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河南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河南城镇化进程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河南的城镇化进程,重点是小城镇建设。目前在河南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一要科学规划,因势利导,塑造特色。二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三要加快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四要建立并完善农村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五要搞好小城镇发展中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指县域城镇化进入发展质量较高阶段并呈现出集约高效、包容共享、绿色低碳、特色鲜明、治理现代等特征。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国家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需求。当前中国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受到产业升级难、创新创业低、高端人才少、体制机制僵的制约,亟须从产业发展、创新培育、人才育引、体制变革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深入开展县域经济理论研究,揭示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无论是对振兴县域经济,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而研究县域经济,既要注重对其各个层面的研究,更要注意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展开县域经济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期全面把握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项目建设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实力。但是,在项目建设结构、项目资金投入结构、项目的科技含量、资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工业化是县域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工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小城镇为基地。实现农村生产要素向优位小城镇聚集,才能发挥小城镇的聚集和扩散效应,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综合性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 ,直接关系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大用较大篇幅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笔者认为 ,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是要立足实情、理清思路 ,牢牢把握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把攻克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作为第一“抓手”。一、要以观念更新为前提推动县域经济新一轮发展 ,必须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突破 ,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 ,以观念的大更新求得经济的大发展。一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是解…  相似文献   

8.
论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波 《东岳论丛》2004,25(6):108-110
对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互动理论进行规范探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以县域经济和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为视角,实证分析两者良性互动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全国第9位跃居为现在的第5位,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河南人均GDP比1978年增长了14.5倍,在此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不仅使河南由单一的农业大省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而且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是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劣、交通拥挤、就业岗位稀缺、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县域城镇化发展在空间、成本、资源及潜力等方面均具有其独特优势,应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即城镇化水平越高 ,县域经济越发达 ;城镇化水平越低 ,县域经济越不发达。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县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用计量经济学中回归分析的方法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县域有其不同于其它区域的能够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甚至基础性作用的积极因素。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是地方政府需要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认真把握的。胶南市立足独特的山海资源优势、靠近青岛的良好区位优势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基础产业优势,科学制定并实施了以临港经济为重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培育起特色鲜明、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现代农业等优势、强势产业,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就近城镇化中的小城镇“空心化”风险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和就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与重要载体,是改变河南城镇化建设滞后和缓解城镇化发展失调等矛盾的重要途径。目前,河南小城镇发展出现了日趋严重的空心化问题,如人口和产业空心化、聚集效应不足、就近城镇化乏力等,它不仅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造成严重浪费,还会影响家庭完整、扭曲家庭关系,甚至可能使城镇化跑偏沦为半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就近城镇化面临的重大风险。小城镇空心化问题的出现,是我国长期推行城乡有别的体制机制、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固化、优先发展工业与城镇特别是大中城镇导致大中小城镇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失衡以及生产力布局和利益分配失衡的结果,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遭遇二元体制阻滞的扭曲体现。要化解小城镇空心化风险,必须抓住就近城镇化的核心即人的城镇化,通过得力措施,切实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河南县域工业自其诞生起,就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经营决策、发展战略、营销方式、用人制度到内部分配等各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但从企业规模来看,河南县域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层次低,名优产品少.很多企业技术水平低,加工手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力量都比较薄弱,市场竞争力弱.  相似文献   

15.
县城经济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观、不同的发展途径和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须彻底打破过去那种以生产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和经济格局 ,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市情、县情、乡情 ,牢固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发展观。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结构调整为中心 ,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两大目标 ,强力实施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 ,突出抓好城镇建设、流通体系建设、全方位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结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 ,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突破 ,逐步构建起以城镇为区域性经济中心、骨干企业为支撑、效益型农业为基础、市场体系为纽带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从中郡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看菏泽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宗建 《东岳论丛》2006,27(4):76-78
在全国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中,菏泽市所辖县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彻底改变菏泽县域经济面貌,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徽州社会科学》2007,(12):20-22
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和城镇化,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园区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经济、配套经济”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如何使县域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必须对辖内县域金融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节能产业属于21世纪新兴产业,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国家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总体市场环境为节能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并推动节能产业及相关行业迅猛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节能产业不仅有利于转变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国家节能优先战略,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下面主要结合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探讨发展县域节能产业的紧迫性,提出河南发展县域节能产业的目标定位、重点行业选择、发展战略以及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观的基本依托和主战场。为肩负起这一重任,必须对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做出战略部署: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安菲 《学术探索》2014,(10):61-65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一直以来,云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拥有129个县市区的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更是显得相对滞后.然而,近年来,云南省围绕自身优势,深挖潜力,创新体制,优化产业,做强市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培育县域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蝶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