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1世纪国际政治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点上。然而,我们不能把这个转折点仅仅看作是单纯的时段上的转折,它还包含了除时间而外的更多的社会历史意蕴: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军事的乃至人的观念的转折。世纪之交,既是时间的转折点,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政治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分支,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而国际政治发展在当代世界政治发展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21世纪国际政治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作出展望,是所有关心世界政治发展的人们的共同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政治”一词在词义上有广狭之分。狭义的国际政治是指国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阶段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是一致的。马克思把无产阶级解放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的社会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是政治前提,经济的社会解放是社会物质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亦即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是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创造性研究,构建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他们认为,作为人类特有的组织形态,共同体包括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或冒充的共同体以及真正的共同体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或形式,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人的本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形态和最新形态。它是对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既有概念的综合与升华,并衍生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新概念。它把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等紧密连接起来;把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坚持正确义利观、发展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生态文明观等新理念、新主张有机整合起来;把周边、地区和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卢梭以其政治-社会共同体来批判现实社会、政制及人性。卢梭式政治-社会共同体以人类的自然生活为前提,但它的实现又以克服自然生活为基础。在卢梭社会思想中,自然生活与政治生活相互对立。因此,探寻卢梭社会思想的意义以"还原"卢梭社会共同体的可能性尤其是以对共同体的人性还原为基础。对后者的阐发必然涉及人类心灵机制的自我演化。从此出发,卢梭社会思想为当今人类生活提供了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际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与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恐怖主义问题,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相同步的政治问题,它历经古代中世纪的政治恐怖手段、近代世界的地区恐怖主义、和现当代的国际恐怖主义三个阶段;尽管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初步形成反恐的大气候,但在界定恐怖主义问题上仍然是共识与分歧并存。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涉及多重因素,应该通过国际政治层面的必要妥协、国际法方面的求同存异以及国际道义上形成共识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性质.人的社会性或社会联系既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结成的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又指处于这种关系或联系中的各个个人.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发展自身,而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则给人们的发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认识工具.社会关系的前进变化显示了人的日益趋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海洋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逻辑严密、内涵深刻、体系完整,其生成源自完整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历史逻辑,包括海洋政治、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生态和海洋安全五个维度的思想意涵,具备时代气息、科学精神、实践本色、人民情怀和国际视野五个方面的理论品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海洋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指导人类建设美丽海洋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8.
“关注世界政治问题”是马克思共同体形态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共同体4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理论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重维度,内在契合了关乎人、人与人的联结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世界政治内容。马克思共同体形态理论蕴含的深刻政治意蕴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脉络、洞察当下世界政治发展的现实需求提供了思想资源,为世界政治传统融合、世界政治逻辑超越、世界政治结构调试与世界政治体系重组提供了有力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9.
生态正义系人类在维护全人类的生存权益和满足生态保护愿望的基础上,遵循生态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正义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正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促进、密切关联,具体体现在价值取向、伦理认同和实践过程三个层面。当前,国际社会仍存在不少阻碍生态正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因素,唯有以生态经济超越生态霸权主义,以生态道德解构人类中心主义,以合作协商推进低碳主义才能进一步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推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包括社会主体和谐、社会生活和谐、社会环境和谐三个方面。其中,社会主体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社会生活包括社会政治生活、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组织是国际多边合作的产物,国际会议独立于国际组织,两者在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相互补充、交互影响.“世界政府”不切合国际社会的本质属性,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国际社会仍将是“国家间”的社会,国际组织在其职能范围内不可能成为世界政府.国际组织改变了主权国家处理对外事务的传统战略选择,会议外交也逐渐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渠道,两者的互动发展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和谐进程.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国际法律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主体,其决策机制的民主性与公平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观近代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发现,某一国际经济组织之所以会选择某种决策机制,往往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契合其本身的性质与职能需要;二是决策程序的设置须反映各成员国经济力量对比以及其他对通过决议有影响的经济因素,即务实性倾向。本文将综合各国际经济组织的情况,分析其决策的每一步骤,提供一种纵览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使世界发生了变化,国家主权也因此发生转变。国际组织对国家的冲击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但应该认识到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都是自愿的、对等的和有条件的。国家为适应新的变化,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保护和扩大自己的权益,使国家利益得到延伸和发展。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并不能对国家主权构成质的威胁,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国际社会是由变化着的合法性原则构成的,而合法性的核心原则涉及国际社会合法成员和合适行为愿意受约束的责任问题。这种受约束的义务来自于国家的成员地位。除了成员国的一般责任外,国际社会还存在着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才能承担的特殊责任。特殊责任的分配往往涉及其他国家的认可,这种认可赋予了大国角色以合法性,并使其享有一定范围的特权和责任。同时,特殊责任的分配也是一种独特的合法性实践,它大致是围绕各国主权平等和大国特权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虽然特殊责任的分配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但它基本上按照合法性原则的要求确定。大国特殊责任的分配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平等原则与物质力量分配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以更好地维持国际秩序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对国际制度和规范遵守包含两个内在动力:理性选择动力和社会建构动力。因此,国际制度中的合法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工具合法性与价值合法性。一般而言,国家对合法性的第一层面的追求比较明显,但是对价值合法性的追求则比较隐晦和困难。然而,第二层含义是权力合法性的本质所在,对其无视甚至践踏会引起其他行为体的不满。文章的目的就是利用国际领域中的合法性和国际制度理论,分析2003年对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的合法性和国际声誉的丧失问题。其本质原因是美国追求和使用国际制度中的工具合法性,而忽视或者违背其价值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对国际制度和国际法的遵守包含理性选择和社会建构两种动力,这使得国家对国际制度与国际法的支持具有工具合法性与价值合法性两方面的含义。国家对工具合法性的追求比较简单明了,但是对价值合法性的遵守层次较高,其观察和分析也较为隐晦。然而,价值合法性是国际制度与国际法的本质所在,也是达成国家权力合法性形象的重要途径,对其无视甚至践踏会引起其他国际行为体的不满。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国际法意识形态理论和国际制度理论,分析2003年对伊战争后美国权力合法性和国际声誉的丧失问题。本文认为其本质原因是美国追求和使用国际制度中的工具合法性,而忽视和违背价值合法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小国借助国际法挑战大国是国际社会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动向。小国与大国在国际法历史沿革和现实运转中的角色差异以及小国所面临的外生压力、内生需求和大国干预,驱动小国不断以国际法为杠杆挑战大国。国际法是小国所依赖的博弈资源,国际立法和国际司法是小国据以挑战大国的具体路径。无论是发生缘起还是博弈手段,小国挑战大国这类实力非对称主体之间的博弈都与实力对称主体之间的博弈方式存在区别。面对小国的挑战,大国需要在是否遵守国际法规则、是否平衡国际法权利义务、是否促进国际法治等层面予以识别和度量,并采取应对措施。在应对小国挑战的过程中,中国不能忽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定位,要坚持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正确义利观,审慎应对小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国际能源法的兴起,是国际法发展的新突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上对于构建和谐国际能源秩序的需求日益强烈,国际能源法在发展速度上明显加快,并展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能源法的核心理念之一,为其发展注入强大驱动力。国际能源法与国际环境法出现融合趋势,相互促进。此外,国际能源组织对于国际能源法的推动力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态势。国际能源公司、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实体也正成为推进全球能源合作、促进国际能源法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毅 《国际论坛》2012,(2):56-60,81
国际谈判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现象,而关于国际贸易的谈判更是国家间谈判的主要领域之一。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分析。现实中,国际贸易谈判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我们应从一个综合的层面加以分析。本文在分析有关国际贸易谈判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国际贸易谈判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行为体的偏好、国家间战略互动、国际制度等因素如何影响国际贸易谈判的进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国际制度是国际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在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互动更为频繁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一种国际关系现象。冷战结束后,美国凸显为国际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成为占据体系权力结构中心的单极权力国家。美国在强调凭借军事手段塑造国际新秩序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发挥国际制度的权力作用。美国在有效发挥其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等表现为具体形式的实体权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号召力的同时,强化了国际制度规则的构建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