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欧州文学史上许多伟大作家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悲剧。莎士比亚、哥德、托尔斯泰,……尤其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杰作成功地以它深刻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批判性,始终保持经久不衰的魅力使人震聋发聩。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一方  相似文献   

2.
疫病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无法摆脱的阴影,当下世界仍然疫病不断,而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莎士比亚生活在深受疫情影响的时代,疫病话语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梳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疫病书写,发掘疫病之下莎士比亚通过疫病话语传达的精神内涵和普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不曾对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作过全面评价,也没有为他写过专门性的文学评论的文章,但莎士比亚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所  相似文献   

4.
中国叙事结构的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原理 一个作家动笔写他的叙事作品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他胸有成竹的话,他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的作品写成之后的“模样”,他所要创造的审美世界的风光和体制。惟有如此,他的写作行为和他的写作目标之间,才能形成投入心血和爆发灵感的张力,他的写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论家非常重视为文者的思想品德修养,他们评价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作家的人品如何,有时甚至将人品置于作品之上。清薛雪《一瓢诗话》云: 著作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不可以“不以人废言”为借口。 为什么如此重视作家的人品呢?薛雪云:人品既高,具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这就是说,作家的人品必然深刻地影响作品,人品的高下决定作品的高下;人品既高,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悲剧作品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深受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他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将对人性的探索和关怀贯穿于每一部作品中,并且以莎士比亚式的诗化语言,抒发着人文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一) 歌德赞扬莎士比亚,用过这样一句话:“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虽丰,但具体算来,《莎士比亚全集》也不过十一卷,怎么称作“说不尽”呢?“说不尽”者,系指其作品所蕴蓄的内含无限广阔、深邃、丰富、伟大,讲不完、挖不尽。  相似文献   

8.
郑宇 《理论界》2013,(10):5-8
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财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理论以及《资本论》等一系列重要的论著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成功地指导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与解放运动,并且至今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外,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也始终贯穿于他的诸多重要著作当中,理清并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新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萧伯纳从幼年时代起就爱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他最初是阅读杂志上连载的莎士比亚戏剧片断,后来阅读查尔斯·兰姆(1775—1834,英国随笔作家)和玛丽·兰姆合写的儿童文学作品《莎士比亚故事集》(1807)。到十岁左右时,他已能阅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全文,并能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对白,还能背诵《哈姆雷特》悲剧中的许多段落。萧伯纳的语言风格受到莎士比亚戏剧很大的影响。他回忆自己幼年时代读书的情景时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对我来说就和母亲的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诗剧作品堪称世界文坛中的瑰宝,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研究在中国已有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众多翻译理论中,语用顺应论以综观性的研究视角成为莎学翻译中的一个新方向。本文的理论框架为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学者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顺应论,并以此从语言语境、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方面对莎士比亚诗剧作品的翻译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人类学笔记》,是无产阶级先哲马克思在其晚年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思想遗产.它的发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晚年马克思”的争论.其中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就是马克思为什么要在其遭受病痛折磨的生命的最后旅程,弃他“一生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资本论》的创作不顾而转向社会人类学的研究?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提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哲学人本学到经验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他在晚年转向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动机,就在于在更高的基础上回复到他早期的哲学人本学的研究.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大可置疑的.应该说,进一步发展唯物史观,才是马克思晚年走向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动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前一种现象很值得注意,那就是人们对于艺术高峰之后的作家作品的评价,往往贬多于褒,不大实事求是。久而久之,无形之中便引出了这样一条公式;在艺术高峰之后出现的作家群多是平庸之辈,其作品无甚可取,何足道哉。中国文学史的实际情况是否如此?为什么在研究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公式化弊病呢?颇有  相似文献   

13.
世纪末的来临,加上冷战结束这样天翻地覆的大变化,难免招来各色预言家、政治家对未来世界作一番预测和评论。近年来,先有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书轰动西方舆论界。而后,是西方久负盛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的长文,引起了近年来国际政坛和国内学术界少有的争论。该文为什么激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原因在于冷战结束后人们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关注。1989年苏东剧变之后,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在为一个超级对手突然消失而额手称庆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困惑:“我们现在干什么?”同时,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国际政治学者…  相似文献   

14.
一位叫大鹏的博士研究生,被破格邀请参加“世界化学年会”,因为他的研究课题对化学发展是个很大的突破,所以他这个20几岁的小青年才能有幸参加世界水平的老专家,老权威们的聚会。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 记者采访大鹏,问他为啥能取得这样的荣誉?为什么如此年轻就这样敢想敢干?他说:“这是我从小学会的。我就愿  相似文献   

15.
从彩陶艺术开始,历经数千年,时至今日的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形式,都遵循了以线造型这一基本的原则.如此原始的古典的线条形式,为什么会使我们有那么多的亲切感?是不是沉积在如此久远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我们今天在心理和审美结构上有相呼应的同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王心洁  王琼 《学术研究》2006,(6):141-144
莎士比亚的名字及其作品传入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和形式亘古常新,他既是全球的本土化,又是本土的全球化。本文从莎士比亚的译名翻译传播、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接受和莎士比亚的翻译批评三方面综合探讨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流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人物谱系模式的神话原型追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入《红楼》世界 ,如入迷宫。最直觉的困惑就是其中的人物设计 :有一个贾宝玉 ,为什么又会有一个如出一辙的甄宝玉 ?宁国府的孙媳妇秦可卿怎么会和警幻仙子的妹子重名 ?林黛玉与薛宝钗如此不同 ,为什么会“钗黛合一” ?为什么黛玉有一个影子晴雯 ,宝钗也有一个影子袭人 ?为什么贾府中竟有一个又一个“眉眼”、“模样”像林妹妹的女孩子 ?曹雪芹从何处获得灵感 ,设计出关系如此复杂而奇妙的人物谱系 ?《红楼梦》最基础的故事情节是大荒山下的顽石凡心偶炽 ,入世为人 ,又回归于大荒山青埂峰下。由石头变幻而成的贾宝玉 ,是书中的一号人物 …  相似文献   

18.
震惊世界的美国次袋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美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一金融海啸,并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本文拟从美国金融法制分析入手,寻找其发生金融海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宣布资本主义的外壳就要炸毁了,为什么时至今日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这个“外壳”还未被炸毁,并且还有较强的生命力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则是马克思所讲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20.
赵澧在莎学研究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并注重影响莎士比亚创作的时代因素,进而把握莎士比亚的特征和重点莎剧的主题思想、艺术特点,还对西方莎学和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中的谬误提出了批评.他的莎学研究为中国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