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它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有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形成自己的特色.文章将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归纳,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结构,结合实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框架.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它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有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形成自己的特色.文章将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归纳,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结构,结合实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框架.  相似文献   

3.
理论上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和延伸;现实上说明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陕西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论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时,在培养目标上既要坚持"职业性"又要体现"高等性";在办学形式和规模上既要适度发展本专并举,更要重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最后提出了陕西可优先组建航空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性、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了解、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以此确立了就业能力培养在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构建一个“双主体、双师型、双教育、双体系、双业制”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以此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与科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其科研与教学都应围绕应用型人才来进行。与普通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应用型本科科研强调实践性的教育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与科研共有的特性,从而使其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成为可能,当前要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使其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需要提倡实践性的教学,强化应用型本科科研的实践性教育价值,强调应用型本科科研的实践应用性。真正把科研当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子段。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召开的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学术研讨会上 ,有关人士透露 :15个相当于高职教育的技术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开始招生。一位专家甚至呼吁 ,高职教育不仅应该提升为本科层次 ,更要提升为研究生层次 ,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准备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技术技能应用人才 ,高职毕业生通常具有“积极肯干”、“动手能力强”等特点。目前高职教育的学制多是三年制。如果要严格达到培养目标的话 ,应该说三年已经够了。事实上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其“社区学院”培养高职生也只是两年制 ,但已经基本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实现方式。应用型本科从层次上看,属于高等教育;从类型上看,属于职业教育。本文就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目标、导向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教育模式上比较特殊,具有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设置职业化、培养目标应用化、办学定位地方化的特点.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排异反映”明显,但为提高国内高校整体教育质量,还是应该在宏观政策、人才培养模式上寻求创新的理性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9.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要体现出跟传统本科教育的差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着应用型人才的高级性、职业性、技能性和创新性来进行,把握好跟市场、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给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来源,高等教育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其本科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向广大青年学生传授基本的社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即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与岗位的基本需求。为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顺利进行,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着手,提出了基于培养目标要求和综合课程建设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并分析了加强质量保障系统建设的相关措施,以保证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结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适合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方向发展,意味着这类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将放在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这可更大程度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在这种转型发展中,打造一支具有学术应用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学科团队是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基石,也是提升学校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应用型学科团队有别于学术型学科团队,其建设策略,除了要凝练研究方向、形成标志性研究成果、建设规范的学科制度以及构建良好的学科文化等常规外,还应明确并强化其学术目标的应用性研究定位、建立合理的双师型学科梯队结构,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践教学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注意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和渐进性等主要原则.在其基础上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机电知识和技能为支柱,使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层次递进的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探讨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和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一般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该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达到一般意义上的育人要求的同时,要找准工作着力点,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际关系与合作教育和就业导向教育,并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现存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着表述笼统、职业性和专门性太强;专业设置中,界限划分过细;课程体系中,专业课与基础课比例失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灌输为主,偏重于传授知识,忽视应用知识。针对上述情况,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必须采取改革措施:实施素质教育;修改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院校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与学术型大学及高职院校应有所区别。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在企业进行的生产性实训。但在各种模式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自己的生源层次和培养目标定位,其新知识观取向和学生心理特征具备研究性教学的有利条件。应用型本科教育基础课中的高等数学把数学建模思想引入教学之中,推进案例驱动的教学改革,大学语文写作课程的“用以致学”的教学改革,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基础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8.
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有200多所,其中大部分为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市域新建本科院校是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的主力军,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它们的战略发展需要。在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市域新建本科院校与一般综合性大学对比,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当前,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学体系、走产学研合作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达到最优化,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德国、英国和美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既有相似点也有各自的独特性。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从中可以得出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以实现应用成果的产业化、组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等启示,从而建立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是分层次的,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对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的挑战,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应对司法考试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二、教学内容上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使学生成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多种能力的应用型的法律专门人才;三、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