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日辽宁》2013,(1):8-11
前所未有匠心之作 前所未有的珠联璧合.这是历史上两大国际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合作,必将呈现精彩的世界园林、园艺精品. 前所未有的滩涂神话.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是在闲置的盐碱滩地、废弃的养虾池上通过人工填土改造建立起来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再现了"沧海"变成"桑田"的现代神话. 前所未有的海洋特色.2013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以"城市与海,和谐未来"为主题,园林邂逅大海,成为2013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的独特标志. 前所未有的园艺水准.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是第一次面向全球征集优秀庭园设计作品,将向世人展现一个集当代世界风景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精品园林".  相似文献   

2.
<正> 科学一般总是与公理、定义、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各种实验相关联,在人们的印象中,它难得与美产生什么关系.近年来却出现了"科学美"一词,这是不是某些人的杜撰或是美学"泛滥"的产物? 当然不是.实际上科学美学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一个时期内由于一些学者片面强调艺术美而曾被冷落,近年来随科学、美学的深入发展,它重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受到大自然、宇宙的美,相信宇宙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古代的希腊人、印度人、中国人都有一种从多样化中去追求统一的审美理想.古中国人曾处于领先地位(例如老子的对立统一观),但由于后来花了更多精力去研究人伦道德,忽视了对大自然所蕴含的和谐规律的深入探求,所以科学落后了.古希腊学者的心智为宇宙的奥秘、自然科学显示的美所吸引,他们执着地追求宇宙内在的秩序、规律.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数的关系是统摄一切的要素、美在于和谐与比例的观点,并从音乐、雕塑、建筑,乃至天体的运行规律等诸多方  相似文献   

3.
《今日辽宁》2006,(Z1):42-47
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锦州西海工业区位于锦州湾锦州一侧.北至昆山路,南至锦州港,西与葫芦岛市接壤,东至渤海大街. 锦州市区位优势独具特色.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相似文献   

4.
董小华 《社科纵横》2007,(10):97-98
"天人之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根本思想,"和谐"又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旋律。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就"天人之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表现,从心与物、情与景、兴与象、形与神、情与韵五方面论述其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5.
荒及 《今日辽宁》2013,(1):80-81
作为锦州城的内河,小凌河以公园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春天的柳绿莺啼,夏季的芳草萋萋,入秋的浓艳芬芳,寒冬的白雪皑皑,四时风情组合成一幅玄妙的图景,将锦州城装扮的或妖娆妩媚,或素朴大气. 小凌河古名"唐就水",辽称"小灵河",元代改"灵"为"凌",简称"凌川".明代称锦州附近的河段为"锦水"或"锦川".发源于松岭和黑山的小凌河,犹如一张弓,绕着朝阳与锦州峰谷,进入开阔的冲积平原地带,注锦州湾入海,这段流程为206公里.  相似文献   

6.
梦想之源     
《今日辽宁》2013,(1):15
主题城市的未来客厅featuring the sittingroom of future cities"梦想之源"位于世博园"中轴线"最西端,与海相接。其设计理念突出梦想的园林——呈现炫目的视觉奇观和梦想,世博园主轴线端点与高潮;生态的园林——以生态理念为核心,集中展现"和谐共生"这一终极目标;未来的园林——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未来客厅。  相似文献   

7.
大度之美     
2008年,我们平安、健康、快乐地度过,又一次获得市民政局"先进单位"的嘉奖,这是全院员工,包括孩子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展望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从"养人到养项目"的思路将促成院内60~120名孩子进入华宇乐等私营机构托养(来年或会更多),市场竞争已经到来;迎接我国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浪潮,推动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今日辽宁》2013,(1):6-7
<正>拥有2100年历史的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是连接中国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和咽喉要道,素称"锦绣之州"。如今,这座位于辽西走廊东端的城市转身向海,已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锦州正朝着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目标迈进。在锦旗敞开胸怀、拥抱大海之际,世界给了锦旗一次难得的机遇。由  相似文献   

9.
韦庄是唐末、五代文坛上一位诗、词兼擅的重要作家.他的诗的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唐末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韦庄诗具有和谐之美,具体表现在情感内容上的和谐,即以"衰调写衰代";艺术形式上的和谐主要包括意象运用、情景处理和典故运用以及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和谐,即以清词丽句来写感伤之情,并形成清丽的风格.韦庄诗的这种和谐之美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和"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因缘,蕴涵了"和实生物"的至善价值,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对人的德性和社会道德状况的总体追求.但是,这种古典式的和谐因排斥竞争、忽视对立面的转化,其保守性、平庸性、原始性也意味着存在消极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善与和谐之间实现有机统一,也即,既要有善的和谐,也要有和谐的善."和"文化的当代转型主要需要经过以人本观为核心的思维、人格和谐化,以民主性为前提的社会秩序和谐化以及经济-社会治理措施上以兼顾(而非平均)为特征的公平机制等路径.  相似文献   

11.
穹宇大美     
《青岛画报》2013,(3):46-51
相对于宇宙而言,人类的存在不过是沧海一粟。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为200亿年。通过太空望远镜,我们惊艳于宇宙中瀚如烟海的星系、星球,而对于宇宙的发现,人类仅仅是刚刚起步罢了。正像霍金所说,应加大宇航投入,以迎来一个像哥伦布发现美洲一样的"宇宙大发现"时代。2月20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利用开普勒  相似文献   

12.
《青岛画报》2013,(5):50-55
中国古语中曾提及人生四大悲:怀才不遇,江郎才尽,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常言道:"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可如今娱乐圈中却有几位"磨刀石"般存在的明星。纵然时间无情,可他们容颜不老,只若初见。驻颜有方?秘密几何?永远的冯程程——赵雅芝生日:1954年11月15日不老秘籍:瑜伽美体提起不老的明星,多数人都会第一个想到赵雅芝。用出水芙蓉,清丽高雅,深情款款来形容刚刚出道的赵雅芝是十分贴切的,"冯程程"一登上银幕就风靡了大江南北,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任"国民偶像"。1954年出生的赵雅芝驻颜有术,健康运动合理作息,坚持做瑜伽美体,虽已是59岁,但其容颜未变,一如清纯的"冯程程",气质愈加成熟。  相似文献   

13.
14.
谭佳 《求是学刊》2005,32(4):46-50
用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将审美活动中人的"内知觉"从遮蔽我们的"物"知觉中剥离,澄清"经验"是一切审美活动、情感体验的直接对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科学态度与审美态度、超验体验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易传>不仅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修辞理论,而且注重"文其辞",表现出辞章之美.<易传>言简义丰,含蕴深厚,具有简约之美.<易传>对<易经>的阐释充满联想,多有描述,富于诗意,而其形式上或用韵或不用韵,均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易传>的语言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齐,具有参差之美.<易传>虽为阐释性文字,但也使用了比喻、设问、对举、顶针、对偶、排比等修辞格,使文章具有修辞之美.  相似文献   

16.
学习古人既开山采石,又凿造山石风景景观的精神和艺术,是我国进行基本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互利两全的美事。本文从景观工程出发,探讨了山石文化景观美的源流、美的构成及其人文审美特征,以期推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桓仁之美     
, 《今日辽宁》2012,(6):6-7,2
"桓仁真美!"这是到过桓仁的人异口同声的赞誉。当然,这种赞誉绝不为过。中国之美,美在锦绣山河,更美在璀璨的文化。这是审美的标准,也是一种其识。游人对于桓仁的赞誉正是源于这种共识。大自然在赋予桓仁秀美河山的同时,也演绎了"燕东胜境"的浪漫与神奇。桓仁是多彩的,这里山不谓高,却兼具雄、险、奇、峻、幽之特点,每  相似文献   

18.
田晓膺  阳淼 《社科纵横》2006,(11):98-100
《九歌》是《楚辞》的重要作品之一,在《九歌》中,屈原借“神灵”来抒发自己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九歌》中的“神灵”形象各异,妍媸不同,性情不一,屈原通过对“神灵”的歌唱,使原始宗教中的“神灵”深化为心灵的存在———美的存在。他以“美”的眼光来打量“神灵”,通过对众“神灵”之美的不同表现,来表达出美的完美和最高体现在于“满内而外扬”,内美与外美的双重融汇。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视角或逻辑常常与我们所习惯的审美经验颇不吻合,并且,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意识又常常与佛教的无常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日本人的美意识,直接涉及日本人的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对我们理解现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飞花落叶'之美"、"不圆满的美"、"'侘'与'寂'之美"三个方面讨论了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睡美人》的救世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阅 《日本研究》2007,(3):87-91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睡美人》,表面上描写一个衰朽老人如何抓住最后一线希望寻欢,实则要揭示为世俗烦恼所困扰的心灵如何获得净化和拯救.小说所展现的是一个隐蔽的"妓女=菩萨化身"的故事.在中日两国的多种古籍中记录着这一故事的各种版本,一系列的故事都传达了佛教的普度众生和万物一如思想.川端正是试图借助这一结构模式来表达此类故事中所蕴涵的救济意义.为了充分体现"妓女=菩萨化身"这一隐含意义,川端从环境背景、形象塑造到人物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种种努力.在《睡美人》怪异情节的背后,深深地隐含着佛教的救世主题--芸芸众生在凡间的苦恼应当得到抚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