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贸易关系在整个辽宋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形式主要分为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辽宋榷场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榷场设置的原因、置废过程、职官设置、交易物品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民间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兴盛原因、贸易内容及影响等方面。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但存在视角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宋与辽、夏、金的榷场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时期特殊的政治格局使宋王朝在发展与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贸易时,将政治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其主要特点是:双方采取严格控制的官营贸易形式;贸易的开展受双方政治关系制约;敌对双方都将对方急需的军用、重要物资列为贸易违禁物品。同时,因地域分工是中国古代民族贸易兴起和长期存在的基本前提与基础,即使在战时,南北两地互补余缺的物资交流也从未停息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新加坡是即将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中两个重要国家.由于在自由贸易区建立过程中产业内贸易的经济调整成本明显低于产业间贸易,所以本文以制成品作为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对双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方贸易逐步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主要是产业内垂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层次还比较低;而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双方收入水平差异和新加坡对华投资.  相似文献   

4.
辽代武装力量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军事史领域中一块需要大力开拓的园地.公元一00四年,辽宋两王朝在延续多年的武装对峙和冲突之后,订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促成这个和约的主要因素是辽宋双方力量的势均力敌.从此,辽王朝停止了对关内汉族区域的军事进攻,与宋王朝和平相处愈百年.“澶渊之盟”前的百年中,契丹族统治集团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采取以进攻为主的军事行动,进行民族征服与领土扩张,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本文谨对这一百年间辽王朝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1234年1月金亡以后,南北形势由宋、金对峙变为宋、蒙对峙。这年6月,南宋发动了收复河南“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商丘)的军事行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宋、蒙战争正式爆发。对这一历史事件,前人撰文多有涉及。笔者拟对南宋这次军事行动失败的原因,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战略地位十分突出。首先,在我国古代,大同处于中央政权的边陲地带,在抵御外敌、巩固边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次,在战争之余,它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塞外及周边地区进行联系的交通要塞和商贸据点,对加强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再次,在南北分裂时期,它先作为北魏的国都,后又成为辽、金的西京,有着突出的政治地位。这样一个集军事、政治、文化作用于一体的城市,其战略地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同作为辽金王朝的陪都西京,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辽金王朝的重要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作为辽金王朝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西京大同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也是契丹和女真民族封建化的历史以及是中国中古时代民族融合进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西夏与宋、辽、金等通贡与榷场贸易活动频繁,从史书零星所记西夏朝贡及榷场贸易之物品,结合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文献,尤其是西夏与金榷场贸易文书《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可见西夏物产之大致种类,既有畜牧业产品,也有手工业产品,其中不乏土特产,尽管其贸易量不大,但因是他国稀缺之物而倍受青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夏对外贸易的物品中,有许多是舶来品。西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本地物产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故而需要外来物品作为补充。西夏与宋、辽、金等周边政权的经济交往颇为频繁,既促进了西夏本国经济的发展,使其多元化,同时也对周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世纪中叶,辽宋双方形成的对峙格局,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结果,而是北方民族的总体发展趋势,适应了历史现实的必然结局;它显示了南北民族在各种社会领域内相互冲突,碰撞的历系。但最终,以契丹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在社会机制的健全发展中,尽量地抛弃了固有的盲目性传统而体现了充分的民族自觉性,反映着自我觉醒的民族理性意识的光辉,从而使根植于民族求同意识上的北文化同构,发生了日益深刻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和重要的贸易伙伴,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在结构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存在障碍;从另一方面看,随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双方在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越来越强,双方的贸易发展存在着巨大潜力.在介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贸易障碍和贸易潜力两个方面对双方的商品贸易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这一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宋与辽、金的南北对峙,使辽、金后方的高丽在宋朝的对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兢出使高丽,撰作的《高丽图经》一书,一方面是履行其作为使者的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对“联丽制辽”政策的回应。它还为人们研究宋代政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论及我国元朝统一的历史作用及地位,我们认为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和相当重要的,若撮其要者,似乎有如下几个大的方面尤其值得重视。(一)、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自安史之乱后历时达五个多世纪之久的军阀割据及宋、辽、金、夏等政权并立对峙的分裂动荡局面,它不仅为元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一切成就的取得提供了先决的条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又为元、明、清长达  相似文献   

13.
辽宋关系是十至十二世纪东亚地区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辽宋交聘也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重点,二十世纪以来,学界主要围绕辽宋双方的使节类型、职责、人员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是对前贤研究成果的整理归纳,以便对辽宋交聘中使节问题展开更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的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辽宁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分析了中朝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和优势,对双方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双方贸易秩序管理,建立贸易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多方式、多层次的经贸合作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明州海外贸易发展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朝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明州是宋朝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海外贸易的发展使明州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成为宋代重要的地方经济区域中心,对当地的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促使宋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并对市舶司官员的考核进行了严格规定,同时经济发展使商人地位得到提高,商人可入仕为官。此外,海外贸易的发展还对明州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双方产业间互补优势的产品所占双方贸易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双方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外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推动因素;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各国人均GDP的持续提高及消费结构的逐步优化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拉动因素;地缘优势是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南宋与金国之间的茶叶贸易,主要包括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不平等的贸易虽不利于金国经济的发展,却使南宋获益非小。尽管当时南北方分割为两个对峙的政权,但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内的经济联系却是任何力量也割裂不了的。  相似文献   

18.
高丽国王皏尝言,"高丽民居大同者皆籍之,臣愿还高丽为民." 此处"大同"疑误.原因可能是明初史臣首先混淆了两个西京,把高丽西京误认为是元西京,又因为这则史料出现的前两年,元已把西京改作大同,遂把他们误会的高丽"西京"也改作了"大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十二世纪历史发展总趋势:一是从五代十国大分裂到辽宋、金宋对峙的南北分裂形势。这种局面的出现预示着中国大统一的局面即将到来。认契丹、女真的强大和建国,先后统治达三百多年之久的这一历史事实来看,中国北方的各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大统一局面再现的主角,不可避免将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二是随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民族进一步大融合和南北文化进一步大交流必将形成时代的潮流和主流。洪皓就是在中国要统一、民族要融合、文化经济要交流的历史总趋势下,谱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他使金时身处逆境,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下积极向金人传授中原的儒家文化,使汉文化广泛的传入北方。他从金国返回以后,又遭秦桧迫害,在逆境中著书立说,著《松漠纪闻》一书,把北方的文化又向中原和汉地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ESI 和G-L 指数对2005—2019 年中国和其他RCEP 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对外贸易 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并构建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RCEP 伙伴国的影响因素及其贸易潜力进 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同RCEP 各国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体现在不同的产品领域,且国家间 差异较大;(2)中国与RCEP 伙伴国的经济规模、首都距离、双方人口之比、对外开放度以及双方是否签订 FTA、是否接壤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双方贸易的流量;(3)中国同RCEP 各国的贸易潜力系数围绕1 上下 小幅波动,潜力尚有释放空间。基于此,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同RCEP 各国经贸合作,提升双边贸易潜 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