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法国《世界报》1983年3月11日报道,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际,法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9卷,通信集收集了1867年7月至1868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来往信件。通信集主要包括这个时期《资本论》第1卷的出版情况,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的活动,马克思与普鲁东主义者、拉萨尔主义者以及巴枯宁主义者的论战;在日常生活方面,通信集反映出马克思疾病缠身,经济贫困,他的女儿们受猩红热之苦的情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家的友情和在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给安年科夫的信(1846年12月28日)中,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所作的批判,体现着"历史地思"这一独特的运思方式。在马克思那里,人的现实生活获得了存在论含义。这一批判,使"历史地思"在哲学上成为一种必然的诉求。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蒲鲁东以"神圣的历史"代替"世俗的历史"、以"观念的历史"代替"人类的历史"的错误,把倒置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进而把矛盾的解决和二元论的超越诉诸历史本身的辩证法。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所秉持的"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内在地蕴涵着革命的和批判的结论,这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发生了两件震撼欧美的大事:一是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成立,从组织上把世界工人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一是1867年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从理论上大大地武装了各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是马克思适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需要,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苦研究创作出来的。先前,一切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是把无产阶级仅仅看做一个受苦的阶级。而把自己看做救世主。所以,他们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他们的种种实验,例如罗伯特·欧文的合作工厂,都不可避免地流于破产。唯有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4.
本刊于1986年第3期发表了作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史导论》,本文是前文的续篇。文章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科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一)1949—1956年的萌芽阶段;(二)1956—1966年的开始独立研究阶段;(三)1966—1978年的停滞和被扭曲阶段;(四)1979年以来的开始兴旺繁荣阶段。文中概述了该学科在各个阶段,尤其是第四阶段的进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一、第一次明确区划了作为法学范畴的财产权与作为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所有制所有制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前人及其一些同时代人那里,被弄得十分混乱:他们要么将所有制视为人的意志、心理、道德观念的产物,进而归结为法权关系;要么就是把所有制比作海狸、蚂蚁、蜜蜂生息所占的巢穴一类的东西,从而否认所有制范畴的社会性。前种观点的主要代表蒲鲁东在1846年出版的《贫困的哲学》第二卷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制)就是某种永恒的征收地租的法权关系,来源于某种超经济的原因的论点。认为:地租和所有权一样,它根源于同财富生产极少关系的心理上和道德上的考虑。马克思看了《贫困的哲学》一书后,在给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驻巴黎的通讯员巴·瓦·安年柯夫的信中指出,作为反映各个时代的所有制,“是在一系列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发展起来的”。而蒲鲁东  相似文献   

6.
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编辑的《不屈不挠的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一书(现代评论社,1980),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了河上肇(1879—1946)战斗的一生。全书191页,约15万字,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不屈不挠的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包括井上清1979年10月25日在大阪的河上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爱国者、不屈不挠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他撰写的文章《河上肇的斗争事迹》;  相似文献   

7.
本文发表于英国《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1980年2月号,对有关葛兰西的两本著作作了评述,这两本著作是:《葛兰西与国家问题》(克里斯蒂娜·彼西-格吕克斯曼著,伦敦,Lawrence and Wishart书店,1980年版)和《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尚塔尔·穆芙编,伦敦,Routledge and Kegan Paul书店,1979年版),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8.
罗米拉·塔帕(Romila Thapar)(1931—)是当代国际上素负盛名的印度古代史历史学家,现任新德里尼赫鲁大学教授。曾两次访问我国。一次在1957年漫游敦煌,最近一次是1981年应南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邀请来华讲学。她的主要著作有:《阿育王和孔雀王朝的衰落》(1961)、《印度史》(1966)、《历史与偏见》(1972年广播讲话,1975年单行本)、《印度大陆史》古代部分(《英国大百科全书》,1977年版)、《意识形态和古代史的解释》(辑入《社会和变化》论文集,1977)、《教派主义与印度史的撰写》(1977)等。她继承马克思主义历史家高善必的研究工作,从事语言(梵语、巴利浯、德拉维达语)考证,运用社会经济史实解释历史,批判殖民主义和教派主义的历史观。近几年来,印度史学界开展史学思想论战。1979年,《印度教徒报》聘请阿特勒亚博士提出18个问题,向印度五位著名历史家征求答案。塔帕是其中之一。她针对13个问题畅抒已见。问答纪录发表于1979年12月29日《印度教徒报》。塔帕的对话坦率纯朴,是史学界的可贵文献,现在摘译原文中我国学者特别关心的部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无产阶级领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称《分析》)中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问题,有不少专文做过论述,综合起来是两种意见:一,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论据是:1925年12月第一次发表时,只提“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领导力量”是1951年编《毛泽东选集》时添加的,“主力”不等于“领导力量”;当时的另一篇文章中,还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二,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或者说,没有明确提出、但已经包含和具备了这种思想。论据是:“主力”和“领导力量”含义相近或相同,当时他入文章中就有通用的例子;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是一种策略;稍后,便明确提出“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为方便计,本文将这两种意见分别称为“否定论”和“肯定论”) 但是,两种意见都存在欠缺。笔者认为:《分析》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但具备和包含了领导权思想。其所以没有明确提出领导权思想,是因为《分析》是在承认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前提下正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是本世纪初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近代社会亦有重大影响。然而国内史学著作中对日俄战争的爆发日期却记载不一。如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定为1904年1月;《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浙江高师《中国通史讲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和吉林师大《中国近代史事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为1904年2月6日,《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共产党人》(1976年第13期、1979年第5期)、《哲学问题》(1976午第7期、1977年第3期)杂志报道,Ф·В·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现代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一书由三卷组成,已于1975、1976、1978年先后出版。  相似文献   

12.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5期刊登了苏共中央直属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关于《卡尔·马克思的新材料》的文章,同时第一次全文发表马克思的亲密朋友、志同道合的同志劳兰·达尼埃尔斯给卡尔·马克思的9封信。文章指出,这些信的片断曾发表于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与第一批革命无产者》(1961年,莫斯科版)。信的全文将发表在苏共中央直属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准备出版的原本各种语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部分。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马克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在四十年代后半期,“马克思还完全站在古典学派的立场上来理解基本的经济范畴”(维·维戈茨基:《马克思经济理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成熟标志》,见《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1辑,第32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说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即已形成,例如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中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马克思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政治经济学革命。”(《政治经济学说史》第455页)本文对上述二种观点持有不同看法,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南亚研究》2012,(2):161
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一个医史研究者进入医学史的途径不同,各得轮扁之甘苦。我是持续收集及阅读陈邦贤(1889—1976)、何时希(1915—1997)、余云岫(1879—1954)、范行准(1906—1998)等几位前辈学者的作品开始的。温故知新,求珠惜椟,以答谢这些医学史的先行者。我阅读的第一本中医通史,是陈邦贤1954年版的《中国医学史》~①。这本书的特色是“疾病史”。陈邦贤也是现代系统研究麻风病、脚气病的第一人。陈邦贤对医学史有许多研究构想、规划。这通常是一门学科开创者的特权。他曾将医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所注页码均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本)中提出了关于“人化的自然”的思想,这不仅一直为美学研究者所重视,而且也开始为哲学研究者所重视。但是,现在有一种看法,比如赖金良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和《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发表的《“人化的自然”是认识的最终源泉》这两篇文章(以下简称赖文)中提出,认识对象只能是现实的感性世界,即“人化的自然”,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整个外部自然界,并且似乎认为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的观点。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究竟什么叫“人化的自然”?翻开《手稿》,我们可以读到:“因为不仅是五官感  相似文献   

17.
《南亚研究》2011,(2):161-F0003
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  相似文献   

18.
《南亚研究》2012,(3):161
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  相似文献   

19.
罗瑟琳·鲍嫪(Roslyn Wallach Bologh)任教于纽约圣约翰大学,是美国较年轻的一代学者之一。她很早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感兴趣。1979年,她在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写成并发表了《辩证现象学:马克思的方法》一书,对马克思的哲学方法作了现象学的解释。鲍嫪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典型的现象学的立论方式,因此,她称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辩证现象学”。  相似文献   

20.
《南亚研究》2012,(4):161
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