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冷战时期因政治因素而受到严重制约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由于全球区域主义的兴起、东盟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印度的主动出击而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对外发展战略、东盟与大国的互动关系带来了变化,还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印度开始实施“东向政策”,大力推动对东盟的经济外交,积极推进大国战略,印度与东盟的关系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双方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对话机制,并决定成立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额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印度有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的趋势,与东盟的合作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尽管中亚国家被印度战略界视为"延伸的邻居",但在冷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印度并未用心经营中亚地区。2012年以来,印度加大了对中亚国家的重视力度。莫迪政府上台后,在继承辛格政府"连接中亚"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了在政治上加强高层互访和制度安排,在经济上注重能源合作和增强地区连通,在安全上举行联合军演和提供援助,在文化上发展人文交流等一系列新举措。彰显印度的大国地位与处理跨地区事务的能力、提升国际威望,平衡中国、巴基斯坦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保证能源供应稳定,防止阿富汗安全威胁外溢,是莫迪政府加强与中亚国家关系的重要考量。尽管莫迪政府的中亚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能力与意愿不相匹配,中亚国家因印度立场摇摆与行政效率低下而存在不满以及多边合作机制发展滞后等多重困境。随着莫迪再度连任,新一届政府继续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将是大概率事件,印度中亚政策的连贯性能够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海问题迅速升温,成为重大的区域安全热点问题,这既由于区域内各声索国之间的主权争端激化,也由于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不断加强。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主要出于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之抱负和制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动因,同时也受追求地缘经济和能源利益的驱动。就其具体的介入路径来说,一是以"东向政策"为依托,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二是通过发展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防务关系,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三是在有争议的南海水域与有关声索国联合勘探油气资源;四是积极配合美日等国介入南海问题。不管怎样,印度的战略重心始终在南亚和印度洋,南海问题也并非中印关系中的核心问题,这就决定了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会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美国以"印太战略"来拉拢印度进而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而印度如何参与其中事关中国重要的利益关切。学界普遍认为印度存在积极参与、有限参与和保持平衡三种不同的对外行为方式,但他们忽视了印度对外行为的多重身份背景,这对预判印度的对外行为趋势造成了困难。鉴此,文章以"身份—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家多重身份对其对外行为的影响。文章认为,国家通常根据其身份产生的驱动力施行对外行为,在多重身份背景下,国家对身份产生的行为驱动力进行排序并根据特定身份的使用场景选择主导的对外行为。印度参与"印太战略"时显示出了地区霸权国、新兴国家、民主国家的身份认知,这三种身份分别产生了追求大国地位、实现经济增长、维护民主认同的行为驱动力,印度的对外行为根据它对驱动力排序的变化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在"印—美"或"印—中"关系的场景下,印度倾向于运用不同的身份来强调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并利用中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6.
印尼作为21世纪的新兴经济体,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佐科总统上台执政后,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印尼的国家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合作蓬勃开展,以雅万高铁为代表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双方也开始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的问题。但是,受印尼国内特殊的中央—地方关系的影响,中国印尼经贸合作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原始忠诚"和"诸侯政治"从政治层面影响了双方经贸合作的开展,"地方自治法令"与土地私有制则从经济层面制约了双方经贸合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为视角 ,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变化的动因。文章认为 ,“大国平衡”是东盟一贯的对外战略。金融危机发生后 ,中国与东盟实现首脑会晤虽然主要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延续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东盟为平衡对美国和日本依赖的结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就东盟而言存在借助中国的力量 ,促使日本加强同东盟经济联系的愿望 ,而 2 0 0 3年双边关系的新发展 ,也内含东盟借此平衡对美国军事依赖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东盟国家均为濒海国家或海岛国家,海上安全在东盟各国战略考量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冷战结束后,东盟在秉承冷战时期成员国间双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东盟国家间多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机制,并且积极构建东盟主导的地区多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战略行为,冷战后东盟不断深化区域内外海上军事安全合作,具有深刻的战略意图.第一,增信释疑,纾解区域内“海上安全困境”;第二,联手应对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第三,实现大国平衡,确立东盟在地区海上安全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第四,推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印马对抗"是1963年印尼反对英国建立"大马来西亚"而引发的区域冲突,对美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认为英国的"马来西亚"计划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反共事业,但又不希望美印(尼)关系受干扰。为缓和区域紧张局势,同时为保障对印尼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肯尼迪政府曾向英国和马来西亚施压。肯尼迪总统遇刺成为美国处理印马争端政策的转折点。继任的约翰逊总统在尝试多方斡旋失败后,迅速转向公开支持马来西亚,导致美印(尼)友好关系在1964至1965年期间陷入破裂。美国的立场选择是引起两国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印尼日益激进的革命外交与美国反共遏制战略之间出现严重冲突。  相似文献   

10.
东盟成员国政治格局演绎不仅体现了东盟组织在亚太乃至世界的政治地位及影响力的变化,还体现了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在所处政治格局中的利益诉求。为此应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梳理整个东盟组织在《东盟宪章》生效之前四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及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力量对比情况;同时从内外关系调整角度,考察国家利益、统治集团、民族矛盾、南海主权问题、大国制衡与博弈等干扰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东盟成员国之间以及东盟成员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整个政治格局演绎过程折射出东盟成员国的立场和角色定位,即希望在依托东盟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东盟方式",积极构建合作新框架,巧妙运用大国平衡战略,成为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坚定推动者。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和印度都曾分别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盟友。冷战时期 ,双方关系是在两大阵营之内展开的 ,维持印度洋地区的势力均衡是两国外交关注的焦点。因此 ,在 2 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 ,两国外交中都不曾有明晰的针对对方的个性政策。冷战的终结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使得澳印双边关系的平台才逐渐构成。作为一个地区性有影响的大国以及处在印度洋沿岸的一个重要国家 ,印度正成为澳大利亚外交新战略“向西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台湾当局和东盟国家的刻意互动使得双方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安全关系全面提升.中国与东盟关系中也事实上存在着台湾问题并受到这一问题的影响.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与冷战后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但主要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也与东盟国家对华战略有关.双方关系的提升对中国与东盟关系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对我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构成威胁,也增加了我国的外交成本.我国应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在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发展中解决,待条件成熟后,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矛盾和分歧的一揽子解决.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以来,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合作、互利、共赢。但是近几年,南海问题的加速升温、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及其影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竞争与利益冲突、"中国威胁论"加剧了东盟国家复杂的心态等问题与矛盾影响着中国与东盟的团结与合作。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双边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巩固并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东盟为了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接纳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建成了具有十个成员国的"大东盟".随着"大东盟"的形成,东盟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继美、日、俄、中之后的重要一极,这必将促进亚太地区多极化的形成.东盟在冷战后积极推行大国平衡外交,搞"大国平衡战略",提高了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东盟在发展亚太经济合作和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印尼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美国将印尼作为其在亚洲反共反华战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再到肯尼迪,美国相继对印尼制定了专门的政策,用以服务于美国的亚洲及全球反共战略。美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苏加诺时期中印尼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两国关系表面上友好的背后,在美国因素的作用下,隐藏了许多的矛盾,这为1967年10月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埋下了伏笔。总结并分析中印尼关系的这一段历史,对于发展当代中印尼关系,乃至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拥有极其丰富的水电资源,开发电力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东盟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云南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电力产业合作,有利于促进云南与东盟的共同发展,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老挝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它是中国开辟东南亚市场的必经之地。因此,中老关系将直接影响老挝在中国与东盟之间桥梁作用的发挥。中老经贸关系对我们有效的制定新时期两国间经贸发展政策,最终为两国的国内建设创造良好周边环境,从而促进两国共同繁荣和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