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翻译作为一种过程进行研究 ,实际上是探讨双语转换的认知心理过程 ,在翻译转换过程中 ,不管是始发语的理解还是目的语的产出都要受到认知的制约。翻译是人脑对语言、文字内涵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 ,只研究语言而不探讨思维不能诠释翻译的本质。翻译的内在规律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翻译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的言语交流过程中,心理活动贯穿了整个过程.翻译作为两种语言的交换过程同样拥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对翻译的心理过程进行探究,了解翻译信息加工过程,然后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加以重视,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语言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了解幽默言语的认知心理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完整并且深刻地理解幽默话语的内涵。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的大框架里,以幽默语义脚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言语的生成及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视角开展的翻译研究,可以揭示出言语交际中的许多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认知问题。翻译作为双语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受语境而定,它的认知语用研究应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把握翻译的认知方法和话语策略,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语境化思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语言文化的接受者具有不同的认知环境,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存在差异,这种认知环境的差异导致翻译过程中原文的言语结构以及承载原语文化的言语形式必然需要转换,从而出现显化和隐化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渊源,这种承载着特定文化信息即某种特定概念意义的语言符号在翻译过程中较容易发生显化和隐化。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历史悠久,研究范式更迭转换.本文对语言学的翻译研究历程进行梳理,进一步反思翻译研究中出现的语言学范式,在探索翻译研究的语言哲学基础上重构翻译研究的当代语言学范式.文章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将体验与认知相结合,成为体验与认知为一体的活动.语言学是翻译研究的基础,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翻译过程的阐释方面,认知语言学范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思维模式导致这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必然受不同思维模式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译者和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本文试图用认知学的概念合成理论来解释翻译中不同思维模式的转换过程,从而表明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浅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范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把人的认知和语言的关系纳入翻译研究的范围,对翻译研究具有科学的导向和启示。词是翻译中可以传输的最基本的语义单位。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词不仅仅是简单的语义符号,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因此,词的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间语义符号的转换,在本质上是语言间认知范畴的转移过程。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的视角,对英汉翻译中词汇的范畴转移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和分类。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认知发展的产物。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本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中Fauconnier(福柯尼耶)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Theory)来分析翻译中译者的思维认知活动,即译者转换意义时的心理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翻译作为人类最复杂的认知活动之一,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现有的多数研究总以翻译的结果--译作为对象,对翻译过程的研究相对不足.Bell的翻译过程模式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本理论框架,从语言理解的角度,对翻译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描述,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基本上反映了翻译的本质,是具有科学性和一定操作性的一个模式.翻译研究应该重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理论是基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它将心理学的新观点、新思想应用于对语言教学的认识理解乃至实际行动中。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结合传统英语教学,采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等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翻译的方法.在翻译文学模糊语言中,译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使译文文本同原文一样呈开放性的结构,让译文读者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从而获得共鸣.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中西文化底蕴、哲学渊源以及审美取向的差异,导致了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诸多不同。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论文摘要的翻译来看,其最大的障碍是英语和汉语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英汉语句法在句子时态、语态、承接手段以及主语的有无等方面的差异。这里根据英汉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就科技论文摘要翻译实例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科技论文摘要翻译必须立足于不同语言间语义、情感和美学的共性,采取异中求同的翻译策略,克服不同语言在结构上和形式上的差异,科学地实现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14.
在本世纪初,内隐学习研究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又一个研究热点,多学科交叉的前景日趋显著。内隐学习研究不仅有助于对学习本质心理过程与机制的了解,而且对二语习得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内隐学习的内涵以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内隐学习的心理机制和特点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支持。同时,内隐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与英语在超音段结构系统中有很大差异。汉语属于声调语言而英语属于语调语言。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了困难。本文对汉语和英语这一超音段结构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主要差异。指出了认识到这两种语言在超音段结构系统方面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能够成功地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较少,企业不能统筹安排好信息化投入资源的状况,对企业信息化投入资源进行了分类,并基于BPR的思想对企业部门进行了整合,运用模糊理论建立了企业信息化资源最优配置模型,为企业在不同部门间合理分配信息化投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翻译归根结底是两种语言间信息文化内涵的转换,是一种异语语际交换过程。一般说来,用任何语言表达的信息都可以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是由人类的共性和语言的共性(universals)决定的,这也是语言间对称性这一构想的基础。本文从语言学和跨文化角度对翻译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探讨,提出语言间的不同的对称性(symmetry)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从科学的角度论述了无论异语间的言语行为形式多么千差万别,语言间对称性这一本质规律总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蕴含其中。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一科学规律与在一定区间浮动的最宽泛的模糊现象相结合,才能达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使得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日益重要,翻译能力测试也被纳入CET4的必考项目。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不论是教材的选材、教学课时的安排或者教学方法以及模式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相对听、说、读、写而言,翻译显然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因此,文章分析了目前CET4考试中的翻译题,特别以2011年6月份考题中的翻译试题为重点,尝试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结合试题,主要从词类、小句之间的句法联系手段以及形态变化差异等三个方面详解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汉译英的重要作用,由此指出,针对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加大英汉对比,培养学生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意识,有助于学习者提高翻译水平,从而在整体意义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双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它门之间的正迁移并克服其干扰,是外语教学心理学中的首要问题,只要认真研究并掌握其规律,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获得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20.
论翻译法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翻译法是传统外语教学方法之一,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教学方法多样化的今天,翻译法被视为教学方法“老化”的一种表现。究竟翻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