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有德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3)
邓小平理论孕育于邓小平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期间,1975年抓全面整顿,拨乱反正,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初步尝试;1977-1978年邓小平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已经形成,并指导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创造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在与“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走向成熟;邓小平理论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何建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74-77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邓小平本人具备独特的主观条件。这种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他具有特殊的个人经历;二是他具有非凡的个人素质;三是他具有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锻炼出来的革命品格和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3.
4.
宋增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69-73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的曲折发展历程。前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两次大的理论创新 :(1) 2 0年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 ;(2 ) 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有三次大的转换 :(1)2 0年代初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2 ) 2 0年代末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 ;(3) 80年代以后由斯大林模式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事实证明 ,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 ,而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新政策 ,发展新理论 ,创造新模式。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5.
胡效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4
党的十五大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大会,同时也是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大会。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只有高举这面伟大旗帜,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因为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正如江泽民在十五大上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6.
邓淑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1):46-49
邓小平理论既立足于中国 ,又放眼世界。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的典范 ,是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也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低潮的中流砥柱 ,更是社会主义从低潮走向复兴的行动指南 ,有力地推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因而它不仅具有中国特色 ,而且也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真理性的学说 ,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邓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1)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纠正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强调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分析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三、在解决时代课题中,作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钮菊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1-5
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其基本内涵具有时代特色,并有其自身的特点.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9.
刁新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1):9-13
每个历史时代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毛泽东思想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解决的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则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长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五大作出的最重要的历史性决策。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具体到高等学校,就是要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坚持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落实到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对高等学校的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快后勤改革的步伐。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加强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使高等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原植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从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怎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解题思路,探讨和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和理论原则。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全方位的改革中,所有的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是兴利除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手段。贯穿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基本原则有:从国情出发的原则,民主和法制的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原则等,从根本上把握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时代走向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徐震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6):31-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终点。思考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有其深广的历史渊源、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它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毛泽东思想精髓全面的开拓性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质的飞跃;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构成了统一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田兵权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20-21
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其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和主观条件。该理论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论 ,催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诞生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3)
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李明斌(信阳师范学院)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同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历史使命相联系的;每一先进思想理论的出现,都是革命行动的呼唤和现实本身的要求。正如恩格斯所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际政治资源的角度出发,深入探析了国际政治运行机制的具体作用原理,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去分析和认清国际政治形式,较为清晰地展示了目前国际政治的真正情况。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成功探索了“如何巩固社会主义” ,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信念。 相似文献
18.
刘桂凤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12-14
由于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低潮.回顾社会主义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标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它的榜样作用,势必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郇庆治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中的两个基本方面,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观点,不仅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而且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入口。 相似文献
20.
冯树恩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2)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有其社会历史条件,经过了长时期的孕育发展,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