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医患矛盾、分散医疗机构赔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国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该制度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医疗责任保险推行时间较短,且缺乏相应法律规范及配套政策激励,发展现状不尽人意。在智慧医疗时代,我国应当完善相关立法,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其有效实施,推动保险公司介入医患纠纷调解,构建多层次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从根本上克服医疗责任保险市场发展不足、产品设计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防御性医疗行为可分为积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和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主要是医务人员为避免卷入医疗纠纷中而采取的防御措施。为应对防御性医疗行为,必须对其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综合管理。《侵权责任法》第63条对部分防御性医疗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但是从侵权责任的责任构成角度来综合分析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法律后果发现,由于立法与司法的相对不完善,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侵权责任的认定较为困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有必要强化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立法与司法,从而合理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医疗损害责任的免责事由作为一种责任限制制度,对于明确医疗损害责任、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正确解决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民法通则》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再到《侵权责任法》,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免责事由的规定更为合理,体系趋于完善。对我国医疗损害责任免责事由的立法进行解读,应该在现有立法基础上,增加自甘风险和医疗意外两种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医疗损害赔偿实行的过错责任原则及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因课以医疗机构较重的举证责任而饱受诟病。《侵权责任法》意图将举证责任在患方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均衡,但存在矫枉过正之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作用十分有限。为确保公平公正,应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立法例,减轻患者的初步证明责任,以求平衡医患双方利益,缓和医患双方矛盾,更好地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医疗损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矛盾的加剧,使得医疗损害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提到了医疗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医疗损害风险管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学习这些经验对我国有效进行医疗损害风险的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对国际上医疗损害风险管理模式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医疗损害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医患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师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医患矛盾也日益突出.为解决此问题,云南省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存在现实的困难.分析云南省医疗损害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难点,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医患矛盾纠纷不断增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出发,解决这些医患矛盾纠纷,就必须高度重视医疗投入和医学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建立医疗事故预防机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变满意度评估标准,尊重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强化人性化服务,合理引导患者就医。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法》尽管以法律单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跳出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桎梏,不再以构成医疗事故作为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堪称侵权责任立法的一大亮点,不仅为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依法行医,患者及其家属依法维权,有关机关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体现了对医患关系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是我国医疗侵权立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是医患双方信息掌握的不均衡状态,它是医疗服务市场中最重要的特征。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易引发道德风险、信任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医患矛盾升级为医患冲突。缓解医患矛盾,需打破医患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均衡状态,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与逐利机制,创新医疗补偿支付方式,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并构建医疗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看防御性医疗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医疗举证责任倒置"要求医方只有证明自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后才能获得免责,它促进了医疗机构提高其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但严重损害了医疗的积极性,延缓了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医患冲突并没有因为实施"医疗举证责任倒置"而减少.由于医疗的高风险性,防御性医疗开始盛行,医疗保守使患者权利受到损害.对此,作者提出解决建议,认为防御性医疗并不能解决医疗争议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0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继实施,使得我国医疗事故诉讼的归责模式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不但没有使我国的医疗诉讼更加经济,反而导致了医疗纠纷愈演愈烈,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分散医疗风险,化解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医疗责任保险,从诉讼法的角度分析,应目前医疗事故诉讼归责模式的要求,在我国实施医疗责任保险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普适医疗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基于技术引发的医疗革命。普适医疗开创了新的就医模式,拓展了人类的健康观念,促进了医患生态的和谐化,提升了医疗系统的效率,同时为有效应对现行医疗体系的重重困境指明了方向。普适医疗带来颠覆性医疗变革的同时,也将引起传统医疗伦理的冲突与流变:医疗隐私范围无限扩展、“医疗信息数字化”带来隐私泄露或被恶意利用、个体医疗隐私控制权进一步弱化、在线医疗纠纷和基于智能医疗系统的医疗事故责任难以界定、电子医疗ID引致偏见与歧视、医疗数字鸿沟和医患关系物化加剧等。有效应对和规避伦理风险,需要完善普适医疗技术设计,需要制度和伦理的协同制约,更需要培育一个德性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当今,医疗纠纷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而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双方对于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和处理的认识不同.因此,如何从立法上规定医疗侵权责任、平衡医患双方利益是侵权法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将为司法实践提供可操作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医疗损害责任的竞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医患之间存在医疗契约时,对于医疗损害产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侵权责任说认为,医疗失败不能评价为契约违反,侵权责任在诉讼时效、损害赔偿范围及免责条款等问题上有利于受害人。违约责任说认为,医师对患者负有高度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医师违反此义务,就是违约,契约上的纠纷应以契约上的方法处理。本文认为,其实二者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免责条款、时效、责任范围等方面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受害人可以选择适用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医疗安全现状的高危警示与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医疗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呈现严重化趋势,医患矛盾已成为影响当今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应以当前医疗安全现状的高危警示、医疗安全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和我国医疗安全调控的法律思考为研究路径,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安全法>,对影响医疗安全及医疗事故鉴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医疗风险不仅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也会最终损害患者利益.发达国家对医疗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进行了多年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可划分为商业医疗责任保险、互助医疗责任风险金和综合保险三种典型模式,美国、英国和瑞典等三个代表性国家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将直接影响国际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关系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双方的利益都应该予以维护.为了改善医患之间不和谐的关系,《侵权责任法》确立了既注重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保护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还要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的立法宗旨.医疗损害归责原则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过错推定原则为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凸显兼顾医患双方权益.医患权利义务双向规定,对解决医患纠纷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患纠纷的高发性、复杂性等对医疗责任保险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纠纷进行调研和资料查阅;结合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现状,从医疗机构、患者和保险公司等方面加以分析,从法律的角度对医疗责任保险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侵权责任法用专章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规定,医疗技术损害归责原则实现了从过错推定原则向过错责任原则的回归。医疗技术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判案,有利于查清事实、分清责任,能够使法院居中、公平合理地处理医疗纠纷,也有利于调整、平衡医患双方心态,促进医患和谐。但在患者知情同意权实施后,在充分考虑到患方的实际举证能力的前提下,医疗技术损害案件在特定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转换制度,更需要补充条款提供有关医疗机构免责的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以及现行法律适用的多元化使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医患纠纷和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第三方调解机构、解决医疗鉴定的二元化等建议,以求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