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分析的哲学活动,其正式被承认的功能之一,据说是要揭露概念和语言上的混乱。并没有一般“艺术”这样的东西,并没有客观的审美事实和“审美对象”这样的东西,并没有普遍适用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判断。而且,也没有“美学”这样的一个领域。美学上的种种概念,不应当在美学研究开始之前就原封不动。我赞成当代分析派著作主张各门艺术多元论的理论。我的一个想法是:新的分析方法也许并不完全对;相应地说,旧的方法可能并不完全错。分析主义者抨击和揭露过去美学思想中大量流行的许多概括,认为它们是虚伪的或浮夸的,这一批评是对的。但他们认为这些概括之所以是错的,就因为它们是概括,这是错误的。当一个优秀的哲学家进行美学研究的时候,他是不能不进行概括的。在我看来,主要的结论似乎是:分析哲学家们在他们自己的美学实践以及在他们对于传统美学的评判中,忽视了在概括与过分概括之间的一个简单然而十分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孟子在继承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美感及其共同性和艺术鉴赏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从而把儒家文艺美学发展到较为完善的阶段,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设计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既要“美”,又要实现“功能”,“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设计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在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只有艺术性,没有技术,艺术品不能实现;但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再先进的技术也将没有用武之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有利于设计的建设与发展:科学也将越来越艺术化,设计将越来越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括弧内黑点前为期数,,里点后为豆数〕一年的回麒.…:...……:.…:本到振辑部(8 .1)审美眼光........……(美〕凡生.锡姆斯(3 .1。傅就的美学是不是基于一种蜡裸?渝文摘要............……、.……〔英〕坎尼克(5.n)豁‘内”与“外”..…(美〕柯亨焉丁韵翰瑟(1‘l)艺术哲学里的概括简题....……〔英〕坎普(5.15)l2注灵活的科学自然主义和麟盆基本主义‘.................……(美)戴尔·李具(1.3)英美在远东(1的5一1903年).…〔英〕坎柏尔(1.隐秘的历史主义二(英)《泰晤士报文学堵刊方(2心是什么”“‘’‘”’尸””.“’·)’‘〔英)罗素(s.…  相似文献   

5.
尼采以“肉体——生命”为尺度重估一切价值,颠覆了西方的整个形而上学体系,也对西方的思辨美学提出了质疑,尼采主张应从“肉体——生命”的角度重新研究美和艺术对于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承担这一研究的学科应当是美学生理学。尼采的美学生理学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美和艺术对于生命,对于肉体的意义;第二个方面是研究个体的生命状态对于创造艺术和美,以及欣赏艺术和美之间的关系,将肉体的生理反应与审美过程结合在一起,把艺术归结为对肉体和感官的暗示;第三个方面是对美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生命状态问题的反思,要求建立“强力美学”。尼采“美学生理学”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对虚无主义的反对,对一切否定生命的思想的攻击与反驳;第二是从应用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生理状况与美的创造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和艺术所引起的人的生理反应,并以这种反应为评判艺术与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的主题可以用一句话来表明:艺术品之所以成为好艺术品并不是由于它具备什么共同性;任何发见这种共同性的企图都是徒劳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种共同性根本就没有。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两种区别:{一)好艺术品和坏艺术品的区别,(二)艺术品和非  相似文献   

7.
此文从“比例美”这一点切入 ,探讨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美。或者说 ,在科学和艺术这两个领域进行美学研究。具体谈论人们广泛关注的“黄金分割”问题 ,并由此表明 ,美学的研究对象 ,除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之外 ,还应包括科学美  相似文献   

8.
艺术定义问题是当代西方美学的焦点问题之一。滥觞于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分析美学围绕着艺术的界定和分类展开了论争。以魏茨为首的一批分析美学家认为艺术不可定义,而其后的后分析美学家则驳斥了这种不可定义论,其中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又称“惯例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丹托指出了艺术品的共性是一种关系属性;迪基受丹托的启发,提出了“艺术体制”理论,将“体制”这一社会学要素引入“艺术界”理论中——关注艺术品资格在社会现实语境下是如何获得的问题。因此,丹托尤其是迪基的体制论标志着美学进一步脱离艺术品本体论的轨迹,向文化社会学转向。这一转向已成为当代关学不可回避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9.
“美、审美、艺术”是建构美学、文艺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的范畴。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辨析和研究,是打开关学、文艺学大门,探索其全部奥秘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和切入点。五十多年前,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当时还是一个26岁的青年学子,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并以《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长篇论文给中国美学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今天讨论“美、审美、艺术”的问题,看似是旧话重提,但仍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立足时代的多变,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美学、文艺学研究实际,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些问题,但需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王祖哲在《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快感”、“美”、“美感”、“审美”和“艺术”是关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但分析发现,“快感”、“美”、“美感”和“审美”是含糊不清的。这是美学陷入停滞和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对美学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只有“艺术”,而艺术及其相关经验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郭勇健针对王祖哲的文章认为,《概念分析》通篇都是把“美”视为一种生理学的“快感”或心理学的愉悦,而未把“美”作为价值来对待,从而也没有把“审美”经验视为对审美价值的领会与享受。由此带来的一些观点,如把快感、美和美感全部放逐出关学领域,把审美与艺术完全等同,并进而将美学与艺术哲学完全等同,都显得过于彻底,未必合理。王蓓则对王祖哲文中关于审美和艺术“是用两个不同术语表达同一个概念”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审美与美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也绝非“没有关系”。从形象概念出发,作为动词的审美就是对形象(美的或者丑的形象)的欣赏。审美并不是艺术,而是以艺术形象为主要欣赏对象。时宏宇也分析了美、审美与艺术三个重要概念,认为虽然美的概念具有含混性和开放性,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不能因此就废弃,“美”的存在对美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与美不能混为一谈,审美就是感性,对事物形象的把握;艺术与审美不能等同,艺术的界定,应回归“经验”。(主持人简介:李衍柱,男,1933年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意象”这个概念重新解读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的美学。本文认为,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趋势,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两个方面都集中表现为二位先生对于“意象”的重视和研究。“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契合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在意象”的理论。中国当代美学本应从朱光潜“接着讲”,但是没有这么做。50年代开展了对朱光潜美学的批判。朱光潜美学被不加分析地整个儿撇在一边。朱光潜的批判者(例如李泽厚)并没有真正克服朱光潜的美学,从而也没有超越朱光潜的美学。这就要求我们回到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等人)的美学,从朱光潜“接着讲”。“接着讲”不是“照着讲”。“接着讲”是突破,是扬弃,是创造,是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学,在近代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道理可以用梅林的一句话来加以概括:“我们不能通过美学的途径来达到政治的社会的自由”。其时,思想文化界过去也有不少有志之士,如蔡元培,鲁迅等,曾想在这个领域里为革命寻找思想武器,他们的美学论文在思想文化史上当然保有其价值,然实际的社会效果都不大。继之而起的朱光潜先生他的一些美学著作,虽然在旧中国曾行一时。但是他的美学观从总体看仍然是唯心主义的美论。建国以后,新中国的美学研究,是以批判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美学思  相似文献   

12.
艺术结构作为艺术创作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艺术品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艺术美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随着文学艺术的产生,在我国上古典籍中就已出现了艺术结构理论的萌芽。而从南北朝时期谢赫在绘画“六法”中揭出“经营位置”的命题,到清初李渔在戏剧创作中提倡“结构第一”,古代艺术结构理论便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有关结构艺术的性质、意义、原则、方法等问题都作了不少很好的论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结构形式美的探讨和总结。其倡导最力、论说最详的主要是:(一)错综变化美,(二)有机整体美,(三)多样统一美。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古代对错综变化的结构形式美的阐述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首先,杜威美学有寻求连续性、回归日常生活的基本立场,其中包括恢复艺术品的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连续性,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连续性,以及美的艺术与实用的或技术的艺术之间的连续性。其次,杜威美学与他的一元论经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艺术即经验”的基本命题。最后,对杜威美学的这些基本观点进行反思,指出其中逻辑和概念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14.
学术广角     
科学与艺术的审美差异肖鹰在《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基本形式本来是统一的,但是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不仅分离了,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矛盾和对立。进入20世纪以来,又表现出科学与艺术统一的趋向。这个趋向,集中表现于科学与艺术对“美”的追求。20世纪许多重要的科学家都在科学中发现“美”,并且以“美”的发现作为科学创新的动机。这个新趋向,引起了美学(文艺理论界)的相同反应,不断有论证艺术与科学(艺术美与科学美)同一的论著出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统一性是不可否认的,而且,…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各个阶级的“共同美”的思考──学习毛泽东美学思想札记徐汝霖,刁建国1961年1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与何其芳等同志的谈话中,曾经就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美的阶级性和共同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里说:“诗和画既然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而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对于诗和画.中国和西方早就不同程度地看到了二者的共同性.但西方从莱辛发表美学名著《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以来,突出地强调了二者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安徽战国铜镜的装饰艺术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发现了在本文所介绍的八面铜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纹都是蟠螭纹。围绕这一主题纹饰,古代艺术家们在“一”与“多”、“单纯”与“变化”之间展开自己的艺术才华。他们的创作成果,通过保存下来的铜镜得到了展示,并以实物的形式,印证同时代思想家们的美学观点。然而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远不是几种美学观点能够概括和穷尽的,因此,这些铜镜的装饰艺术必定为中国美学史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 黑格尔是西方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在黑格尔的《美学》巨著中,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其中有关美的本质、艺术本质、艺术典型的本质和人物性格理论、艺术悲剧理论等,论述颇为全面、见解十分精辟。本文拟就黑格尔的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理论,作一探讨。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在西方美学史上,有过许多学派和观点。经验派美学看重个别感性现象而忽视普遍理念。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都从数的规律和物体的形式看问题。康德也认为,“美本来只涉及形式”。理性派美学则从逻辑和概念分析出发,看重普遍理念而忽视个别感性形象。例如柏拉图的“美是理念”说,休谟的“美在主观”。此外,还有心理学美学和实验派美学,例如菲希特的“自我设定非我”的学说。这些美  相似文献   

19.
科学美学在国外是一个受到注意的课题,但在国内却有争论:科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能否成立? 这个课题是复杂的。一科学家的论述证明科学中具有审美特征关于美的问题,西方最早由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群年青的科学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提出。他们认为美在于“数的和谐”和“比例的适当”。古代的年青科学家们之所以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内注意到了美的问题,说明了自然科学和美学并非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蒙古族的民间谚语包括多种形式。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精美活泼的艺术形式,在蒙古族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如果说蒙古族民间谚语是蒙古族民间文学园地里的一束艺术鲜花,那么《世界三宝》则是其中的一枝奇葩。蒙古族的三句谚语即《世界三宝》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从自然规律到日常生活,从黄(僧)黑(俗)的封建主到普通的“阿尔达”(百姓)都进行了艺术的概括。如“群星之中月亮美,百鸟之中孔雀美,万木丛中杜杉美”。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了自然界中“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