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秋水》是古文名篇,开头部分有"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和"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云云。句中的"美"和"丑"在文中意义重大,但选者在注释时常将其忽略不注或释为"美景"和"鄙陋""见识短浅"。忽略不注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美""丑"在文中的真正意义,而释为"美景"和"鄙陋"、"见识短浅"则有误。其实,这里的"美""丑"应是与"大""小"同义。将"美""丑"训为"大""小"才符合《庄子·秋水》一文的意旨。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英雄史诗往往包含两个重要对立形象——"至善至美"的英雄和"至恶至丑"的蟒古思。然而"美"并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美"的理解千姿百态、因人而异。本文通过对蟒古思形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丑"与"恶"的存在的蟒古思,如何能成为"美",怎样成为了"美"。在充分认识了蟒古思形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之后,从两方面阐述了其由"美"到"丑"的因由。  相似文献   

3.
古文的审美教学,从"寻美"的角度出发,分文体进行古文教学,可以改变学生不喜欢古文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成绩。古文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抒情诗文要以入画、入情、入理为三个层次,反复深入,从表象美理解内在美;叙事诗文要引导学生认真去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社会美,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议论文体要借助形象,着重体会作者思路和表现手法,从而感知美,学习美。  相似文献   

4.
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必须允许丑进入艺术,但丑的描绘应该在笔锋之外透露出某种积极的价值取向,使丑变成理想化的东西.美术表现中的丑的形式具有持久的力量,在一定情况下视觉丑更能达到"反审美"的刺激作用.艺术美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它的强化,是现实生活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武文 《新少年》2015,(3):8-9
她记得,自己刚当老师时,孩子们称她为"美姐姐",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口中的"美姐姐"已变成了"美妈妈"。称呼的改变不仅仅见证了岁月的流逝,更多的是孩子心中真情的呼唤。结缘少先队——美好开端她的名字叫刘美,1998年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时她就有幸与少先队结缘,担任了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大队辅导员。满怀着激情和青春的朝气,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由于  相似文献   

6.
【文题展示】14.生命·自然·美【命题分析】这是一个看起来由三个独立的词语构成的作文题,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生命"一词在这里当专指人的生命,"自然"当指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指天地万物。如果我们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了,也就"美"了。所以这个题目实际是要我们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角度,反映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外国人谴责中国人不讲规矩的帖子,心里很是别扭。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位外国人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再提醒紧跟其后排队的中国人站到一米线以外,当一男同胞对老外说:"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时,而老外却毫不犹豫地说:"可你们最不讲规矩"。遭遇如  相似文献   

8.
当人事科长带着一高一矮、一美一丑两个女孩走进办公室时,全体同仁都对这两个女孩行起注目礼来。我对主任小声嘀咕:“难道我们部门要改行了吗?不做平面广告设计而是去演小品?”主任也忍不住吃吃地笑。  相似文献   

9.
美学:一个历史的冤案美学的美与我们在审美描述中的美的概念是同一的吗?这是理解现代美学所面临困境的关键契机。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不是美,而是以“道”“气”“象”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范畴。正是“道”“气”“象”审美范畴的确立才使主体不是按照美与丑的标准来形成自己审美判断和审美描述的语言系统。而是从对“道”的把握,对“仁”的维护角度出发来建立审美评价系统,于是产生了二十四诗品以及中国绘画美学的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等美学命题和审美判断标准。当然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有美和丑的概念,如《淮南子》中说过“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说山训》),这里的美和丑是古典美学中的一般性概念,而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称之为美或确定为美的东西,实际上是美的常态,或常态美。这种美是优雅的、柔和的、单纯的、明快的。与常态美相对应的变态美则是美的一种变态。其表现形式不象优美那样是单纯、明净的形式,而是充满紧张、曲折、冲突和矛盾。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要经过“繁荣——→衰退——→荒芜”的过程,社会心理历程相应地发展为:“希望——→失望—一→绝望;人类市美活动和艺术创造必然也要经历“常态美——→变态美——-→丑”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有点微小的缺点显得真实也才显得珍贵。当我们接受事物美好的部分时,也要接受它缺点的那一部分。如果没有了缺点,反而显示不出美来,所以,有缺点的美显得更加真实。正因为有了微小的缺点,才使得事物显得生动而不虚假,好比人们都  相似文献   

13.
美与创造     
创造是一个令人羡慕、令人神往的字眼;美,也是一个闪闪发光、灿烂辉煌的词儿.美和创造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正是本文探索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一直在追求新的美好的理想,开拓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加完善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创造,就是为了追求美丽、壮丽、瑰丽的目标.美和创造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美在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雅克·马利坦认为 ,美是超然的 ,它以不同程度参与一切存在 ,对于纯粹智性而言 ,存在着的一切都应是美的。但是在审美领域 ,即对于渗透着智力的感觉 ,事物便区分为美与丑。超然美与审美之间的差别 ,为艺术留下了空间。诗的精神创造性是自由的 ,它没有对象 ,因而美也不是诗的对象 ,美是诗的超然的关联物。马利坦对美、审美、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解释 ,对于我们理解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诗 (艺术 )的创造活动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登场人物:胡思云所属学校: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所教专业:造型设计教学特长:创新、灵活,重于实践培养还记得胡老师第一次走进我们班级的时候,全班的女生一下子呆住了:"好漂亮的老师!"胡老师微笑着向同学们问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以后就要和大家一起相处喽!希望大家一起进步。"她的亲切、和蔼以及  相似文献   

16.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体现了万物发展的规律。"道"是自然无欲的,人也应顺乎自然,清静无为。人有意为之的结果导致了祸乱,违背了道,故需"抱朴守静"、回到自然状态。老子的哲学观不是不要"利",而是不要害;不是不要美,而是不要丑;不是不要善,而是不要不善。但由于美与丑、善与不善、利与害"相伏"、"相倚",相伴相生,所以,为了不要丑、害、不善,干脆不要美、善、利。老子的音乐美学观与哲学观是一致的。为子避免音乐的丑,他连音乐也彻底抛弃,提出了"大音希声"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美,来自何处?美学理论有三种常见的回答:美在客观,美在主观,美在主客观统一。客观主义美学理论,抛弃了具体的事物,找到的是抽象比例和规律;主观主义美学理论,丢失了具体的人,找到的是抽象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这两种美学理论殊途同归,都清洗掉了审美发生时的周边环境。而美在主客观统一,则跌入寻找"第三项"——"意象"抑或"形象"的逻辑循环。回到生活实际,我们说美——编织于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美"与"丑"是一对相对词,前者具有正面意义,后者具有负面意义。它们在词汇、短语和句法层面,既能体现出对称性,又能体现出不对称性。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主观世界的能动性,以及语言本身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9.
"美",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看到漂亮的花朵,我们会说"美";看到特别的风景,我们会说"美";看到可爱的姑娘,我们会说"美"……其实,在"美"的另一面,其意义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好看"和"漂亮"。"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油条哥刘洪安"……"最美"的他们  相似文献   

20.
新年贺词     
亲爱的侨胞们、朋友们:你们好!时逢中国年,处处中国红。在这万家团圆、喜迎新春的美好时刻,我们更加思念生活、工作在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各界朋友。我谨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向你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美好祝福,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