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之后,就以澳门为基地,开展澳门──长崎、澳门──果阿──里斯本、澳门──马尼拉──墨西哥的国际贸易。但是,葡萄牙人的贸易活动,一直是在中国政府直接管理之下进行的,一直到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为止。本文通过明清中国政府管理澳门海关的历史事实,从一个侧面证明在19世纪80年代前,中国政府对澳门是行使主权的。  相似文献   

2.
澳门史研究:前进和困难──国内澳门史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门史研究:前进和困难──国内澳门史研究的动向张海鹏澳门自古是中国版图的构成部分之一。澳门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推测,澳门有中国人居住,大约始自南宋末年。但澳门受到人们注意,却始自16世纪中叶(时当明朝统治时期)葡萄牙人入居之后。人们通常所...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以来,澳门的四大经济支柱──制造业、银行业、建筑业和旅游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劳动密集性为主要生产模式的制造业,随着厂家向劳动成本低廉的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迁移而日渐萎缩,在澳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1993年中国内地产行宏观调控后,曾一度被内地资金炒热的澳门房地产业亦由高峰走入困局, 1995年以来澳门固定资产总额更出现一成以上的负增长;至於银行业,虽然近年的存贷款业务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也由於整体经济放缓、资金流出大於流入而面临着重重困难四者之中,只有以博彩业作为发展龙头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法律文化概要叶士朋澳门大学法学院指导教授,里斯本大学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士朋先生,最近在澳门《行政》杂志第9卷总31期上发表文章,综述了中国当代法律文化的概况.文章就传统与革新之间──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叙述了中国社会和政治思想在本世纪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澳门是在中国管辖之下由葡萄牙人经营的一块特殊的地方。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对澳门的治权,但始终拥有对澳门的主权。从20 世纪初开始,中国人民为解决澳门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最终以“一国两制”方式圆满解决了澳门问题。  相似文献   

6.
葡萄牙通过走私贸易、派遣使臣、贿赂官员及发动战争等卑劣手段侵占了澳门。明政府为控制居澳葡人而设置关闸, 反而导致葡人划地自治。清初, 中国政府以禁海政策拒葡, 葡人则假意朝贡, 从中获取商利; 《管治澳门章程12 条》使中葡关系呈缓和之势。鸦片战争前, 虽然澳门领土争端纷起, 但澳门官吏均由中国政府所派, 并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 说明澳门主权属于中国。鸦片战争后, 葡人在澳门既屯兵又收税, 并取消了澳门向中国交纳地租的法令, 严重破坏了澳门领土与主权完整。以澳门为中介的华工贸易是葡萄牙侵占澳门造成的恶劣后果之一, 是欧美列强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血腥罪恶, 是中国近代史之一大屈辱。  相似文献   

7.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开始,澳门及其邻近地区就已经正式绘入中国的版图,后来被葡萄牙殖民者通过种种手段占据。1984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要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1986年6月,中葡两国开始举行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8.
自葡萄牙人进入、租居和占领澳门至今已有446年的历史了。其中,1553~1842年期间,明清中国政府一直是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到了1843~1888年期间,葡萄牙才逐步占领澳门和破坏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并骗取了“永驻管理澳门”的管理权,但它并不拥有对澳门的主权。而在1888~1999年期间,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一直为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而斗争。至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将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澳门本地商贸经济的发展是澳门成为国际性海外贸易港口的基础。明中叶以后在中国政府容忍但又加以限制的情况下,葡人在澳门获得立足点并由此与内地通商。中国商民,在为葡人和其他外商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开辟了一条谋生和获利的新途径。入清以来,澳门的生存动力除了葡人拓展海外贸易空间的能力之外,更主要的是澳门及其周边中国人顽强的谋生和谋利精神。明清时期澳门的商贸经济具有从传统型向近代型过渡的特点,与东亚其他港市相比,澳门受大陆经济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0.
澳门是中国一个极为美丽的半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三巴圣迹、妈阁紫烟、卢园探胜等历史文化名胜,构成了澳门著名的八大景观。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的建筑群,现已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曾一度拒绝互换条约,使葡萄牙占领澳门合法化的企图未能得逞。1887年,葡萄牙通过中葡《北京条约》攫取了对澳门的“永驻管理”权。民国年间中葡新约的签订,又使葡萄牙殖民者失去管治澳门的法律依据。近代中国历届政府始终都坚持对澳门拥有领土、主权的严正立场,并为之作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1998年5月5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竖立起澳门回归倒计时牌时,马万棋先生有感而发,当场作诗:卜灯屈指报佳期,告慰神州父老知,历史广场分秒显,慈怀计日庆相依。记者:1999年底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您在澳门生活了半个世纪,此时此刻,您的感受如何?马万祺:澳门就要回归祖国了,我们大家都非常兴奋,非常高兴。我在澳门已经渡过半个世纪了。我刚来到澳门的时候,澳门在经济L还是落后的,没有什么工业,除了爆竹、火柴就是洋火、神香,主要是这些手工业。改革开放20年来,澳门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不…  相似文献   

13.
土生葡人是澳门一个独特的人们群体。此文对澳门土生葡人的饮食文化进行讨论。文章讨论了澳门土生葡人饮食文化的起源、演变和现状。指出,从家居饮食看,土生菜在澳门土生葡人饮食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在饮食业中,由传统土生菜发展而来的澳门菜或称澳门式葡餐蓬勃发展,它不仅是土生葡人物质文化的代表,是土生葡人对澳门、中国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杰出贡献,也是土生葡人与华人等文化互动的结果,是澳门各族群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澳门自1553年起,成了欧风东渐的突破口。在四百多年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进程中,1849年当为其前期与后期的分界线。在前期,中西文化在澳门的交汇是初步的,而且天主教文化的传播在明清政府的文化政策下,曲折颇多。在后期.中西文化在澳门的交汇在各个方面都走向深入,天主教文化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更多的审视中碰撞。四百多年的中西文化交汇.使澳门的文化变得极为丰富多彩,澳门已具国际文化名城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明清时代中国诗人吟咏澳门的诗词作为基本资料,从一个侧面见证明清时代澳门的历史文化:澳门作为设在中国领土上的葡萄牙居留地,中国政府始终有效地行使主权;她不但是一个重要的东西方贸易港口,而且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最早传入”的考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地考证莎士比亚在中国最早传入的确切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由此考察和认知莎士比亚最初被引入中国时中西文化在近代历史性交汇的时代语境。学界过往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最早传入”之研究,通常将发端时间确认为鸦片战争之后,地点锁定在广州和上海。而事实上,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哈丽特·洛就在其旅澳日记中记述了莎士比亚戏剧在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澳门的演出情况,并且提及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图书馆在当时的馆藏莎士比亚戏剧和传阅情况。这些史料不仅确证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引入始于19世纪早期的澳门,而且揭示出澳门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中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梦魇与激情──洪峰长篇小说《和平年代》解读吴义勤当洪峰在九十年代中国新潮小说复兴大典中再度登场时,他面目全非的小说形象多少有点令人不知所措。那个曾经无动于衷的“超人”洪峰现在也浪漫地感伤起来了;那个沉迷于技术操作和形式游戏的洪峰居然也开始思索和重建具...  相似文献   

18.
澳门作为中国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澳门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策源地之一;是中国经济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转变最早的交汇点;是中西科技、文化和艺术交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山岳崇拜观念产生的原因,一是山岳雄伟高大的神秘性,二是山岳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中国原始宗教阶段的山岳崇拜观念经历了神山──建木──台──坛──楼──须弥座──华表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是被外国殖民者占领最早、时间最长的我国地区。澳门问题的出现和形成是西方殖民者侵略的结果。中国人民一直要求收回澳门并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历史表明,旧中国历届政府不可能收回澳门,一洗中华民族的耻辱,这一历史使命最终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