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旅游是海岛旅游深入发展的必然,把旅游产业从海岛拓展到大海上,是舟山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强化海洋意识,开发出特色化的旅游资源,更是舟山旅游业必须亟待解答的课题.同时,进一步认识海洋对于人类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意义,并且通过符合审美规律的景点建设和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彰显旅游活动人文价值的目的,促使舟山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的旅游开发既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又是经济工程,应当有效协调其公私冲突,充分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当前我国红色资源旅游开发中仍然存在着产权归属不确定、法律界限不明晰、促进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推进红色资源旅游开发的法治化,就必须健全红色资源旅游开发的产权制度,明晰红色资源和旅游“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法律界限,完善促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知识产权措施,为红色资源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健全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阳巧雯 《学术交流》2006,(9):124-126
少数民族分布地域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效益型布局的原则,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对民族地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作用和影响。但还存在诸如开发成本高,距离客源市场远,交通、通讯等现代设施配套滞后等制约少数民族地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应从旅游产品,服务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政府财政、金融政策扶持等方面着手,开发少数民族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余娟 《社科纵横》2008,23(5):72-73
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法和综合分析法,归纳了影视旅游资源开发前提,其后比较全面地归纳分析了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几大原则,最后总结了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颜明霞 《创新》2014,(3):61-64
文章在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发展模式。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资源状况的不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发生的源动力和作用路径,设计出"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旅游资源开发"两类具体的互动发展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世龙  吕观盛 《创新》2010,4(6):77-80,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已比较成熟,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传承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问题,并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桂林应从构建融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为一体的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园区、建立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示范研究基地、打造桂林非物质文化旅游节庆、建设桂林戏曲曲艺演艺场馆、设计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共5种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严铭 《社科纵横》2011,(10):104-106,115
杨慎文化资源是巴蜀文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笔财富。本文主要论述杨慎文化资源本土开发的现状、杨慎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开发的意义,探讨杨慎文化精神生态型开发的一些可行性策略,这对于提升区域人群的人文素养、人文品位,丰富中华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分析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提出加大广府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力度,深入挖掘广府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旨在打造商业与历史文化相融的旅游氛围,提高旅游文化的品味,促进广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邱琴芬  陈洪波 《社科纵横》2009,24(12):37-39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文章全面分析宁波市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现状,阐述开发的重要意义,并对旅游交流开发的思路与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伟山 《创新》2015,(4):59-65
《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项目掀起了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热潮。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由最初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视角,到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及运作模式创新,再到文化旅游开发持续发展的探索,研究的视角和内容不断深入。刘三姐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示着包括刘三姐文化旅游在内的中国文化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9):39-42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整合了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奠定了地方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该地区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优势所在。本文从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视角着眼,以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为切入点,结合独特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提出推进地区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为打造"苍天般的阿拉善"优质旅游品牌,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蓝武 《创新》2014,8(6):103-109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经过多年努力,在土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但因缺乏深度开发,导致土司文化资源利用率、认同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低,土司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尚不明显。在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国内外普遍推崇的重要旅游形式和土司文化富藏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忻城县应抢抓战略机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对土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实施土司文化旅游品牌强化策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土司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的人文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除了能源、矿藏等物质资源外 ,还蕴藏着更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这是西部人的生命载体和西部各民族的立足之本。在西部开发中 ,必须重视对文化的开发 ,坚持人文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以妙峰山风景区为核心的妙峰山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重要的地理景观、深厚的民间信仰和大规模的玫瑰栽培,是当地旅游资源的三大特色。虽然目前的旅游现状与背景条件不太理想,但从发展来看,妙峰山地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与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秦岭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平 《唐都学刊》2002,18(3):108-110
西安市秦岭北坡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积淀深厚 ,森林公园数量多、面积大 ,但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仅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深层次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时 ,需遵循一定的思路和原则 ,并且必须加强规划 ,突出特色与个性 ;同时 ,应与环保工程协调发展 ,重视资金的筹措和市场定位等  相似文献   

16.
研究西北城市旅游开发问题对于实现西北地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发展城市旅游的政策条件、资源条件及市场条件等优势条件,并对制约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甘肃城市旅游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6):80-85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也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但随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当地生态环境破坏、民俗文化庸俗化等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法律保障制度的缺陷。因此,树立生态文明观,加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桂凤 《学术交流》2006,(11):111-113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作为旅游业发展最具吸引力的民俗旅游的基础。受到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一些地方对其开发利用的水平相当高。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其内涵广泛对黑龙江省10个世居的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问题加以调查分析,我们要走地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白如雪 《探求》2012,(1):33-36,6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广佛肇优质生活圈的共建为肇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良机,肇庆开发乡村旅游业是共建广佛肇优质生活圈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今日辽宁》2013,(6):30-33
2013年以来,朝阳市龙城区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发展沟域、温泉、乡村旅游为目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