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品的界定:作品类型与作品独创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独创性的作品才能受到著作权保护,而实践中独创性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应运用类型分析法,从分析不同作品性质特点入手,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探寻不同类型作品独创性的本质内涵.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创作模式的作品分别适用表达内容差异和内容表达差异作为作品独创性标准.  相似文献   

2.
<楚辞·九章>有4篇作品明确标示创作缘起,指出这些作品或是为抒情明理而作,或是出自心理宣泄和自救的需要.屈原对创作缘起所作的交待,反映的是感性和理性的兼顾、真善美的统一,是研究古代文学思想史的宝贵资料.屈原对创作缘起的标示,继承的是<诗经>的传统,所涉作品都是讽谏批判之作,同时,对相关作品的文体称谓呈现多元化的倾向,所用的术语不是严格意义的文体概念.<诗经>交待创作缘起的诗句都置于作品结尾,形成固定的模式.<九章>标示创作缘起的诗句分布,则是不拘一格,具体位置多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雕塑作品的创作欲望、动机、作品所用元素与象征性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所表达的直接艺术意义、社会意义和目的,来阐述雕塑象征性与象征性作品的社会和历史精神以及人生哲理与审美理想.基于"白马不是王子"系列雕塑作品,笔者给出了如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4.
诗意的飞翔--论九十年代末以来小说审美的诗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中,新写实作家、新生代作家、新人类作家的创作一直是这个朝代的主流.于是世俗化和物欲化成为这个时代小说审美的主要指向.但从九十年代末以来,在池莉、何顿、魏微的小说创作中,他们以回忆营构作品,重回精神的追问,并在作品中营造着抒情的氛围,从而彰显了小说审美向着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的视角对乔治·奥威尔的创作作品做出解读,探讨英国传统文化对奥威尔创作的重要影响,以及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作品所体现出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6.
莫言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是争议最大的,这种争议最集中地体现于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之后的一系列创作.赞赏他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进入到一个新境界;而不喜欢这种变化的评论家则认为莫言此后的创作是胡闹.其实,莫言的创作探索跌宕起伏,有成功,也有失败,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访谈作品因其创作方式的特殊性,其性质的认定应综合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意图、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由此可将访谈作品分为合作作品、演绎作品、一般单独创作作品,并应据此确定访谈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相似文献   

8.
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当代中国画创作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一方面,市场的繁荣给当代中国画创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市场的繁荣也给当代中国画创作带来只追求市场利益而不顾及艺术水平的负面影响.中国画创作面对艺术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求画家正视市场与艺术的关系、端正创作态度、加强自身素养;另一方面又要求从市场的角度建立作品价值评测机构与作品价值评测体系.只有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才能使中国画创作与艺术市场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使中国画创作进入更加合理良性的市场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9.
《优雅》2022,(4)
日本艺术家名和晃平,32岁那年,在日本老牌画廊"SCAI"的推荐下闯入国际艺坛,从此开始备受瞩目.他不断创作出不同主题的系列作品,作品风格也在持续变化扩张.他开始熟稔地运用玻璃珠、热熔胶、天然泥土、洗涤剂等材料进行创作,创造了一系列如《PixCel》般用动物标本和玻璃珠做成的著名作品,以及《FOAM》用混合洗涤剂和丙三...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是近年来活跃在世界文坛上的一位华裔作家,她的作品在华人文学中有着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细读以及对严歌苓各类创作访谈的研究,分析了作家严歌苓的移民身份、女性立场以及民族集体的创伤记忆对其创作动机、创作心理和作品人物形象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的客体,即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著作权产生的依托。作者创作了作品而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但并非任何作品都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什么样的作品才受著作权法保护而自动产生著作权,这是实施著作权法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笔者认为,著作权的客体,即依法自动产生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具有创作性创作性,又叫独创性、初创性。具有创作性指作品系作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独立思考创  相似文献   

12.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而<红高粱家族>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红高粱家族>体现出莫言对于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超越.作品在伦理道德、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作出了突破,表达了对于生命力的呼唤这一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3.
明中期的教化剧创作非常繁荣,也很有特色.这些作品多采用传奇体制,其复合型作品综合表达了多重伦理观念,虽然有说教、拖沓的缺点,却以通俗之风得到大众认可;单一型作品在表达单一伦理观念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意识,写实的创作观念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不同作者具有不同的创作目的 ,但实现创作目的 却是基本相同的路径,即作品的利用与传播.法定许可创造了一种无须授权只需付费的作品利用与传播方式,其降低交易成本与预防垄断的制度价值,实质上增加了作品利用与传播的机会.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催生了作品传播的去中心化模式,但中心化传播模式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法定许可制度作为实现创作目的 的一种制度,依然具有存续的价值,但应允许权利人拒绝.2020年修订的《著作权法》,非但未在作品广播法定许可中增加权利人有权拒绝的"声明保留",反而在教材汇编的法定许可中删除了"声明保留"的规定,这应在未来修订中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王蒙的创作总体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斗争阶段,作品的主题是斗争;第二阶段是温和阶段,作品内容体现出一种豁达和成熟;第三阶段是宽容阶段.作品主要表现罪与恕、人生的无奈、爱情的无奈、命运的公平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江淹31岁时被贬闽北吴兴,三年的贬谪之旅对江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从个体生存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他不得不凿山为室,与野兽比邻,忍受冬天严寒与夏天酷热的考验.从文学创作上看,江淹被贬之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再是此前的拟古,而是根据自我抒情的需要多数作品选择了植物意象中的青苔、人物意象中的屈原,创作的情感基调则以悲伤哀怨为主.贬谪生涯使江淹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其所有重要作品几乎都作于此时,贬谪吴兴对江淹的创作起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实践中,视听作品的界定存在着确定作品表现形式、评判作品独创性以及作品是否需要“固定”三方面的法律问题。视听作品的表现形式应为“系列空间叙述性画面”,即作者创作的“系列画面”是对时间性故事情节或客观事件空间化的个性描述。视听作品的独创性评判应当深入特定作品的创作过程,考察其是否具有将时间性故事情节或客观事件转换为空间性叙事的智力劳动性质。“固定”不但是视听作品创作完成的标志,也是明晰戏剧、舞蹈表演作品与视听作品之间界限的关键,故视听作品应当满足该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帆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40-42
电视纪实作品是电子时代高品格的文化代表,也是同时具备媒介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特殊的审美对象.电视纪实作品的制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创作的主题、理念、情感等要素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节奏就成为作品中凸显的要素.电视作品的编辑章法及和谐的内在旋律,在电视艺术美的创造和审美功能的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凭1934年生,六十年代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国画大师李可染,深得其法,因而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了突出成就.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山水画家.张凭的早期作品显示出在浓郁的诗意中灌注着深沉的思想的特点.《忽报人间曾伏虎》(1964年)借助诗词的意境表现出对革命先烈深深的敬意.后来创作的《黄河》(1982年),那逼人的气势所造成的艺术效果给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突破.进入九十年代,他又创作了《砥柱》、《盘石》、《屹立》等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屹立》在1992年全国美展中获  相似文献   

20.
试谈电视专题片的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红 《学术论坛》2001,(4):107-108
意境是电视专题片的艺术生命.凡是注意营造美好意境的电视专题片,都会赢得更多的观众,都会更具有吸引力,成为优秀的作品.本文以典型的、不同风格的专题片作品为实例,论证了意境营造在创作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