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卫东 《领导科学》2003,(14):50-51
中东问题一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近年来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巴以之间。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冲突就接连不断,以色列虽屡战屡胜,但四面树敌,无辜民众屡屡遭袭,政府束手无策;巴勒斯坦也是损失惨重,民众整日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无尽的流血事件使双方逐步认识到,只有和平才是大家共同的需求。此时,阿巴斯从巴解组织中脱颖而出,成为巴勒斯坦首任总理,从巴政坛的“二号人物”变成了“头号明星”。和平的使者阿巴斯全名马哈茂德·阿巴斯,别名阿布·马赞,1935年出生于巴勒斯坦的萨德法。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巴斯随家人逃往叙利亚,开始了在叙…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与伊扎克·拉宾会晤的。当时我是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应邀到以色列发表几次演讲,其中有一次,大多数高级将领都参加了。会后,拉宾和我步行穿过特拉维夫的一些街道去共进午餐。那是在他打了漂亮  相似文献   

3.
纵观这位几经沉浮的军人和政坛领袖的足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既不是强硬的“鹰派”,也不是主和的“鸽派”,他善于不失时机地表现为既强硬又灵活,故人们送他一个精明过人的“鹰爪鸽”的绰号。真正把拉宾推上军事生涯辉煌顶峰的是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当时,在美国、英国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汪伟  江河 《领导文萃》2006,(4):75-79
对一个强人的标本来说,1973年以前的三次阿以战争,不过是高山出水前的地质运动,1973年以后的战与和,又不过是将他一次次留在高高的历史坐标上。“正是我继承了以色列陆军的传统。”《中东战争全史》的作者,日本人田上四郎评价沙龙这句名言时说,“沙龙将军的这句话表现出来的直率、尚武的性格是犹太民族的特点。”一个将军化身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物,不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准确与否另当别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实在一言难尽。第一次中东战争(1947年),排长;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上校;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准将;第四次中东战争(197…  相似文献   

5.
解读沙龙     
2001年2月6日,又一个传奇性的军人成为了以色列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阿里尔·沙龙战胜工党领袖巴拉克,当选该国第15任总理。对此,整个世界都表现出了极  相似文献   

6.
忆外公拉宾     
对诺亚来说,外公拉宾(以色列前总理)犹如她的第二个父亲。 诺亚关于她外公的回忆录《悲伤和希望》是在拉宾遇刺5个月后出版的,书中将意志坚强的以色列总理描述为一位温和  相似文献   

7.
果尔达·梅厄(1898—1978),原名果尔达·玛波薇芝,生于俄罗斯基辅,1906年移居美国威斯康星州,1917年与莫里斯·迈耶森结婚,将“迈耶森”拼作“梅厄”。1918年移居巴勒斯坦,1929年投身到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其领导人之一;1934年入犹太工人总工会,任妇女工人理事会书记;1904年负责以色列劳工联盟政治部工作;1948年任耶路撒冷市市长,同年9月任以色列国首任驻莫斯科大使,1949年4月任劳工和社会保险部部长;1956年任外交部长、以色列民主联合国代表;1969年3月17日任以色列总理。1974年4月10日因赎罪日战争而辞职。1978年去世。果尔达·梅厄是以色列工党的创始人之一,积极发展以色列武器装备自给系统,坚持与阿拉伯国家对抗,有“中东铁娘子、内阁中唯一的男人”之称。  相似文献   

8.
屈从文 《领导科学》2006,(14):48-49
2006年5月4日,埃胡德·奥尔默特带领以色列内阁25名部长在议会宣誓就职,正式就任以色列总理,以色列持续近半年的政坛动荡至此尘埃落定。与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既在沙场纵横驰骋,又在政坛笑傲江湖的沙龙相比,奥尔默特的履历略显单薄。他没有带过兵、打过仗,战争经验和军事技能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在四面强敌环伺、国家安全压倒一切的以色列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沙龙由于前半生都在战火中度过,性格专横、暴躁,被称为政坛“推土机”。而奥尔默特则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给人以随和、精明、干练的印象。这两位相继担任以色列总理职务的人,反差…  相似文献   

9.
1993年8月拉宾促成了巴解与以色列这一对中东战场上厮杀多年的宿敌达成和平协议,这是近百年来阿以民族矛盾由对抗转向和解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在和平协议正式签字仪式上,拉宾作为一个亲身经历历次阿以战争的军人,怀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发表了祝贺辞。今天我们重读它还能感受到拉宾对最终结束阿以冲突、实现中东和平的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10.
<正> 查克·雷诺是美国硅谷一家小型软件公司的老板,有一次看中一个人,想聘请他担任业务主管。不料一次又一次的人情攻势都无法奏效,甚至托了许多重要人物出面也不起作用。对方不耐烦地说:“先生,全世界大概只有您妈妈还没有给我打电话了。”不料第二天,雷诺真的让自己远在以色列的犹太母亲打了电话过来。老太太动情地劝道:“放心好了,我  相似文献   

11.
巨人之死     
许多人记得的拉宾,是那个1993年在白宫草地上与阿拉法特握手的以色列总理。手轻轻一握,却有万钧之力,足以改变江山。 我记得的拉宾,是他不带表情的演讲面孔。1993年9月,以巴和平协定刚刚签下。以色列国会山庄的坡地上聚集了10万的人,对拉宾怒吼,指控他出卖了犹太人的利益。巨大的海报上画着拉宾穿着希特勒的衣服,两手鲜血淋漓。几个黑色的大字: “拉宾是犹太人的叛徒。” 背着枪的犹太移民在坡地上走来走去,告诉采访的外国记者:“杀!对叛徒,要杀。”  相似文献   

12.
倪海宁 《领导文萃》2008,(24):60-65
1967年6月初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仅历时6天即决出胜负,并奠定战后中东政治格局,故以“六日战争”闻名于世。在以色列建国60周年之际,关于这场战争的秘密材料纷纷浮出水面。人们发现,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欺骗得来。  相似文献   

13.
在公司的营销培训课上,培训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 营销专家赫博特·特鲁曾对美国的电话推销员作过统计。推销员给某户人家第一次打电话时,多数人拒绝买推销员的商品。有44%的推销员就此打住,不再往这家打电话了。24%的推销员会隔几天再给这家去一次电话,如果对方还是没兴趣,这些推  相似文献   

14.
中东出强人,但时间,才是最无情的敌人。2006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将以色列总理沙龙推到了生命的悬崖边,中东的一个传奇时代也正走向终结。在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下,沙龙的老对手、另一个传奇人物——阿拉法特已在一年前撒手人寰。之前过世的还有“大马士革雄狮”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小个子国王”约旦的侯赛因,以及去年离世的沙特国王法赫德……说他们这个时代是“传奇”,就在于这些中东领袖都从年轻时即经历血与火的考验,都曾在战场拼杀中建立过赫赫功勋或蒙受过侮辱,都有着抹不开的历史情结,也都具有他们的继任者所不具有的个人魅力和…  相似文献   

15.
将军诈术     
一个失去了家园2000多年的古老民族——犹太族,在深重的灾难过后终于获得了一个立足之地,恢复了故国,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在恢复、拓展这个新的犹太国家疆域、侵占巴勒斯坦领土的战斗中,本·古里安将军诡计百出、诈术颇深。  相似文献   

16.
86岁的小商贩川·梅想不到到了这个年纪才名扬四方,现在她经常能吸引一大堆人来一睹其风采。 自川·立派当上了泰国总理后,这位小贩出身的总理之母教养出一名总理儿子的故事便在家乡四处传扬了。  相似文献   

17.
屈从文 《领导科学》2006,(10):50-51
2006年1月4日,77岁的以色列总理沙龙再次严重中风,至今也没能苏醒。医生认为,他完全康复的希望十分渺茫。沙龙昏迷后,有人为他扼腕叹息,说他是“中东和平的唯一希望”;有人对他诅咒有加,指责他是“沾满阿拉伯人鲜血的刽子手”;有不少人为他忧心忡忡,默默祈祷;也有不少人对他的境况幸灾乐祸,手舞足蹈……一个人尚未盖棺定论,各方的评价就存在如此的天壤之别。这样的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又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呢?“战争机器”1928年2月27日,阿里埃勒·沙龙出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一个农村,原名阿里埃勒·沙因诺曼,后来因为家庭所…  相似文献   

18.
1996年5月31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以色列大选爆出冷门,年仅46岁的以色列强硬派——利库德集团领袖内塔尼亚胡,以50.4%比49.5%的微弱多数战胜了73岁的政坛老将——工党领袖佩雷斯,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第一次通过全民投票直选产生的总理。这一爆炸性的结果令许多国家感到意外。或明或暗支持佩雷斯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极为尴尬,匆忙调整中东政策;阿拉伯世界犹如晴天霹雳,疑虑重重,担心刚刚启动的中东和平列车脱轨或倾覆。内塔尼亚胡,这个过去鲜为人知且不被重视的人物,顿时一鸣惊人,成为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正>1月13日,以色列为前总理沙龙举行国葬。以色列蓝白两色的国旗整齐地包裹着沙龙的灵柩,灵柩放置在宽大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面。沙龙的灵柩由8名将军扶灵,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议会广场运送到南部内盖夫地区沙龙家族的锡卡莫尔农场,按照犹太人传统习俗,沙龙埋葬在他已故妻子莉莉的墓旁。  相似文献   

20.
从8月15日开始,以色列总理沙 龙提出的单边撤离计划正式实 施,即主动放弃加沙全部21个定居 点和约旦河西岸4个小型定居点。这 是以色列自1967年战争中占领巴勒 斯坦领土以来,首次在没有进行任何 讨价还价的情况下,单方面主动将成 片的领土交还给巴方。单边撤离计划 在以色列国内引发了激烈的政治斗 争,沙龙甚至受到了犹太极端分子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