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怀疑论构成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研究的重要的引发动机。通过现象学还原的实行,现象学从根本上超越了自然态度,实现了向先验主体性的回溯,并在其中考察一切客观性的根源。藉此胡塞尔就以现象学的先验主观主义克服了怀疑论的主观主义,同时也终结了整个近代哲学中先验主义与客观主义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斗争。最终,通过进一步对先验意识领域实行本质还原,先验现象学作为一门关于先验意识的普遍本质科学而确立自身。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与人文主义间的关系谈人文理性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危机是科学和人文主义分裂的产物,实质是理性绝对化为理性主义的结果.文章在历史地回顾与反思科学和人文主义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时期理性的偏颇,进而提出要克服科学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从科学和人文主义相统一的角度重建人文理性.  相似文献   

4.
从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观开始,美国课程研究在对科学理性的反思发展中,在20世纪诞生了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社会改造主义以及概念重建主义和以多尔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追求意识,反映了美国现代课程观从科学主义向人本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向科学人本主义的演进。这些课程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为我国大学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和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能力假说对知识论证的反驳在认识论层面解决了现象意识引发的问题,但是它并没有在本体论上对现象意识进行物理主义说明。这一点使能力假说代表的先天物理主义立场遭到后天物理主义的质疑。刘易斯同一论是一种心物类型同一与功能主义相结合的观点,它基于因果功能角色解释现象意识与相应的物理状态之间的同一关系。刘易斯同一论不仅是基于科学理论的演绎推理,而且能够对现象意识的物理主义还原提供合理有效的本体论理论基础,从而解决先天物理主义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文学批评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将哈姆莱特滞定型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这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正如一百个读者阅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一样,如果我们撇开人文主义的先验影响,以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哈姆莱特》剧本,考察主人公的人性及其人际关系,我们还会发现一个另类的哈姆莱特,即一个具有伪善自私、沽名钓誉、争权夺利、凶残冷酷、甚至出卖国家利益等诸多人性缺陷的资产阶级利己者形象。事实上,在西方不少批评家的笔下,哈姆莱特的形象也是负面的,只不过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遮蔽罢了。研究哈姆莱特的负面形象,对于打破中国的哈姆莱特评论一面倒现象,倡导多元意识批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证主义科学观这个“残缺不全的概念”使科学失去了可靠的基础 ,使人性陷入了深刻的危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运思就是要在纯粹理性的范围内努力综合统一知识论和意义论 ,以图克服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所造成的欧洲文明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说"法是什么"是其他一切言说的基础,其实是实体主义的话语,实体主义的话语会导致法的二元论、怀疑、相对主义和决定论.其错误在于遗忘了生成性的主体.现象学还原可以帮助我们回到这一生成性的主体即先验纯粹的意识(就法而言,是先验纯粹的法意识).至此,我们对法要追问题变成"法如何是?"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把哲学看作是严格的科学,试图在先验现象学中实现哲学的理想。欧洲社会的现实使他意识到哲学已经背离了这一理想,陷入了危机。他将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当作哲学危机的理论表现,并在对两者的批判中论证了先验现象学的原理,揭示了哲学危机所蕴含的人性危机的真正含义。通过对上述思想的剖析,进一步阐明了胡塞尔的哲学观及其局限性,并对其后期哲学的理论取向做了必要的澄明。  相似文献   

10.
智能传播时代,算法和数据技术成为社会基础设施和底层逻辑,并在广泛应用中带来数据主义思潮的盛行。数据主义的哲学渊源来自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主义,主张将万事万物皆转化为算法可以计算的数据,从而根本上消解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人不再被视为具有独特性与丰富个性的主体,引发深刻的人文危机。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发现,经典人文主义过于强调主客体的二元对立,不可避免陷入决定论的困境。技术与人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主客体关系,而是具有同构性,且内在于人的主体性之中的存在方式。因此,体现和呈现人性、维护人的主体性和独特尊严成为智能时代算法技术应然的价值导向。但是,智能传播时代需要对传统人文主义进行超越与突破,构建以“人-技”和谐共生为旨归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代表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不仅创造性地采用意识流方法刻画人物的成长历程,而且猛烈地抨击了扼杀生机的现代天主教体系,尤其是对主人公斯蒂芬成长道路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中的严重危机和症结,对于变革腐朽社会体制、创造新的进步人道主义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震聋发聩的影响作用.鉴于我国评论界对此论题尚少适时的讨论,本文从意象分析、成年礼意义和意识流的人道主义三方面尝试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是兵,人文社会科学是帅。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自然科学之兵对人文社会科学之帅的僭妄。这种僭妄使自然科学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从而引发了人类的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自然科学之兵回归其应然的兵位,从而找回沉默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失落的人文精神,用科学的和谐带领人类走向幸福安康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13.
晚年胡塞尔与后期海德格尔不约而同地都成了"危机哲学家",但他们对现代实证科学的本质和形而上学基础以及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在胡塞尔看来,随着"超越论的主观主义"对"物理学主义的客观主义"的胜利,现代实证科学将恢复它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意义,从而摆脱它面临的危机.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要想摆脱现代实证科学的危机,就必须彻底抛弃整个现代哲学把自然对象化、把世界图象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哲学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西方传统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西方近代的旧人道主义,而发展伦理学的哲学基础则是不同于旧人道主义的新人道主义。"发展是天然合理的"、"有能力做的,就是应该做的"是西方旧人道主义哲学在发展问题上得出的必然结论。它否定了对发展本身进行评价、约束和规范的必要性,发展也因此失去了任何伦理的界限。新人道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存在与价值的"有限论"的人道主义,它实现了从个人本位到类本位的转变,实现了从"绝对主体"意识到"有限主体"意识的转变,也实现了从现世主义意识向未来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逻辑研究》所取得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在于它发现了世界及其中的对象与它们的被给予方式的内在关联。但是,当胡塞尔试图对这种关联做出进一步的阐明时,却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所谓的“人类主体性悖论”--人的主观意识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如何能够同时又是整个世界的呈现的前提条件?胡塞尔随后认识到这个悖论是由于没有对经验意识与先验意识进行严格区分造成的,而先验现象学还原则是实行这种区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试图对这个方法加以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胡塞尔开辟了通向先验意识的三条道路,即:笛卡尔式的道路、现象学的心理学道路与存在论的道路。先验现象学还原一般要经历以下两个步骤:一是把世界及其中的对象还原为通过主观意识被给予的现象;二是将经验意识进一步还原为先验意识,以避免人类主体性悖论。第一条笛卡尔式的道路并未对这两个步骤进行明确的区分,从而导致人们对先验还原的意义的误解和低估,这是胡塞尔不遗余力地试图开辟另外两条道路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语言分析哲学与解释学的交流与对话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罗蒂和阿佩尔基于不同的哲学传统,都对此作出了努力.罗蒂通过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提出了消解权威、强调对话的后哲学文化.哲学、科学等学科都成了后哲学文化中的平等成员.哲学没有了昔日的光环而成为众多对话者中的普通一员.阿佩尔则基于对康德哲学的改造而把先验哲学、语言分析哲学、实用主义、解释学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先验语用学,完成了"语言学转向",使之成为第一哲学在当代的第三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调。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宇宙意识、超越意识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能为现代生态伦理精神的形成、生态化的美学思想平台的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