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古代壮族神话歌谣中的哲学萌芽问题,认为古代壮族早期已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产生。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美学范畴既显示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民族特点,又揭示了人类文艺创作中某些规律性的现象。因此,深入探讨意境的内涵,阐明意境的创造,不仅有利于古代美学理论遗产的批判继承,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革新创造。  相似文献   

3.
歌谣承载着民众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内容.百年中国古代歌谣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开创阶段成果丰硕,确定了歌谣研究的地位和方向;缓慢发展阶段成果较少,具有一定的阶级色彩;复苏阶段研究较为细化;多元化发展阶段呈现多学科交融整合的局面.百年中国古代歌谣研究的焦点问题包括歌谣定义、历代歌谣研究、童谣的缘起和性质、谶谣研究、国外歌谣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要重视发掘祖国修辞学理论宝藏路广正这篇文章的题目里,有“修辞学”三个字,是针对某些学者否认我国古代有所谓“系统的修辞学理论”,特别是因为我国古代没有一部有系统的修辞学专著,因此就不敢正视我国古人修辞理论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样一种现象而发的。世界上...  相似文献   

5.
"口头程式理论"也叫"帕里—洛德理论",源于美国学者帕里对《荷马史诗》演唱和创作传统的理论总结,它由三个结构性单元组成,该理论的核心是"程式"。对于地方歌谣而言它的文本组织形式包含"程式系统",通过分析歌谣语言结构的平行式、韵律特征和频密度,发现新疆民间汉语歌谣文本也有大量的描写程式、句式程式、衬词程式和套语程式,歌谣"主题"的创作图式呈现出口头诗学创作过程中的快速俭省原则。歌谣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种,它既有语言现象又有民俗现象,因此,在对歌谣进行语言学实证研究时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能更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其特质.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歌海。壮族聚居的地方,无处没有歌,无时没有歌。丰富优美的壮族歌谣与壮族人民的宗教活动是分不开的。宗教给壮族的风俗歌谣打下了烙印,对壮族歌谣起到了产生、保存、传播和丰富的作用。大家知道,劳动产生歌谣,而宗教不仅产生歌谣,而且发展了歌谣。  相似文献   

7.
一儿歌,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称作童谣。《国语·晋语》载卜偃引“童谣”,韦昭注:“童,童子;徒歌曰谣。”《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引周宣王时童谣作“女童谣”,颜师古注:“女童谣,间里童女为歌谣也。”从韦昭、颜师古的注释可以看出,古代文献中的童谣,就是指男女儿童口头所唱的歌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儿歌。明杨慎对童谣的解释较为具体: 《尔雅》曰:“徒歌曰谣”。《说文》  相似文献   

8.
歌谣(ballad)是一种民间的口头文学,它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民谣,演唱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处于文化程度发展较低阶段的民族中,民歌民谣更为兴旺发达。 各民族的歌谣都带有自己民族的特点,除歌谣的内容因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千差万别之外,歌谣的形式也有差异。例如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歌  相似文献   

9.
《云南彝族歌谣集成》是云南彝族的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民歌总集。这部歌谣集的内容极其丰富,不仅有社会科学知识,也有自然科学知识。现将《云南彝族歌谣集成》中反映的自然科学知识与《诗经》所反映的这方面的内容试作一比较分析,从中了解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某些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歌谣被列入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陕西童谣作为人之初的歌谣,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搜集到的歌谣按照传统的艺术方式进行归类与分析。以唤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深圳民间歌谣是地方文化的一朵奇葩。本文从“多种方言交汇纷(?)”、“革命歌谣气势豪迈”、“深港歌谣密切相关”、“仪式歌谣丰富多采”、“新编山歌引人注目”等方面,多角度地评介了深圳民间歌谣的丰富内涵与艺术特色,既有理论分析,又为了解深圳传统文化提供了鲜为人知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金近先生在《新时期的儿童文学》一文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国自古以来有诗的传统,说我国是个诗的国家并不过分。但是,古代诗歌中除民间流传的儿童歌谣如‘摇摇摇,摇到外婆桥……’或‘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儿童诗。至少有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与诗歌音乐和诗歌的关系,是先有歌谣而后有乐调,还是先有乐调而后再配上歌谣?或者古代歌与诗同时产生?这个问题搞清楚,有助于了解古代《诗经》“乐”和“诗”“舞”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明确“南、雅、颂、龠”四种乐器,究竟是通行的“六诗”“六义”为主,还是以最新观点的“乐调”为名。仔细考虑,似乎先民时代,在初,终是先有歌谣各色各样的调门,彼此传唱独唱和合唱,形成一种固定的旋律,唱起来协调,听起来悦耳,世代相传。其中擅长音乐(或爱好)的人才,较有兴趣将音调的符号,把唱腔随时记录,配以表达歌调的乐器,就成为配乐的乐曲。一般情况,终是先有歌谣,而后配以声乐,这是通常程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五色"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色”理论是中国古代装饰用色的核心理论 ,历代统治阶级对这一理论均很重视 ,并影响了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它沿用了数千年 ,贯穿整个中国古代装饰史 ,直至今天对现代装饰用色的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 ,对它的内涵的了解 ,对它与古代“五行”观念、等级观念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它的美学意义的阐释是探讨中国装饰史不可缺少的工作。为此 ,笔者结合古文献与工艺美术实践对“五色”理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重新审视某些传统用色观念 ,从中发掘出能够启迪现代艺术思维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在整个符号系统中据于无可争辩的中心位置,中国古代以名为主要审视对象的正名理论对汉语这一自然语言符号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理论成果是世界符号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着重就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名学中名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名学中有关名的生成、名实关系、语境等理论所体现的符号学意义作了某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共有四次大规模的新诗取法歌谣潮流.事实上,很多没有被描述进这几次潮流的诗人,跟歌谣也有着或深或浅的缘分.按照诗人对于取法歌谣有效性的认同度由弱至强可将其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一、研究、翻译、搜集歌谣的新诗人;二、在现代自由诗的基础上探索有效运用歌谣元素的新诗人;三、将歌谣作为新诗主要体式来使用的新诗人.新诗取法歌谣的核心矛盾在于新诗的自由体式与歌谣的格式化诗法之间的冲突.20世纪新诗取法歌谣的重要教训在于,很多诗人将新诗机械地套进凝定的歌谣体式中,而非创造性地将歌谣元素融合进新诗的语言体制.新诗取法歌谣的诸次历史潮流,已经得到了清晰的学术描述,但其研究依然有待进一步问题化和历史化.  相似文献   

17.
<正> 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阳,有一座与其美誉相匹配的民间歌谣宝库。其数量之丰富,流传之广泛,思想之深刻,艺术之完美,作用之巨大,都是其它文艺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南阳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象采宝人一样,把灿若繁星的民间歌谣挖掘出来,付诸文字,留存今人和后人,也把对民间歌谣特点的分析,发展民间歌谣的现实意义诸类理论问题提出来,以“吹糠见米”的精神,在民间文学的理论研究领域里留下我们初涉的浅浅的脚印。  相似文献   

18.
华滋华斯在他的《抒情歌谣集》的诗篇里,采用大众化的语言描写一般的生活内容。当时某些批评家对他诗歌中的民情俗语予以非难。华滋华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伟大的诗评家。他写了《抒情歌谣集》序言,为他诗歌的主题和语言辩护,并告诉读者应该如何评价他的诗歌,从而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当今的诗歌创作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存在着比较完整的领导本质观。探讨中国古代的领导本质观,应以“王”作为出发点和中心范畴。中国古代领导本质观不但对古代帝王将相的统治、领导活动予以规范,也对现代社会的领导活动有着某些深刻的影响,应成为中国现代领导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歌谣研究异彩纷呈,歌谣研究的重点从历史到文献、从艺术特色到地域文化各有不同。本文从历史的回顾、文本的发掘与研究、艺术特色的剖析、地域特色与文化解读四个方面探讨歌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剖析2005年歌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今后的歌谣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