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法集中反映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国际政治的发展规律,反映了国际社会的良好愿望.国际法在维护在国际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国利益的同时,也起着执行国际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国际法与国内法是法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关系.而何者优先,则是由国家主权论定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及国际条约在中国国内法中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分析 ,指出不能简单地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中的一元论和二元论与实践中的自动纳入和个别转化方式一一对应起来 ;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对国际条约在中国法中的适用作了详细的论述 ,最后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蔡从燕 《中国社会科学》2023,(1):24-43+204-205
近年来,一些国家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国家并未明确“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所指“规则”系指“国际法”并据此阐述其关于国际秩序的规则观。事实上,这些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实践表明,其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区域国际法凌驾于普遍国际法以及将国际法泛政治化的规则观。这种规则观损害了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违背了完善全球治理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时代要求。为纠正这些国家经由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追求的规则观,中国主张“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体现的规则观是,确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和核心的国际法是调整国际关系的权威规则体系,同时不排除不违反国际法的其他规则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现有国际法体系及其运行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全球治理的现实需求,国际法基本范畴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亦面临时代性挑战。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体系化变革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为系统论在国际法学语境下的适用奠定了基础,国际法的关联论、主体论、本体论和价值论等基本范畴在系统论的分析框架下得以重新阐释和建构。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的传统国际社会基础日趋瓦解,基于国家中心主义的国际法范式无法在效力范围、价值取向和制度基础层面实现国际法理论系统化和实效化。作为规范主体行为的规则体系,国际法自身的效力层级以及其与国内法的复杂动态关系,也揭示了系统化的效力体系在国际法本体适用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基于系统发展的目的性,国际法价值体系的急速变迁而导致的动态失衡亟须通过系统化重构予以缓解。鉴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国内法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中国应当以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法域外适用体系与方法,进而为全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沈木珠 《江淮论坛》2004,2(5):40-44
本文就国内外法学界关于国际经济法涵义与性质的学说进行阐述与认识;并进一步分析说明,在WTO背景下国际经济法既不归属国际法,又不归属国内法,而是一个自成一类的、综合而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政治主要是各个国家对其他国家交往过程中的联系、活动及政策的总称,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的一种关系;而国际法是调整这种国际关系所形成的制度、法规及习惯的总称。自二者产生以来,就对国际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何理解好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对于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以及建立国际新秩序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际社会观与国际法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透视国际社会、国际社会观与国际法发展的关联性。古代社会国家职能不完善,近代社会出现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现代社会联合国体制的建立与二大阵营的对抗,当代社会的一体化加速发展等,这些现象均在学者们的国际社会观中有所反映,也使国际法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特点。构建一个和谐的国际社会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贺 《理论界》2006,(12):205-207,119
国际干预是国际关系中的常见现象,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国际秩序、地区稳定和世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在国际干预对国际法的某些突破已成为现实的情况下,国际社会能够做的是在正确区分国际干预与强权政治前提下,健全国际干预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透视国际社会、国际社会观与国际法发展的关联性.古代社会国家职能不完善,近代社会出现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现代社会联合国体制的建立与二大阵营的对抗,当代社会的一体化加速发展等,这些现象均在学者们的国际社会观中有所反映,也使国际法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特点.构建一个和谐的国际社会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令良认为,当代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系统反映当代国际法、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及时体现中国自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对国际法、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话语体系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宏观上,《国际法史论》从具体国际法史实分析到理论学说述评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一幅国际法史的全景图;在微观上,它通过三条线索,尤其是通过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史的交叉研究,以国际法律文件为中心和国际事件为中心,展示了国际法是如何在历史现实中运作并发展演变的.由此也可见国际法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上看,国际法与差别待遇一直同步变动。随着国际法发生深刻的代际演进:从共存法转型为合作法,再从共益性合作法发展为公益性合作法,差别待遇也发生相应的演变,即从有利于强势国家嬗变为有利于弱势国家,从而实现了价值回归。而国际环境法律差别待遇的兴起则标志着差别待遇与国际法的关系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米良 《学术探索》2023,(9):25-31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体系,包括国内法治及涉外法治两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国内法治的思想具有基础性价值,而涉外法治的思想则涉及到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同等重要。在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主张。这些主张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是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为国际法的发展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卢梭、康德和凯尔森都提出了永久和平的构架,分别是统一的欧洲联邦国家、自由共和制国家的普遍性联盟、具有集中制裁权能的国际组织,都是后世国际法秩序的思想先驱,各自都为当今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法律秩序提供了知识基础.三者在处理"自然状态"这一假设和作为和平前提的"国家同质性问题"上的差异导致其理论具有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状态是卢梭和康德要克服的状态,而凯尔森将其作为走向集中性制裁之国际组织的出发点;国家的同质性是康德和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一种先验规定,而凯尔森的和平构架对此完全予以忽略.他们和平架构的深层规范性基础各具特色,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都显得比较狭窄.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他们各自的规范性基础内容才得以充实.  相似文献   

15.
张进军 《东岳论丛》2008,71(2):170-174
古典自然法理论因其自身存在着一些逻辑难题,面对实证主义法学者的诘难而陷入了理论困境,新自然法学者在对自然法学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和修正后,实现了理论思想羞怯的转向,使自然法思想重新焕发了活力;古典实证主义法学思想将道德排除在法律之外的决心在纽伦堡审判后受到了极大的煎熬,在哈特那里,实证主义法学思想开始了果断而又大胆的转向。二者转向的结果是实现了自然法思想与实证主义法学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戴德生 《江淮论坛》2007,31(6):84-90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国际司法机构的数量迅速增长。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改变了国际法院不能有效地解决国际争端的局面,提供了更多发展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机会。但是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可能加剧国际法的不成体系性,塔迪奇案和澳大利亚金枪鱼案证明了这种风险。应构造国际司法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来缓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存在一种多层面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既具有紧张冲突的一面,也具有协调一致的一面.社会需求与教育的职责要求我们建构"法学教育一司法考试一法律职业[1]三方互动的新型关系,充分发挥其互动的一面,以此推动法律职业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投资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同时国际投资领域中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环境与国际投资的关系,国际投资中存在的环境法律问题,并试从国内和国际立法的角度对国际投资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和平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和平发展不仅反映了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也符合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依据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并促进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51-256
沈家本在其法学教育思想中,前瞻性地指出新式法学教育重要性,总结法学教育与国外治理经验的关系,从办学的层次、主体、形式以及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贯彻其教育思想。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失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沈家本法学教育思想和我国法学教育现状分析,我国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转型的逻辑进路是:坚持借鉴与创造并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开放式理念与世界接轨,摒弃教育的功利性,突出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