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导刊》2006,(3):46-47
环保听证、价格听证、工商听证、民政听政、处罚听证……从2002年初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铁路春运价格听证会以来,听证会如雨后春笋,数量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宽,让公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政务公开与公正。  相似文献   

2.
孙静  贺鹏 《经营管理者》2012,(11):10-11
听证制度就是在公共决策领域中进行探索的历史性成果。听证会作为政府与民众双向沟通的桥梁,是百姓依法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确保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合理的重要程序制度。而作为关系民生问题的价格听证会,在民主与参政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频繁出现只会说"是"的听证专业户、代表失语等现象吸引了更多目光,试问,这究竟代表谁的心声?可见中国式听证的公信力已经透支,追本溯源,要从价格听证代表的遴选问题开始,这是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信息产业部将召开手机国内漫游费听证会一事,日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明确表示:手机国内漫游费应该取消,并建议通过电视、电台全程公开直播听证会,使之真正公开、公正、透明。  相似文献   

4.
听证制度最早产生于西方社会,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已取得不少成效,但却因为公民参与的有效性缺失而受到公民的质疑。因此,在我国的价格听证会中建立有效的公民监督机制,为公开公平的选择代表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为公民参与价格听证会的有效性提供法律保障等对提高我国价格听证会中公民的认同性、支持性,以及完善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我国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价格听证会成为公民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价格听证会在如火如荼进行地同时,公民对于价格听证会的质疑声却愈发响亮。本文从最近数次典型的价格听证案例出发,浅析价格听证会的合法性危机来源,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价格听证的合法性,消除公民对于价格听证的质疑,重树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3,(38):10-10
听证会变"听涨会"惹公众猜忌香港《南华早报》9月21日南京即将举行地铁调价听证会一事引起了人们对听证会制度的热议。听证会采取半透明的方式,不公开成本以及调整价格的具体程序等细节。这样做似乎只是为了帮助政府轻易操纵物价和避免真正的公开辩论。  相似文献   

7.
立法公开是法律体现民意之前提,近几年来,人大通过公开征集立法项目、专家参与立法、公布法律草案、举行立法听证会等形式,使立法过程更为公开和透明,立法为民理念更为突出。立法的过程也是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此种博弈无疑能使立法机关更为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以制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当前,召开听证会成为一种时尚,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环保听证会等等频频见诸媒体。但是,听证会上提出的意见,是怎么处理的;采纳了,为什么采纳;不采纳,为什么不采纳,却鲜有下文,使人不仅要问,为什么要举办听证会?听证会在决策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是为了哗众取宠,摆场作秀,还是为了扩大民主,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召开听证会成为一种时尚,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环保听证会等等频频见诸媒体.但是,听证会上提出的意见,是怎么处理的;采纳了,为什么采纳;不采纳,为什么不采纳,却鲜有下文,使人不仅要问,为什么要举办听证会?听证会在决策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是为了哗众取宠,摆场作秀,还是为了扩大民主,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0.
张道刚 《决策》2006,(12):1-1
上个月,有两则价格听证会的消息值得关注:一则是广东居民住宅电价调整听证会突然叫停;另一则是邮政资费上调引来公众一片质疑声。前者的被叫停是因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此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价格决策听证会的必备材料提出了更明确的规定;后者的被质疑是因为发个通知就涨价,并未履行公共决策的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11.
听证(hearing)一词的产生.源于英美普通法中“自然公正”原则,最初应用于司法权的行使.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他方当事人意见的制度.也就是说,法院在审查事实或法律问题时.要以公开举行的方式听取证人和当事人的意见,以保证审判的公平.后随着司法听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而被应用在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两个基本价值目标。刑事制度的建构及司法职能的设置都应当有利于实现公正和效率。检察量刑建议权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不仅是保障法官量刑公开、公正、透明,而且也是维护当事人的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刑事检察工作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如何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早在2004的记者会上,温总理就提出了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包括集体决策的制度,专家咨询的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合理、合法,程序完备,公开、公正、廉洁高效、诚实守信,责权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最近曝出的几起案件激起了社会舆论强烈反弹。在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地处理好相关案件的同时,立即着手对其背后暴露出来的基层政治生态中的一些苗头性问题进行整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公开才能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都希望在商品流通、社会生活中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公开是方法,公正是态度,公平是结果。三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但是,要求得一个公正的态度,获得一个公平的结果,首先要有个公开的程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阳光工程”,或叫“不许暗箱操作”。  相似文献   

16.
《咨询与决策》2011,(2):48-50
电子决策剧场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虚拟现实的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电子决策剧场拥有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让复杂冗繁的决策问题变得清晰、可视,保障决策过程的透明、公开;拥有完善公正的决策机制,能充分体现决策制定的民主性,是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科学决策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17.
最近曝出的几起案件激起了社会舆论强烈反弹,在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地处理好相关案件的同时,立即着手对其背后暴露出来的基层政治生态中的一些苗头性问题进行整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公正公平公开择优选拔干部,既是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客观要求,也是弘扬正气,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择优选拔干部,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运输总公司党委确立了“重品行,讲能力,比业绩,看民意”的指导思想,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坚持标准条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9.
在重大行政决策中,政府不仅需要确保决策信息的公开透明,而且需要使公众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参与决策制定中。推进政务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和运用,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政策执行力。通过建立主动及时、全面权威、方式多样的政务公开机制,科学设计公民参与的参与主体、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同时将政务公开贯穿到公众参与的事前协商、事中决策、事后反馈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公共决策中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网络社交新时代,信息公开和制度透明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公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已经成为决策者制定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公共决策的民主进程,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交互性与公信力。然而,网络信息结构失衡也会对公共决策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