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人贷款买房原本只是他们与银行之间的事,但银行一方面鼓励那些经济不稳定、买不起房的人分期贷款,即所谓的“次级按揭”:另一方面又为了保留资金赚取更多的钱.而把这些贷款变成信贷证券向全世界转卖出去。人们原本相信.只要房地产价格上升或维持平稳.银行及投资者就会仅承担有限的风险。然而.房地产是一种商品,讲求供求关系及消费者的负担能力等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白肤蓝睛的西方生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感受最深的当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信奉的“距离产生美感”。 这一信条的核心则是无处不在的“一米线”。银行、超市、图书馆、邮局、学校、政府机关甚至厕所……但凡办事窗口或柜台前出现了两个人以上,人们皆自觉拉开一米的距离,以示尊重别人的隐私。相比之下,银行的“一米线”则最为人们所重视,这不仅因为进出银行者有存有取,隐私多多,也因为银行较之其它公共场所相对拥挤(西人家里一般不放现金,来往账目都是通过银行结算),故此处的“一米线”皆是“双重保险”──距窗口三米远处有“在此…  相似文献   

3.
他们的身份很特殊,不是警察却也像警察一样跟踪蹲守;不是法官却在不断追寻被执行人线索;不是私人侦探却在查寻车主个人情况。他们的公开身份是一家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调查员。在民间,他们常常被称为“职业讨债人”。他们的公司成立两年来,已经为北京市多家银行挽回了1.7亿余元的损失。他们自认是专门对付“车贷老赖”的“商债管理师”,但是,人们对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不了解。 他们的工作目标一些恶意拖欠银行汽车贷款的人,这些人大多在2002年和2003年汽车贷款兴盛时期从银行贷款购买汽车之后人间“蒸发”,被司法机关称为“老赖”。“城市猎人”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老赖,通知法院,查封车辆,拍卖,还钱给银行。  相似文献   

4.
刘锴 《老人世界》2014,(3):38-39
提到“太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流传了千百年的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在很多人心目中.“太岁”是一种神秘莫测、法力无边,能给人带来大灾大难的“凶神恶煞”!因此,在中国民间,很多人谈“太岁”而色变。那么,“太岁”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5.
袁睿 《老年世界》2006,(8):18-19
一提起“花前月下”,人们就会想到那些青年男女相约相爱、形影不离的情景。那么,人到老年是否就与“花前月下”说“再见”了呢?  相似文献   

6.
数字趣闻     
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不同的人,对数字的爱好与厌恶,都是不相同的。西方人点烟的时候,不论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人们点烟,点到第3个人时,他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地拒绝。所以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在点了第二根烟后,要不嫌麻烦,把火熄灭后再给第三者点上。这就是西方八点烟忌“3”。日本人忌讳“4”以及由“4”组成的数字。原来,在日本“4”同“死”发育十分相近,有时甚至完全相同。读由“4”组成的数字时,脑子里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死,这样是被认为不吉利的。因此,在医院、饭店、旅馆都尽量避免使用“4”字和由“4”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旧文化和旧文学的日趋绝灭,人们欣赏旧诗文的兴趣和能力也越来越衰退了。在某种意义上,这真是咱们中国人的一种悲哀。将来的中国人中,肯定还会是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懂”诗,但他们那种“懂”法,肯定会和我这一辈子的“懂”法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20多年村干部的她,为创办一所院倾尽全部家财。在家里,她说自己是个“负债、负丈夫、负儿女”的“三负”女人;在敬老院,老人们却把她看成是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9.
茫然     
手上“有点儿钱但绝不算多”的人,是最大比例的人群。他们没有投资人的机敏和大手笔、没有投机者的狡黠和以小博大,他们无胆无识、谨慎小心,但却有和旁人一样“钱生钱”的欲望和权力。于是,他们把寒酸有限的钱“信托”给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他们也许知道银行把他们的钱拿去投资放贷,但故意忽视银行的“企业本质”,宁可坚信银行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不是呢?反正政府在叫停短期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0.
未必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网民毫不客气地对法院给出的“17.5万=无期徒刑”这个等式表示不屑。人们无法接受。银行有错在先,最后却全由许霆一个人买单,这公平吗?  相似文献   

11.
高灵芝  吴家宏 《职业》2013,(17):12-13
2013年,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所有学生都领到了一个“德育银行账户”。每个班级的德育银行账户中,每个学生都有200分的基础分,如果学生在纪律、卫生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就能得到一定数额的加分;如果有迟到、旷课、作弊等违纪违规行为,则会相应减分。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打破传统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模式,把“储蓄文明”的理念搬进校园,建构“德育银行”评价体系,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12.
《公关世界》2016,(16):106-109
最近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涌入,加速了艺术品与金融的对接。艺术品已经成为人们保值增值的资产之一,银行的艺术品创新产品也不断涌现。当艺术品遇到银行将会发生什么情况,两者将如何联姻?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认为,两者联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主体热情像火焰一样高涨,而另一方面,银行机构由于无法把控艺术品的风险,对艺术品与银行的融合像海水一样冷静。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基本上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理念看待艺术金融的难题,这使艺术品与银行的对接进展并不顺利。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始撼动艺术品与银行的关系版图。  相似文献   

13.
人妖非妖     
一泰国的首都曼谷,以现代化大都市的面貌呈现在我的面前。这里,车流滔滔如江河,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据说曼谷最多的是汽车加油站和银行,宾馆饭店的规模数量也很可观。这一切像是时时提醒人们注意,泰国的旅游业,不可小觑。我们的导游段小姐,一见面就教我们用泰国说“你好”,并且特别关照男士们,“你好”的最后一个音节,必须闭口念,而女士们是应当开口呼·的。“要是你念作开口音,你就变成另一种人了!”段小姐诡秘地一笑。“变成什么人了?”我问。“人妖呗广段小姐嘻嘻一笑。二人妖,是泰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据说,人妖都很漂亮…  相似文献   

14.
提到“江水英”,人们就会想起样板戏《龙江颂》。戏里饰演江水英的李炳淑,在那个“八亿人只看十部戏”的时代,知名度极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妇女》2010,(7):58-58
经常乘车出行的人会发现:人们上了空公交车后.一般都不会选定第一排座位,喜欢选择车厢的后半截,在靠近车门的位置坐下:很多人愿意找一个看上去“顺眼”的人同坐,衣着整齐、长得好看的人较容易被人接受;有些人坐在别人刚刚坐过、尚有余温的座位会很不自在,有些人甚至会站起来,等座位凉了再坐……这些都是人们日常乘车时经常出现的行为。你知道这些乘车习惯是什么样的性格在起作用吗?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1999,(5)
上海出现了一种面向老年人的“劳务银行”。只要你为别人提供一定时间的服务,别人便会在你需要时给你同样时间的服务。这一举措的宗旨是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上海出现“劳务银行”  相似文献   

17.
谢建明 《老人世界》2014,(12):40-41
河北廊坊人都习惯把安次区南部原来的八个人民公社称为“南八乡”,我的老家就在“南八乡990我们那里的人都管自行车叫“洋车”,想来,那是因为自行车原属舶来品的缘故。我从军20年,转业后在银行工作了20年,从海南岛到黑龙江,走了不少地方,但始终把自行车叫“洋车”。这样的叫法,并非故意崇洋媚外,只是一种习惯而已。现在退休了,生活条件好了,有了自己的家用汽车,外出方便快捷。但在市区,能骑自行车去的绝不开车,有时还骑着自行车带着老伴儿溜达一圈。每当我骑上自己的“洋车”,脑海里总会想起父亲的那辆“洋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换代,“今天花明天的钱”.让更多青年人需要靠积攒才能实现的消费计划.轻而易举地变成了即期消费。成为“负”翁的同时,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盲目攀比消费造成的还贷压力必然造成心理压力,生活质量、自身心态也会受到影响。负债会给人以压力,了解自己的压力承受边界.日常生活水准的保障都是贷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费霞 《现代交际》2002,(4):26-27
社会上,大多数人心正──心地纯正,光明磊落;大多数人眼正──一视同仁,看人全面;大多数人耳正──不偏听偏信,不孤陋寡闻;大多数人口正──敢说真话,善吐真言;大多数人脚正──行得方正,与人为善。“正”是受人青睐的,古往今来,人们都崇尚“正”,“正”有向心力,有吸引力,有凝聚力,同心正、眼正、耳正、口正、脚正之人打交道,人们会感到顺心、悦心、安心、放心。但事事并非尽如人愿,在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二“不正” 之人出没其间。如果遇到“不正” 之人,该如何同其打交道呢? 一、对心不正之人要心胸坦荡 与人交往,有…  相似文献   

20.
人们将发福的肚子叫做“啤酒肚”,年轻人喝啤酒常常被人劝诫:少喝点,不然肚子会大的。很多已经有了“啤酒肚”的人,也常常懊悔当初不该喝太多啤酒。据有关调查,超过八成的人认为“啤酒肚”是因为啤酒喝太多造成的。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啤酒肚”和喝啤酒并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