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第一种:只为解决寂寞的男女有些男女单纯因为寂寞找个人陪伴,这种婚姻很悲剧。因为当男人不寂寞了,他就会觉得裸婚是浪费青春,而当女人寂寞不再,就会发现裸婚吃大亏。第二种:只因一见钟情的男女一见钟情的男女,大多以为对方就是自己的一辈  相似文献   

2.
张:目前,国内对现代婚姻和家庭的研究,我感到理论上存在着若干困惑,或者说还有不少疑点未从理论上真正阐释清楚。比如:现代婚姻和家庭与传统婚姻和家庭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如果说现代婚姻的本质特征是男女的结合以爱情为基础和婚姻自由,因而更符合当事人的意愿和要求的话,那为什么在实现了这样的婚姻的现代社会中,其离婚率却在大幅  相似文献   

3.
人人都希望选择理想的配偶,但择偶从来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规律性。马克思曾经说过:“婚姻不能听从已婚者的任性,相反地,已婚者的任性应该服从婚姻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83页) 什么是婚姻?婚姻是指男女两性结为夫妻。婚姻从其外表形式上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  相似文献   

4.
正若男女彼此懂得体谅,懂得换位思考,那么辛苦便不再是苦,再多的付出,也能甘之如饴。一有人说婚姻是围城,有人说婚姻是牢笼,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总之,若谈及婚姻二字,越来越多的人口中蹦出来的是困惑、疲累、心伤等字眼。仿佛婚姻之内的男女都过着糟糕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一地鸡毛里死命挣扎,犹如困兽之斗。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古代的婚姻六礼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人生的重要大事,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关口。我国古代男女结合,要确定婚姻关系,要都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确定婚姻关系。这种程序是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它是根据道德的,经济的、社会风俗习惯的需要,也是男女双方为巩固婚姻关系本身的需要而形成的。因此各民族的婚姻都有一套仪式行为,简称仪礼。婚姻仪礼是婚姻礼俗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古代人们特别重视的礼节。如果不按婚姻仪礼结婚的男女,社会上就不承认他们的婚姻是正当的。中国古代的婚姻仪礼特别复杂,并通过各种仪节得到社会承认,保证婚后幸福,爱情永固。  相似文献   

6.
逯静静 《南方论刊》2007,2(4):62-63
中国的传统婚姻一直以来就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服务的,青年男女没有婚姻自主权,于是引发了许多悲剧。到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婚姻也出现了新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城市婚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丛林 《江淮论坛》2001,(3):111-115
在中国古代 ,广大妇女在婚姻中一直处于任人宰割屈从受辱的地位 ,成为婚姻悲剧的主角。而封建礼教乃是制造婚姻悲剧的根源 ,是扼杀自由婚姻的一把软刀子。先秦时期是礼教和儒学产生与形成的时期 ,礼教已开始了对男女婚姻的干预。儒家的妇女观、婚姻观成为礼教干预和钳制妇女婚姻最直接的思想武器。而在男女婚姻问题上则表现为儒学礼教对婚姻干预的逐渐强化。为了从思想上让妇女自觉成为婚姻的奴隶和男人的附庸 ,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开始大力提倡妇女要有贞操观念。但封建礼教真正以“贞节”杀人、对女性在婚姻上的极端束缚是在理学产生的宋代以后。而批判宋明理学 ,主张婚姻自由则成为宋代以后叙事文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受西方婚姻观念和习俗的影响,中国城市居民的婚姻观念,特别是年青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家长与子女婚姻观念转变的不同步、男女转型的不同步,加之女子社会地位和觉悟程度的一定提高,一部分女性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以结束自己不幸的婚姻,从而使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纠纷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而从本质上看则是男女两性的一种社会结合。因此,婚姻的选择、基础、性质、功能和婚姻关系的维系与解除等一系列婚姻过程,就必然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各种社会生活条件诸如物质生活水平、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等的重大影响。可以说,作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的婚姻及其过程,几乎要受到全部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跃生 《江淮论坛》2015,(2):109-116
文章基于礼、法和惯习考察了男女婚配主婚权问题。在先秦与秦汉时期男女婚配由父母等尊亲安排的决定主要是习俗做法和礼仪规则,之后逐渐演变成法律条文,至唐时完成这一转变,明朝则更为明确。民国之前,父母主婚权得到礼制、法制、宗规和惯习的维护。1929年颁布的《民法》是成年男女婚姻自主实现的法律标志,但它仍规定未成年人的婚姻应得法定代理人同意,1950年《婚姻法》赋予男女婚姻完全自主之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婚姻的不自主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其中赐婚作为婚姻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不自主婚姻的典型。赐婚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 ,是封建帝王将自己手中所控制的女性赏赐给男子 ,使之结为夫妻 ,构成家庭。由于有的男子已有妻子 ,往往出现一夫二妻或一夫多妾的现象 1。其二 ,封建帝王亲自出面撮合未婚男女 ,使之结为夫妻 ,受赐的男女一般不能拒绝 ,有的人甚至引以为荣。赐婚既不考虑男女双方的婚配情况 ,又不顾及男女的年龄悬殊 ,所以老夫少妻现象屡见不鲜。因赐婚大多违背男女的个人意愿 ,故而有的人严词拒绝甚至自杀以抗命 ,显示出赐婚的不人…  相似文献   

12.
婚姻是契约,是时间最长成本最高的契约。婚姻契约一但形成,其内在的市场化趋势就逐渐明显。婚姻市场是市场形式的一种。透过经济学的视野,女性在婚姻市场中价值的损失,其原因在于:⑴在任何年龄段,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⑵在适婚年龄段,离异男性的再婚速度都比离异女性快;⑶有孩子的离异女性的再婚率比没有孩子的离异女性再婚率低;⑷女性倾向于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性结婚,并且随着结婚年龄的增长,已婚男女年龄差距增大。因此,女性更倾向于寻求长期的婚姻契约的保护。因此,婚姻立法应注重男女实质的平等,以切实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正> 恋爱、婚姻问题,是每个男女青年都要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能不能以共产主义道德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婚姻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年男女的幸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道德风尚。本文拟对恋爱、婚姻中的道德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爱情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历来是人们,特别是青年们渴望得到的。但是,怎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纯贞的爱情呢?恋爱、婚姻中的道德是什么?如何才能显示出恋爱、婚姻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呢?  相似文献   

14.
婚姻质量的家庭结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婚姻质量可以有多视角,从家庭结构入手研究婚姻质量,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使我们从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角度去了解婚姻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一、婚姻质量和家庭结构 婚姻是男女两性依法律和社会风俗的规定建立的夫妻关系。婚姻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不仅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也是社会结合。通过婚姻关系能衍生出家庭关系和一系列其他社会关系。婚姻的成立标志着家庭的诞生,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带来了亲子关系和其他亲属关系,形成了家庭关系的网络和结构。婚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一种,处在家庭关系网络之中,和其他家庭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在家庭关系网中,换句话说,只有在家庭结构中,才能对夫妻关系从总体上把握,才能从本质上解释夫妻关系和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琦 《江西社会科学》2001,(11):183-185
本文从欺诈结婚的行为及其各类型入手,具体分析了男女双方对婚姻登记机关的欺诈和男女一方对另一方的欺诈的结婚行为,并分析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不同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以女性特有的敏锐性选择了五对男女精心刻画出五种不同的婚姻图式,昭示出在资本主义冲击下英国传统婚姻观向现代爱情观过渡的历史进程。简和彬格莱之间的婚姻表达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性美满婚姻;以此为界,班纳特夫妇之间的婚姻是传统婚姻观的典型代表,夏绿蒂和柯林斯之间则表达了传统式利益婚姻观。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婚姻则是现代婚姻的理想模式,而丽迪亚和韦克汉之间的婚姻则是性冲动主导婚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婚姻标志着少女时代的结束,由女孩到少妇的转变,会让一些准新娘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感。许多即将结婚的男女对婚姻抱有忧虑、恐惧的心理,再加上繁杂琐碎的婚礼准备,困扰着不少准新娘。  相似文献   

18.
一 萧红是寂寞的,这寂寞不仅来自于她个人不幸的婚姻或与大时代火热斗争的距离,更主要的是她矜持于五四新文化给予她的哺养,选择了与世代相因的呼兰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在十年征尘的天涯孤旅中,她遇见过生活给予她的种种挫折和困境,遭受了一个女性无  相似文献   

19.
西汉人认为,婚姻制度是适应“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而制定。这里的“情”是指男女之间的情爱;“别”即剔别两性间非情爱的“妒忌”,以求夫妻生活和谐如意。西汉人又认为,男女间的婚配,是人类生活的新起点,“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美满的婚姻为民生幸福之源,社会繁荣之起点。相反的,倘若婚姻淫乱无度,“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以致整个社会风俗低下,家不协,国难安。总之,西汉人将婚姻之礼制,看作社会纲纪的首要。  相似文献   

20.
王海鹏 《天府新论》2006,8(4):118-122
一、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婚姻旧俗的抨击与批判在近代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规范的严格控制,婚姻关系具有鲜明的非人道和非理性的特征。而传教士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思想熏陶下,认为男女结合出于天然本性,两性相爱是婚姻的基础,婚姻不仅使人类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