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传统婚恋伦理中的贞节观自先秦以来对历朝社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唐传奇等唐代通俗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社会伦理思潮,贞节观念对唐人婚恋束缚较轻,寡妇再嫁、妓女封夫人均能为当时主流社会所包容,时人对女子德行的称赞亦多过对女子节烈的弘扬。而在反映明代世事的明小说中,贞节观念的受重视程度空前加强,女节受到重视,节烈受到赞颂,而女子失节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及强烈的伦理批判。  相似文献   

2.
凌濛初的《二拍》塑造了一批士人形象,他们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但科举功名已经不是生命和生活中的神圣和唯一的追求,他们张扬自由个性,冲破封建礼教,挑战世俗社会,勇敢、坚定地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甚至牺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用男女性爱,甚至用赤裸裸的感性放纵来冲击传统的礼教观念.撕破了孔孟道德的虚伪面纱.对晚明社会和整个士人群体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震荡。小说无疑反映了晚明社会士人群体现实,作家借小说中的士人形象阐释了晚明启蒙思潮.但小说中的士人形象也客观地反映晚明士人群体的启蒙思想的诸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晚明社会变迁与"心学"的兴起,导致了儒家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繁盛,并形成了一个由士人学术社团演变而来的民间宗教--"三一教".这种士人学术社团的宗教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晚明士人于自身生存状态影响下的一种异化式的解脱方式.这种转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对"三教合一"学术思想的保存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成为学术思想深入发展的一个内在阻碍.  相似文献   

4.
受明清礼教贞节观的影响,该时期拟话本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烈女形象,依据守贞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贞节观下的烈女和变通贞节观下的烈女两种形象,其中传统型烈女形象又可分为夫死殉节型、遇暴即死型等。烈女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贞节观对女子的摧残程度,作为当时社会官方思想、市民心态、女性心理的剪影,烈女形象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晚明社会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士人生计的贫困化 ,并对晚明士风的嬗变产生了极大影响。于生计促迫下 ,士节的沦丧、士心的尚利与士行的污贱构成了晚明士风的主要内容。这一方面导致了晚明士人自身人格精神的消解与没落 ;另一方面也促动了其生存观念的转化并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道路。这对晚明士人健全经济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出路的拓展也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明代社会思潮与文学风貌的研究,学者似乎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晚明阶段,这是可以理解的。晚明时期,在王学的影响下,士人思想解放,人性张扬,饱受程朱理学压制的思想和才情终于有了一个自由喷发的机会。可以说,在朱明王朝二百七十多年间,晚明时期是士人最“出风头”的阶段,因而  相似文献   

7.
明前期草书家张弼针对当时"台阁体"千人一面的书风流弊提出了"书贵自得"的师古观、天真烂漫的创作观等书学理念,使得当时书风为之一变.文章旨在探讨张弼书法观念的内涵与当时书家李东阳、陈献章以及先贤苏轼对他的影响,凸现其理论在明前期至明中期书风转换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康熙初年的庄氏《明史》案,反映出明末清初士人在浓厚的民族意识、朝代观念及儒家传统影响下,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凸显出复杂的双重修史留名心态及列名参校之风。在唯利是图的官场世风影响下,小人利欲熏心的告发促成惨案,朝廷对告发之人和士人的赏罚更对官场世风起了极为负面的效应。从更深远层面来看,史案强烈冲击了士人群体著书立说的心态,破坏了有清一代的学术风气和士人学者的思想自由。这对中华民族士人的群体心态和中国史学的发展有着长久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代华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烈女群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她们的形成与分布有其自身特色。烈女的形成战乱因素据主导,节妇则更多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同时也受当地忠烈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宋中期的重大政治事件,熙宁变法对当时诗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促成了宋诗主要特征的定型。随着变法的展开,在当时参政意识、学术思潮和创新风气的影响下,北宋熙宁变法时期诗歌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为:浓厚的政治色彩、明显的思辨倾向、平易朴素的散文作风。  相似文献   

11.
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创作乡曲应酬文章不仅态度严谨 ,富有真情实感 ,且表现手法错综变化 ,文章独具特色 ;并没有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通病。在中国历代文学名著中 ,不乏乡曲应酬之作。因而 ,对归有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晚清女性贞节礼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得到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推动社会节烈风尚的形成;贞节堂在晚清的出现,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又一物化象征。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机构,贞节堂的社会功能正逐步由对节妇贞女的恤济向公共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嬗变。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界出现的开明人士猛烈抨击传统贞节观的现象也表明,清代妇女贞节观在走向极致的同时,也面临着行将崩溃的前景,它预示着中国妇女在近代社会的观念变迁中,将逐步地走出传统礼教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明末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与情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末拟话本小说为例,分析了少女私奔、妇女失节、女子守贞持节三种现象所蕴涵的贞节与情爱的矛盾冲突及作品的价值取向,指出作品对情爱的肯定明显带有理想化色彩,这与明末激进的时代思潮的濡染息息相关,它形象地昭示了情重于节的观念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清朝的建立者满族作为世居关外的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取代大明王朝,除了八旗劲旅的强大和无坚不摧外,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归降对明清易代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汉族知识分子的参与,加速了明清更替的完成,缩短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时间,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王朝为防备蒙古贵族的卷土重来而有北部边防的建设,北部边防对明代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政治制度而言,首先是督抚制度成为一种国家制度而确定下来,其次是北边督抚与兵部尚书与侍郎之间的互相迁转;以政治风气而言,第一就是宦官专权对北部边防的影响,第二是边军入卫给明代社会所造成的骚扰,第三是京边将领克扣军饷、吃空饷、杀良冒功、谎报战功对明朝边政的败坏,第四是内阁以边防事务互相倾轧,边将行贿、权相受赂,造成腐败污浊的政治氛围。同时,统治者的个人素质对于北边防务亦有极大的影响,如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个人素质、边防督抚的个人素质,等等。明代的北部边防影响政治的内容很多,值得学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列女以恪守贞节为标准,她们是封建社会中妇女道德教化的楷模.清代甘肃妇女因处偏僻之地,少数民族众多,中原文化所倡导的理学贞节观虽受到不同边缘文化的冲击,但在这片土壤上却出现了成千上万名贞节烈妇.本文从时代背景、明清移民、各级政府举措和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分析了甘肃列女群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独特原因,以论证理学贞节观对清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格物致知”与宋代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社会的“格物精神”使宋代绘画艺术登峰造极。宋人尚理,绘画亦重理。其中,宋之理学“格物致知”对宋代写实绘画风格的影响尤大。本文拟从“格物致知”的内涵演变论述其对宋代写实绘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华化”与土俗之争背景下高丽对宋代法制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丽移植宋代法制的进程较为曲折,首先就存在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关系的问题,因“华化”与土俗的冲突,高丽王权对宋代法制的移植难以得到贵族精英阶层的支持,不得不启用大量的归化中国士人。与此同时,作为法制输出国的宋王朝又实行严格的图书管制措施,使得高丽对宋代法制的移植缺乏可靠的参照文本,使其对宋制的移植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贞节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贞节观是理学家提倡礼教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宋代女性和宋代社会风俗的影响程度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准确把握这种差异才能将宋代女性文学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明中后期,言官群体发生严重蜕变,其表征主要有四:一,察劾失实,渎职敷衍;二,趋炎附势,明哲保身;三,贪污腐败,枉法残民;四,身陷门户,党同伐异。言官的蜕变对明中后期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对明朝的衰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