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青岛市2000-2013年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应用SPSS21.0软件,对创新网络化系统和创新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协调发展关系,验证了创新网络化对于创新城市建设的促进关系,路径可行。因此基于城市创新网络化路径构建的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正确指导创新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创意城市是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热点之一.对创意城市建设程度的数量化评价有重要意叉.本文通过分析创意城市的特征及借鉴相关评价模型,初步建立了创意城市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并应用评价模型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个城市进行了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对创意城市的建设提出了三条政策建议:积极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强城市文化环境、城市便利性、城市开放性等方面的创意环境建设;转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发挥城市治理的作用,使广大市民的创意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提出的创意城市理念对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6.
要对西部油气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就必须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资源产业、环境、人口、科技等方面相互作用下实现发展的动态反映,因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城市发展变化特征、发展目标和为达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有效描述城市的发展现状、发展阶段、发展趋势,综合评价城市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的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程度、状况。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出发 ,探讨了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特点与难点以及构建中应遵循的原则 ,并构建了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梁苏会 《人文杂志》2015,(1):120-124
本文选取了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的若干指标体系,从城市发展解读、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现有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为城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宋蕾 《社会科学》2020,(3):21-32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态,与城市韧性提升具有内生性关联。但信息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系统中的嵌入,并不能必然获得城市的健康和安全发展。因此,研究智慧城市的韧性建设路径对提高城市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设效率都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韧性提升的显著性。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韧性的提升作用最显著,但社会赋权存在明显短板;智慧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韧性具有积极作用,但环境、能源、农业领域的韧性红利不显著;智慧城市建设对增加经济"冗余度"尚不明晰,大数据产业化和传统行业的数据化转型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不仅需要认识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意义上的功能,更加需要认识到城市的文化意义。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国的文化研究为我们投展了城市社会学的想像力,是城市研究的另一条进路。在文化研究看来,城市的表象有其深层的文本保证并提供意义;文化研究对城市进行了再定义:城市被看成了大写的、透射出人文精神的文化城市。城市文化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大有用武之地,不仅是为了研究转瞬即逝的事物,而且也是为了辨析和识别希望,为解决新世纪的困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步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工业化所带来的人文建设和环境景观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都市风貌的急剧变化,已造成了现代人迷茫与困顿的环境价值观。为此,作为公众与环境关系纽带的公共空间艺术显得尤其重要起来,同时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城市环境空间的改观已成为新世纪重要的设计课题。  相似文献   

12.
徐绍琛 《学术探索》2013,(7):136-139
居民幸福指数是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广受重视。本文以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视角,提出了评价幸福昆明的44个指标,其中“城市最低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对幸福昆明建设影响最大,并分析了近年来幸福昆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梁剑宏 《云梦学刊》2012,33(5):121-124
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生态的核心,从根本上规定了大学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大学文化生态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产生主要在于人文精神在文化生态中的缺失。所以,今天谈论人文精神的回归。回归的主要途径是解构对人文学科的人文性限制,使人文回归实践本性;解构对科学教育的技术化规限,使科学重显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回归将使大学教育重新高扬人的价值,追求自由的精神,实现文化生态的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对整个校园文化的层次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宿舍环境文化、宿舍制度文化、宿舍行为文化以及宿舍精神文化进行探讨,针对医学院校的自身特征,总结归纳出适合医学院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可概括为人民性、先进性、科学性、廉洁性。川陕苏区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坚持了党性,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其践行党性的经验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维护群众利益,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倡导先进的理念,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坚持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加强廉政建设,具有制度的廉洁性。坚持党性,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观点;坚持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指导的先进性观点;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的科学性观点;坚持对腐败零容忍,坚决惩治腐败的廉洁性观点。  相似文献   

16.
李晓元 《理论界》2014,(11):59-65
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或闽南文化德育概念的提出,是闽南文化教育实践的现实激发,更是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足的促动。闽南文化德育资源是一个由爱国爱乡、神明信仰、异乡开创、工作创世、异质包容等道德精神构成的内在关联结构,而工作创造或工作共同体精神是其价值核心。闽南文化德育资源现代转化路径是认知与研究转化、文化交流转化、学校教育转化、载体建设转化、实践教育转化等多重路径的总体,而实践教育转化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落实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需要,也是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具体举措和有效路径。分析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现状,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评价程序并建立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湖南岳阳市开展的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一联三进”活动,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危险来谋划区域性党的建设。要立足基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引领发展的坚强堡垒;要弘扬党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要健全和完善党群联系服务制度、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要牢牢把握发展、保障和协调群众利益是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危险。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UML法从居民生活、居住交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四大方面,构建了由24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重庆民生指标体系,并根据社会调查的原则和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重庆民生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需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善居住交通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着力完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学书写,是个永恒的主题。自从城市形成以来,历代作家采用不同的形式,用文学之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真实、富有历史文化感的城市景象。因不同区域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亦如人,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文化性格。文化人类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年轻学科,其研究的重心,最终都必须落实在"人"的问题上来,文学是人学,而城市文学是城市人的文学,采用文化人类学独特的视角对城市文学进行解读,会有新的收获。文章主要选择从老舍与张爱玲小说中对各自熟悉的城市生活的叙写,揭示城市文学与城市文化互为表里的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