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康熙朝后期政治与中日长崎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惠莉 《社会科学》2004,(1):96-105
直至晚清 ,中日两国交通仅限于长崎贸易一途 ,其中虽无任何冲突性事件发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崎贸易对两国政治影响的空白。事实是 ,清代前期来自长崎铜贸易的任何变故都曾对中国内政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康熙朝第二次钱制改革受长崎铜贸易牵制的史实考察 ,回答清代中国政治的特点及中日关系在清前期对中国内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代币制,大体上是银铜平行本位制。为便于流通,银需要铸造成不同重量的银锭,铜则要铸成制钱,货币的铸造,清朝采取放任分散政策,各地官私银炉可以自由倾熔银锭,各省可以随时奏准设局鼓铸制钱,锻锭和制钱的重量、单位、成色、大小都不统一,甚至计量用的“平”也各不相同。马克思说过:“货币流通只是表现商品流通过程。”一个地区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是该地区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反映。考察贵州历史上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的状况,有助于了解贵州各族人民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本文仅对清代贵州货币铸造中的两个问题作些粗略考察和研究,望货币史家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略论1935年前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货币权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中国国帝国主义的分裂统治和大小军阀的封建割据,致使货币制度混乱和繁杂。清代以来,从中央到各省政府,以及帝国主义在华银行乃至私人金融机构,都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既有银两银元,又有铜币纸币。即以银元论,除本国发行的“孙头洋”、“袁头洋”、“船洋”等外,还有外国发行的“鹰洋”(墨西哥)、“龙洋”(日本)、“安南银元”(法国)、“站人洋”(英国)、“贸易银元”(美国)等等。银两则分为元宝、银挺、方槽、锞子、厂条等。辅币的混乱状况更超过银通货。诸多种类的银货重量不一,成色各异,造成核算流…  相似文献   

4.
因我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偏紧而出现的"钱荒"现象被各界广泛关注,其诱发"钱荒"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给、银行间市场、央行态度和国外因素等方面是发生"钱荒"的宏观因素。银行资金在银行间"空转"、银行持有大量理财等表外业务是"钱荒"的微观诱因。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注重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的管理,合理利用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控制好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货币一体化可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区域货币合作,区域货币同盟,以及通货区.通货区就其结构而言,也有初级和高级两种表现形式.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在什么条件下,加入通货区的收益大于代价,或加入通货区的收益小于代价.  相似文献   

6.
韩国危机的发生决非偶然,这次危机暴露出了韩国在体制和发展模式上的种种问题。特殊的政企关系、政银(行)关系,大企业内部机制的僵化和管理失控,不良的企业财务结构和高负债,以及企业集团盲目的外延式扩张的经营战略,是韩国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中国在某些方面有着与韩国相近的经济发展模式,剖析韩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对于中国顺利地完成体制“转型”和防范危机是有警惕和借鉴意义的。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如果中国能在政企关系、政银(行)关系、企业管理体制、集团经营战略和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汲取他国的经验教训,抓住这次机会采取积极而又有效的调整手段和改革措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可能会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7.
宋代钱荒成因的研究,学界多所关注,已有丰富成果面世。历史实际表明,钱荒主要出现在中唐至明中叶这七八个世纪之中,尤以两宋时期最为突出。但宋史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宋时期,南宋的钱荒问题涉及较少。而且从钱荒形成原因来看,学界从货币制度与货币供给入手研究较多,而从货币需求进行分析较少。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本文拟从货币需求的角度对南宋钱荒现象进行解释,进而探寻中国传统社会走出钱荒困境的真正出路。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南宋时期人口增长、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城市化率上升、贸易规模扩大等原因所导致的货币需求量急剧上升,已是体重价低的贱金属货币体系所无法承担的历史重任。钱荒问题的产生、弥漫及扩散,从静态的货币市场看是供求失衡、供不应求所致;若从长时段的历史动态看,其根本的原因来自宋明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由中古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社会转进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8.
“议罪银”是乾隆朝中叶逐渐形成的对督抚大员因过误,自认缴银的惩罚制度。缴银数额巨大,督抚大员通过认缴银两的方式以避免革职问罪,使清代的法纪受到抵毁,是乾隆朝督抚侵贪的原因之一。内阁学士尹壮图上疏停罚,引发对乾隆盛世的微辞,遭斥被迫回籍归养。  相似文献   

9.
南京政府十年期间,为了改变中国长期以来货币紊乱情况,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进行酝酿已久的货币改革.首先是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实行银本位币制.但是,中国并非产银国,而是用银国,所需白银大都需从国外进口.废两改元之后不久,因为美国的白银政策,造成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急剧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使国内通货紧缩,经济萧条,国民政府面临更大的财政经济危机.为摆脱这种危机,就必须放弃银本位制,使中国通货脱离国际白银市场的影响就成为必然.为此,国民政府决定实行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以解救危机.  相似文献   

10.
黄茜 《天府新论》2003,(2):17-20
开放经济宏观学形成的时间并不长 ,其中比较系统的理论有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货币危机模型和最优通货区理论。在 2 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 ,开放宏观经济学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国际经济体系的重组、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金融国际监管的协调与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北宋钱荒:从财政到物价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试图把北宋钱荒定为:北宋代特有的经济现象——高铸币量条件下发生的钱荒;并认为这是一个“今后需继续加以研究的大题目”。钱荒,从形式上看是个货币史的问题,但它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却极为宽泛,几乎包括了宋代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各主要环节。缘此,就过去所未论及的财政与物价问题再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常见数据的拆散、重组与分析,证明陈云的观点是正确的——1949-1950年两年中的人民币贬值,主要是人民币发行过多所造成.这两年的通货财政,虽然是陈云财经政策的一部分,但其中所包含的反通货膨胀,亦暨对于通货财政的自我纠正,同样也是陈云财经政策的一部分.通货财政以及其中包含的反通货膨胀,被陈云自己描绘成激烈的阶级斗争,被他人描绘成新政府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3.
银荒问题与道光朝士大夫的"以货易货"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光时期,由于鸦片入口而导致了严重的银荒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士大夫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严禁派和弛禁派各有不同的主张,但却都把以货易货作为解决银荒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内容上,严禁派的以货易货主张主要偏重对鸦片以外商品的交换方式的控制,弛禁派的以货易货主张则以鸦片为主要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见解和利益出发点,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道光时期人们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金属铸币时期的货币贬值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钢、银、金、铁、铅等金属铸币,以铜铸币为主。中国古代在发行钢铸币时,出现过多次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其中重要的大致有以下几次:  相似文献   

15.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危机的发生带有普遍性。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可能遭遇到灾难和不幸事件。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诸如雀巢、可口可乐、三星等,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性质不同、表现形式各异的危机。1985年,美国来客西肯传播公司对《幸福》杂志排名前500名的大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调查表明,80%的领导人认为“企业发生危机如同死亡一样,是不可避免的。”74%的领导人认为曾接受过严重危机的挑战。它是指公共关系在危机中的开发和应用,是处理危机过程中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危机总是伴随着企业危机的发生而存在。广义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是指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文信息》2008,(1):15-15
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坐落于北京东二环中路的德胜门箭楼下,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展出“中国历代货币系列”,包括最早的贝币、布币、鬼脸钱、历代的铜币,清代的银票,民国的纸币等,形状有刀形、方形、圆形、质地有金、银、铜、陶、纸。  相似文献   

17.
一、清代在云南推行的铜政(一)滇铜甲天下:云南号称“有色金属五国”,从公元十七世纪以来,云南的铜、锡、银就享有盛名,引起全国的瞩目,其中特别是东川铜矿,产量之丰,含量之纯位列全国之首,在整个清代,乾隆年间,每年运京铜达七百多万斤,道光年间滇铜每年运京降为三百六十万斤,称为“京铜”,仅东川铜矿最高年产量达七百多万斤,几乎供应当时的大半个中国,作为鼓铸铜钱,制造器皿之用.清廷派大臣专门督运京铜和监制铜钱,湘、鄂、浙、闽、粤各省争相截留京铜,一时之间“滇铜甲天下”,盛名传遍全国.东川铜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东川市所属汤丹、落雪大山.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螳螂县,辖今东川、会泽一带,当地居民以彝族、苗族、回族为主,明代曾设土知府管辖.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螳螂县条载:“螳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说明东川产铜,为时久远.东汉时期著名的朱提(照通)、堂狼铜洗就是用东川铜制作的,滇东及滇南一带出土的铜鼓也大部是用东川铜制作的.南诏时期的许多铜铸佛像和铜器用品也主要来自东川铜矿和永胜铜矿.公元1328年(元致和元年),全国向朝廷贡纳“岁课”,其中铜课共2,380斤,唯云南贡纳,其余各省均无铜课.  相似文献   

18.
马琦 《学术探索》2010,(4):113-119
滇铜是清代矿业兴盛的主要表现之一,因之成为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关于清代滇铜外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京运方面,对各省采买滇铜的运输问题关注不够。从两者所铸铜钱的流通范围以及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方面而言,各省采运滇铜的作用和影响并不亚于京运。  相似文献   

19.
清代粤盐销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云南由于盐产地分布不均、移民人口增加及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食盐产不敷销,于是借销邻盐,粤盐即其中一种。清代,粤盐在滇省的行销可谓贯穿始终,其运销方式、运销量及运销区域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期间,更是出现了近乎以货易货贸易形式的铜盐互易。粤盐销滇,尤其"铜盐互易"在滇、粤两省的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缓解了滇东南食盐不足以及广东余盐积压问题,加强了云南与两广的经济交往,促进了沿途地区城镇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因地理环境影响,清代的福建省尤其台湾岛是海洋风暴潮灾的多发区。面对频繁发生的海洋风暴潮灾,福建人民为抗击灾害而共同努力着:创办义仓,修筑长堤以备灾;地方官员在临灾抢救,在朝廷赋予自助支配官银赈灾的权力下迅速展赈济灾;由地方士绅耆老倡捐银粮以赈灾民等。通过对这些赈灾措施的考察,以希能为我们今天抗击风暴潮灾的社会应对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