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丧悼文化与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葬悼祭礼俗及相关的文化意识,是中国古人重要的伦理生活内容与情感指向.由复仇主题与丧悼文化相通互渗的角度去探讨复仇作品,不仅可更全面地体察古人复仇与丧悼观,还可由一个独特的视点观照其对死者乃至死亡本身的态度.丧悼是主体对死者崇敬、追怀、哀伤、悯惜等情感的综合性表现,复仇则以向苦主仇凶报复来实现其冲动和义务,两者具有伦理上、情感上及诸多方面不可割断的联系,复仇文学主题正是在与此相关的纷法纠葛中,丰富发展了自身价值系统与表现特色,建构增拓了一些母题结构和内在蕴涵.  相似文献   

2.
鬼灵文化与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鬼灵诉怨,冤厉索命等传闻描述在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作为鬼灵文化的突出表现既构成了复仇主题重要题材分支,又是主题极有渗透力的母题之一。鬼灵复仇集中展示了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文学与民俗、人类学交汇整合之后,那迷离神幻的光影与凄厉可怖的情节,怎样震撼着古人的心灵。本文仅从原始心态、深层意识以及弃妇泄怨心理三个角度勾勒一下鬼灵文化对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浸染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3.
王立教授历时九年写成的专著《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作为李炳海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丛书”之一种,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文学主题学学科建设上,是一件值得一书,可喜可贺的事。作为国内主题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从中西比较和传统主题、母题史溯源的角度,共分为“绪言”和九个章节。首先,作者具体剖析了中外大量作品,比较了中西方文学对于复仇者动机意志、复仇目的、方式手段表现的相异之点,复仇与爱情婚姻的关系及其得到的褒贬评价。又从鬼灵神秘崇拜、侠文学精神、法律与执法…  相似文献   

4.
负心汉主题是一种重要的爱情文学模式,它的演化和发展经历了确定、弱化、质疑、消解四个阶段。模式赖以产生的文化基础经历了由单一的伦理标准到道德和情感并重、偏重情感、现代和传统的双重丧失的演变,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民族道德文化演化与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渊深积厚的复仇文化中,鬼灵复仇占据重要位置。据笔者初步统计,古籍所载复仇故事传闻,如血亲、侠义、反暴、忠奸、女性、动物、精怪复仇等等,其中鬼灵复仇所占比例是最多的,且遥遥领先。①而在鬼灵文化中,描写鬼灵复仇的叙事文本也远较报思、情爱等作品为多。这种现象固然与农耕民族弱者文化心理与伦理观念对复仇心态强化诸多因素有关,仍离不开稳定持久的神秘主义思维方式,而这一思维方式的基础便是巫术思维。象征性复仇可以说既是其发生动因、催化强化剂,又是其结果。因而,从原始思维、鬼灵文化同复仇文学主题历时性整…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侠女复仇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多世纪前,当女杰施剑翘为父复仇,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壮举传开后,一直得到人们交口称誉;而《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浓郁的复仇基调。如果我们不被表面上具体、个别的成因所囿,就会惊讶地注意到,这历史与文学现象的背后,暗伏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生活与作品的联系实在还有着更悠远的心理线索。正是侠女复仇的文学主题原型,辐射着千百年来华夏之邦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将历史与文学、文本传播与接受效应融合一处,构成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奇特的现象与历时性脉络,吸引着人们为之发出不尽的赞叹与神往。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的文学复古与鲁迅文学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思想发源地,清末的文学复古主义思潮以异常丰富的思想资源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基本性格的生成。尤其是章太炎以国粹为中心的文学复古主义思想,秉持"自性"、"自心",致力于重建民族固有的生活样式和文化形态,为现代中国提供了一种立足于民族内部寻求文化复兴力量的思路。《民报》时期,在章氏富有生命质感的思想启发下,鲁迅对中国传统与现代西方的理解、体验愈益成熟,他把主观精神作为西方文明之本,并由此走向中国文人传统的反面——民族内面生活。他文学中无所不在的复仇情绪虽然注入了现代西方的反抗精神,但更主要的是源自长久压抑在中国正统文化之下的不平之气,这就在文学样式下对《民报》时期反复申辩复仇正当性的章太炎作了一个并不遥远的呼应。  相似文献   

8.
从侠义复仇角度看 ,侠的精神意脉及行为风范很大一部分应在《刺客列传》中追寻。《燕子丹》、《聂政刺秦王》将复仇主题从史传中剥离 ,使其充分文学化。而侠文化与复仇意识撞击整合 ,使复仇主题流变为侠义复仇的神化、匪化、御用化与江湖伦理化。其种种衍化倾向 ,丰富了侠文化历史纵深度和侠的多重性格层面 ;作为复仇主体的侠 ,其队伍庞杂、复仇对象也扩大了 ,但他们复仇的正义性动机仍是主导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系统中,忠奸复仇主题是一个重要分支。尤其到了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现实政治条件的刺激与戏曲这种文艺形式的兴盛,使得这一分支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延展扩散。此得力于忠臣悲剧在复仇意识作用下形成的独特传播效应,以及戏曲演出所给予的主题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仇与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中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与爱情两大主题,集中反映了中西不同的文化模式与观念倾向。本文不拟全面地描述评价,而只是就复仇与爱情关系上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约略的归纳剖析。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常常与复仇主体或其亲属的情爱紧紧地纠葛在一...  相似文献   

11.
复仇主题的文学表现,首要的问题是仇怨因何而起,复仇主体行使复仇的动机意念由何而来,怎样形成了坚定的复仇意志,为此有了哪些情绪表现与心灵搏斗。对于这些,中西方文学中的表现因各自的文化模式、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各有偏重。相比之下,“睚眦必报”一语有时更适用于西方,只不过其含义不是侧重于些微小事也要报复,而是侧重在报复时的严格的对等性质。拉法格《正义的起源》即认为,报复的情感起源于平等的愿望。以此,西方文化观念相对说来法的观念较强,且还较普遍地实行过赎金制,而又比较注意分寸。这在复仇情感的表现上突出地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少数民族文学无疑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它总是处于"中国文学研究"的边缘之境,或严重地说,被遗忘于主流中国文学研究之外。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点:一是主流文学或文化研究者本能的傲慢,往往在并不了解少数民族文学的情况下,就将它排斥、遗忘;二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往往将自己的研究局限于某一个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文化背景多样,他们是未来少数民族的人才。预科阶段学习生活是其步入高校之前的加油站,在这一阶段中不仅需要注入文化知识储备油料,也要添加传承民族文化使命润滑油料,借助这一有利资源传承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民族教育环节,民族文化得到传承,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叙事--以《红河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当下重要的社会思潮,也是叙事作品中的重要主题.通过对电影<红河谷>的具体个案分析,探讨分析当下全球化境遇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国与西方两个层次的民族意识在叙事中的表现,尝试揭示在历史、民族与国家的复杂关系中,中国民族言说多层混淆的矛盾性,以及中国文学的多族群文化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本文通过将广告文化与民族文化,这两个现代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的文化现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广告文化中民族情感因素,民族伦理道德和民族风俗的阐述,以及对大量现实广告例子的分析,旨在说明广告文化其特有的一种民族情节,突出民族文化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地烙入广告文化的灵魂之中,因此,广告要突破,要有大创意,就不得不将民族情感、道德、以及风俗加以吸纳,加以运用,才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简论民俗文化的发掘与当代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艳 《学术探索》2003,(7):61-63
作者认为民俗文化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代文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路径,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民族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民族文化意蕴为文学的主题提供了意义延伸.  相似文献   

17.
论仇恨--文学的负面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焱 《河北学刊》2002,22(2):101-104
文学是情感的艺术 ,仇恨作为负面情感与文学的联系是必然的 ;它构成文字的表现对象和内容。仇恨情感具有潜伏性、非理性和突发性等特征 ;仇恨往往与愤怒、羞辱、敌意等相伴而生。拥有仇恨情愫的作品 ,大都贯穿着动人心魄的复仇主题。  相似文献   

18.
晋桂清 《理论界》2006,(9):196-197
复仇文学所表现的复仇手段和复仇方式,与作品对复仇目的的揭示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西方的复仇文学中,复仇观念和复仇态度的变化常常导致复仇方式和复仇手段的变化;在中国的复仇文学中,衡量复仇方式和复仇目的的尺度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杨经建 《学术研究》2005,(6):126-131
家族是社会体制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复合体。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成全并提升了家族的文化表征意义。当家族文化被转注和审美化为家族文学,两者便在对话语境中形成了具有复调性质的叙事话语体系。乡关何处与家园皈依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困惑和亘久的文化命题,而“寻找精神家园”也一直是中外家族文学的主题追求和终极关怀。母题化研究是探究家族文化的诗意表达与家族文学的文化品性最具本质意义的表述平台,从文学母题的原生性、普适性和恒常性的形态中可以透视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格心理的价值构建,以及源于文化也源于艺术共鸣的一种人类精神的生发。  相似文献   

20.
复仇是新文学的一大母题.近现代中国贫弱和耻辱的灰色境遇激发了以家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悲壮和忧愤的民族自觉,复仇成了消解焦虑的文化革命想象.鲁迅《铸剑》的重心和巧妙在于复仇过程和复仇方式上的设计,"后复仇"情节成了复仇之上的复仇.巴金是在复仇的沉思中完成了思想和启蒙的另一种文学选择.汪曾祺复仇者为父报仇的永恒模式成了心灵扭曲和罪恶的象征.曹禺借复仇书写生命的原始强力,同时也写了人的现代困境.茅盾《参孙的复仇》的意义是多重的,除复仇的多向外,还有对女性和自己的复仇.近现代中国"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集体记忆使得复仇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