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露艺术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传统技法。历代大诗家,没有一位不是“能藏善露”的能手,大凡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都是“能藏善露”的名篇。为开拓高校诗歌教学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读诗和写诗的想象能力,探讨这一传统技法,古为今用,不为无益。 目今,系统研究藏露艺术的著述不多。散见于各种论著或教材中的,几乎都把“藏”和 “露”二者对立起来分开论述。有的资料只说:“藏,指含蓄;露,指直言。二者是一对矛盾。”有的著家也提到“在一篇作品中有藏有露,二者兼备,因为或藏或露,各有妙用。”有的作者竟把藏露艺术称作“作家的两套笔墨”等等。这些论点和论述,基本都是传统诗论的转引,表达方式不同,实际上是把二者分割开来进行阐述的,好象“藏”与“露”应该是“花开两朵,各放一枝”的诗法。我总觉得,这种认识,是缺乏深究的,也是陈旧的。  相似文献   

2.
散文最要紧的是表达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就极具真情实感,因此,他的散文感人至深,经久不衰,深受读者喜爱。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人们崇尚真、善、美,而朱自清的散文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尤甚。他在《论逼真与如画》文中,对“真”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真就是自然”。他的散文也刻意求“真”。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既是他艺术追求的出发点,也是他艺术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朴素美由内容的朴素美和形式的朴素美所构成 ,并使二者完美融合。内容的朴素美由内容的真、善二个维度来建构。其中 ,真包括真的理念 (信念 )和真的情感。而真的情感蕴集了朴素美返璞归真的精神内核 ,从而决定了朴素美的其它维度。善就是利人、向人。形式的朴素美是内容的朴素美的外显 ,由外部特征的“直”和“白”二个维度建构而成。其中 ,直主要是指语言上的平易通达。白是种“洗尽铅华”的艺术手法。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在这二个方面有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在论画时说过,“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很多论者把这话视为宝钗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的认识,以说明宝钗的多才。如果变换一下角度,则可认为这话道出了宝钗自己为人处事的规矩,暗示出曹雪芹塑造宝钗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段。关于做画的“藏”与“露”与本文无关,估且不论。做人的“藏”与“露”,则是形象地  相似文献   

5.
(一) 对于关良与韩羽两先生的戏曲人物画,曾经几次听到有人争议起“象”与“不象”的问题。类似这种争议,在关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的讨论中也经常可以听到。这个问题,关涉到文学艺术的特点问题,以及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问题,总之是有关艺术规律的问题。这使我不禁想到苏轼的一首诗: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这首诗讲的是艺术创作的形与神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苏轼还说过:“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这两句话同样也道出了艺术创作的某些“隐秘”,拿苏轼的观点来看关良和韩羽的画,可知他们是善于传神写意的“善画者”。  相似文献   

6.
卫夫人《笔阵图》云 :“善鉴者不写 ,善写者不鉴”。周德聪不仅能写 ,而且善鉴。其《抱一书论》不仅评述、鉴赏了当代近百位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书法家 ,而且在其书法新论、书法教育和书法杂识中涉及到书法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抱一书论》如一座建筑 ,“美哉轮焉 ,美哉奂焉” ,这正是周德聪精心构思的结果。《抱一书论》有着突出的特点。1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写小题材是最好的途径”乃歌德的名言。周德聪之所以能成功而全面评鉴近百位书法家 ,正在于他将一个个小题目都写得很丰满。他自己本就是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 ,他不是一个书匠 ,而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另一种善,他者的善;没有他者,不可能有公平正义;善在此岸而非彼岸,传统的善不是超越而是出越,存在胜过非存在。西方哲学没有他者,绝对先在性的“他者”哲学的提出,为哲学之思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对他者的责任就是善,伦理超出存在,无论“我”与“你”,都是为“他者”存在的,这就是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徐悲鸿先生说:“(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古今天才之难得者”。(郑板桥《兰竹石轴》跋,无锡市文化局藏墨迹)我想郑氏的卓绝天才主要表现在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方面。本文侧重谈他的艺术思想。郑氏的艺术思想很丰富,多是通过题画表现出来。尤其是题画竹部分,表现出他的进步的艺术观和精辟的艺  相似文献   

9.
这个题目,人们还没有专门研究过,多少年来,人们注重研究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和诗歌创作,这当然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朱自清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同散文和诗歌相较,他的小说创作,不仅篇幅少,甚至其中两篇,可以当作散文来读;而且,朱自清本人对此也多所不满意,他说:“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当然不完全是自谦之词。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特长,对各种体裁都能技巧娴熟并且成就卓著的作家毕竟是少数。虽然如此,朱自清的小说却别具风采。研究他的《别》、《笑的历史》、《飘零》和《阿河》等小说,对于研究朱自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在“五四”时期的成就应为最高,影响应为最大。从现实关怀、人间真情、散文意境、散文构思及其语言几个角度去解读朱自清的作品,阐释其散文艺术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苏轼,人们多是从他的词的成就方面来评论他。而评论他的山水诗,特别是山水诗中的动态美者不多。本文试从这方面作些探讨。莱辛说过:“诗想在描绘物体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动态中的美……这是一种稍纵即逝而又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①瞬息多变的物体,往往虽容易消失,又容易感动人。而在苏轼的山水诗中,莱辛所说的那种“媚”看来就充分地表现在它的动态美上。那么,诗人在具体的创作中是如何把握这种美,并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呢?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42回写薛宝钗与林黛玉一起,议论如何绘画大观园时,有一段绝妙的美学见解。首先提出了“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接着指出“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进而又指出“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在我看来,实际上道出了三层美学观点:所谓“肚子里有几幅丘壑”,是说要丰富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按照艺术整体美的要求进行酝酿、构思;所谓“照样儿”画,“必不能讨好”,是说艺术美不是对生  相似文献   

13.
一“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我以为非《齐物论》本文,乃《庄》书外篇之羼入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庄学家疑其非《齐物论》文也。这种情况表明庄学家们对于这二节还缺少  相似文献   

14.
《名作欣赏》1992年第2期发表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指出朱文的许多瑕疵,认为朱自清的历史意义已重于艺术价值,称不上“散文大师”。余先生的评论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亦给人很多启示,但总体评价却失之偏颇。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中国现代文学将被逐步经典化,作家作品将面临新的严格的批评和筛选。但在世纪末的今天看朱自清,他的“背影”依然清晰、高大,他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使他堪称中国现代散文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意境美和动态美是他的散文的两大特点。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意境中意与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优美的散文,还必须讲究构思,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构思方面,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眼”的安设。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在动态的过程中创造出动态美,这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特点。他在写散文时,有意识地追求艺术审美表现的动态化,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就有着多姿多彩的动态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半个世纪来总是脍炙人口,成为现代散文的名篇;《背影》的发表,使朱自清以现代散文家彪炳于世。对他的不朽人格和民族气节,毛主席曾作了这样的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纪念这位现代著名散文家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刻,研讨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特色,借鉴有用的东西,对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散文创作,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在《〈背影〉序》中说“: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阵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带来了一些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自清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独具风格的散文小品是其中之一。而在艺术上尤能显示作者创作才华和艺术风格的,是反映家庭悲欢离合的抒情小品,如《背影》、《儿女》、《冬天》、《择偶记》、《给亡妇》等。摄取这类题材,在现代文学作家群中不乏其人,然而写得情挚意切、细腻委婉、含蓄隽永、自然天成的,莫过于朱自清了。对这组“家庭小品”的艺术成就,尽管有些研究朱氏的文章有所涉及,但专文探究的并不多,而从艺术辩证法的角度进行探索的更少。本文试就此作一点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9.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经验时,一再强调他不能在生活之外看见艺术。这决非发明他不热爱艺术,轻视艺术,而是反映了他对艺术有善独特的追求。这种追求构成了他全部文艺创作的总的倾向,也是他对我国现代文学做出的独特贡献。“我不是为想做文人而写小说”  相似文献   

20.
论朱自清散文的意境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自清的散文所以优美动人魅力常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和创造出内涵丰富的独特意境。意境是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是作者内情与外境融洽而产生的艺术境界。散文创作的结构、描叙和语言运用都要注意意境的创造。意境具有典型性,是一种情感的典型,是“这一个”情与“这一个”境在特定时空中的艺术结合。朱自清的散文意境,是作者同时也是人们当时某种典型心态的艺术概括和表现,故其知音者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