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摩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创作的同时也译介了许多外国作家作品,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徐志摩译介的作品体裁丰富,其中包括短篇小说,他是中国译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第一人.本文将以徐志摩译介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为主题,对其译介作描述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早期小说译介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早期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成绩卓越。译介最早的美国小说是UncleTom'sCabin,译介最多的美国早期小说家是MarkTwain。尽管如此,美国早期小说译介在中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没有一个美国小说家在我国享有编全集的荣誉;二是因为中国译介外国文学时往往与国内社会现实紧密相联,造成了厚此薄彼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宇文所安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但他的中国戏曲译介,尤其是《桃花扇》译介,尚未受到学者的充分关注。因此,研究试图从翻译动机、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宇文所安的《桃花扇》译介,以期全面展现宇文所安《桃花扇》译介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语境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重视文化的国际交流,努力让民族文化走出去。开放的湘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其译介效果关系到湘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由于共通性,湘西民族文化是可译的。民族文化译介和传播价值在于文化传承与发展,它将开辟一条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新路径。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这5个要素阐述了湘西民族文化译介模式的优化。希冀将湘西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在全球化时代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中国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美学思想以及养生和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文化译介与传播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通过思考和探讨新时代太极拳译介与传播的意义等,提出其译介与传播的路径:多方参与译介与传播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译介;太极拳术语翻译定名;多种翻译策略并举;多模态、多媒体译介传播;培养更多相关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成语是淮南地方文化的历史积淀与瑰宝,富含哲理、意蕴深远。运用变译理论探讨《淮南子》成语的译介传播,提出成语译介中的“守正”与“创新”原则,强调《淮南子》成语的分类译介要以推广淮南地方文化、构建地方文化软实力为依托。同时,通过译介例证,思考运用灵活变译的译介手段来把握目标读者的理解差异,整合多元传播媒介,创新译介路径与模式,为《淮南子》成语的译介和跨文化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传播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过程中,瞿秋白是一个起到转折作用的关键人物.他改变了以往译介的"间接性",直接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章,是中国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第一人.他的译文精确、流畅、完整,得以广泛传播,影响很大.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受其功利文学观的支配,译介过程中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做了较为偏狭的取舍.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珍宝,位列《五经》之首。迄今为止,《诗经》的英译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文章对国内外《诗经》英语译介研究现状进行了历时性考察以及当前《诗经》英语译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诗经》英语译介研究进行了展望。针对当前《诗经》英语译介研究重视程度不够、视野相对狭窄、译介史缺乏等问题,指出未来研究应当把《诗经》英语译介研究与国家战略相融合,推进跨学科研究,开展系统的译介史研究,以提高《诗经》英语译介的科学化水平,达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青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译介对于加深青岛市国际化和对外开放,使我市从旅游大市转变成旅游强市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传播视角,探讨了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译介主体、译介受众、译介策略,以及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译介对于加深青岛市国际化和对外开放,使我市从旅游大市转变成旅游强市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传播视角,探讨了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译介主体、译介受众、译介策略,以及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一度是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与评论界关注的热点。自1981年戈尔丁被介绍到中国以来,戈尔丁在中国的译介已有三十余载,而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冕无疑是戈尔丁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的重要分水岭。通过系统梳理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追溯一些长期被忽略的文献材料,回顾戈尔丁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历史,发现译介过程中的问题,有益于今后的戈尔丁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东方杂志》对外国文学作品译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东方杂志》创刊20年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分析发现:该杂志对外国文学作品译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且以作家为中心集中译介作家的作品,还特别关注对国别文学作品的译介,同时还译介了大量外国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译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译介外国儿童文学再一次形成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做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图书的译介数量、种类和出版情况,勾勒出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概况,并剖析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译介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从哲学视角对"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诠释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从译介学视角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诠释和译介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可以诠释为合作共赢、造福百姓、和谐共生、天下大同等,其国际化的译介模型包括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等.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与《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译介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这些国学经典在日本的译介状态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引入历史视角的同时,侧重于对这些国学经典的当代日本译介状态尤其是优秀译本进行考察,并指出无论基于文化传播的规律或是历史的事实,经典译介主体的最佳选择应是具有多变文化体验和修养的日本汉学家。  相似文献   

16.
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其在中国的译介长达六十余年。文章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从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核心概念出发,探究The Great Gatsby在中国的译介轨迹。从三个译介阶段考察译作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译介以及不同译本的异同,以期解释三个译介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文学的译介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葛浩文所译《狼图腾》被英语世界广泛接受并迅速传播,为中国文学翻译模式及文学的外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通过研究分析《狼图腾》的成功译介,可以看出:选择既反映全球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点的作品进行译介,采取国内外合作出版的译介途径,实行国内学者与西方汉学家群体相结合的译者模式,创造性地选择翻译策略,是中国文学外译的有效译介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译介学的视角研究池州傩文化策略,以推动和促进池州傩的传承和创新。译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包含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效果、受众及方式等内容,而池州傩文化的“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也需要由这些因素共同组成的译介模式的支持。只有使外宣的译介模式达到各方面的标准要求,才能提升外宣效果,把池州傩文化推广到更广阔的空间。最后指出池州傩文化走出去的四大策略:培养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拓展对外传播渠道、打造池州傩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这对实现池州傩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传承与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速,翻译的跨文化传播重要 性愈发突显。基于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学经典5W传播模式,以 林语堂和Shirley M.Black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尝试在传播学视域下 构建以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的译介模 式,探讨中国文化如何更为有效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和民俗学家 ,其民俗学研究与译介观相互交织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教化译介观。这个译介观影响了他对翻译作品题材的选择。周作人选择希腊文学和神话、以及各国童话和民间文学进行译介 ,具体实践了他的译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