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各方面的变化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必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正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显得尤为剧烈和明显,不可避免地产生比以往任何时代青少年更多的心理问题.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考察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若干理论,可以为进一步深入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规律奠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丽 《人生与伴侣》2023,(33):43-45
<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女性青少年进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影响女性青少年进食的障碍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动力因素等.通过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自助技术能够缓解、消除女性青少年的进食障碍.  相似文献   

4.
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角度探讨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发展,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对当前青少年和谐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和谐人格的角度分析当前青少年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成长性团体、训练性团体和辅导性团体三个主要类型;分析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优势,对重建理性的认知和情感,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及心理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益活动的迅速发展,既是平衡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各种社会风险的时代需求,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青少年群体自身的特点及其与现代公益行为的契合度,促使我们研究影响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因素及公益行为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使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青少年公益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和参加公益行为的社会功能。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班级环境、个体同理心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倾向有显著影响(p <0. 05);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社会责任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p <0. 05)。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对其自身心理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有序发展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璐 《人生与伴侣》2022,(41):72-74
<正>和谐稳定的婚姻生活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统计,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离婚率逐年上升。不仅如此,登记结婚的初婚年龄也大幅推迟。婚姻问题已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社会问题。青少年阶段感情丰富,其恋爱观、婚姻观的正确构建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本文在深入调研了吉林省青少年婚恋观及婚恋行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研究报导青少年中各种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似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倾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大学对新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学生中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者达15——20%。因严重的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已成为大学生中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中自杀人数已占到在校学生的万分之一。中学生中考试焦虑的发生率极高,行为问题已占到学生总数10%以上,出走、服镇静剂亦时有发生。面对这些现象,人们议论纷纷,普遍的看法是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太差了。那么什么是心理承受力,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究竞如何,作为青年工作者应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积极推动"缺陷"预防与积极青少年发展两大理论的整合,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心的统计方法相继应用于对青少年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开展共同关注的研究,研究既探讨了青少年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发展的关系,又分析了两者可能的影响因素。这一研究思路为我国留守儿童的行为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结合我国留守儿童的行为发展特点,运用横断面调查与纵向追踪调查方法,交叉应用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心的统计技术,实现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的共同关注,分析留守儿童行为发展现状,在积极预防与治疗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同时,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自杀已成了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探究并减少自杀行为是当前相关学术领域亟待解决的世纪话题。而西部青少年的自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为他们大多处于社会和经济劣势地位,自杀的危险性更高。预防青少年自杀,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紧要的社会问题。要高度重视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营造能够使社会成员感受到理想和意义的精神家园。建立具有抚慰心理、调适行为、表达情绪、释放压力的文化体系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特殊的一个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产生逆反行为,逆反行为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会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青少年逆反行为的原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青春叛逆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青少年学生中问题行为比较突出的现状,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剖析了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认为目前首先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同时要求家长确立正确的婚恋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要求学校切实抓好素质教育,加快师资培训;还要切实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搞好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给青少年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希望学校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心理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考虑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硬件与软件、中国与外国这六大关系;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处理好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关注职业倦怠等;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重视抑郁症和抑郁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关怀儿童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关注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疏导等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在重构和谐的经济社会的人文指标体系中,特别要重视人类发展指数、幸福指数、信任(信仰)指数、儿童青少年发展指数、教育发展指数等,旨在推进我国人民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不管从个体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青少年健康行为发展都至关重要。而作为人类进化中的典型任务,亲代投资在青少年行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风险敏感理论和生命史理论为解释亲代投资在青少年问题行为中的作用提供了独特视角。人类的决策离不开生命史历程,因此,父母的童年环境、经历和贫穷可能通过亲代投资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本文基于进化心理学视角,探讨亲代投资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减少问题行为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行为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恋行为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此行为的产生主要有身心因素、网络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社会因素。故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应共同努力,设法使青少年远离“网恋”。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一村的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课题,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正在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试图通过列举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体、心理、人格及社会行为功能损害的客观事实,警醒全社会净化互联网,绿化互联网,实现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环境的绿色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结合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素质培育结合的理论研究模式,系统构建了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的基本框架,遵循思想方法的统筹性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及健全心理素质的培育已产生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是一部国际视野与本土研究结合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正心理健康就是有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各种人格特性的完整结合。而且当前在我国约有20%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须很好地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并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征,着重注意教育时的学科性与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青少年身上屡屡发生的恶性事件以及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的逐年上升 ,充分暴露出孩子们在心理上、人格上的种种缺陷 ,大量事实说明 :心理环境的“荒漠化”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起点。青少年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之前 ,心理已经不健康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应充分认识青少年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危害 ,应以矫治和消除不良心理为重点 ,从“心”抓起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防患于未然 ,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这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一,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与社会主流观念的“偏离”现象。如在文化生活方式与内容的选择上,一些青少年“跟着感觉走”,形成追星族,流行阅读格调不高的出版物;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超高消费”现象、攀比“阔气”和随意浪费;最重要的“偏离”是在政治和法制生活领域,表现出对政治的冷漠以及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不一致的政治理念,有过激性政治行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冲击。其二青年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出现许多为我国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