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制造业企业内部协同创新即企业产品创新部门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部门工艺创新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了产品创新部门与工艺创新部门在有限的创新投入情况下,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投入比例应满足的条件。同时,对制造业企业外部协同创新即同行业中的两个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了古诺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在进行产品创新、进行工艺创新以及同时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三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成本函数、工艺创新成本函数应满足的条件,以及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协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研究——基于产业创新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仲文  李仕明  曾勇 《管理学报》2006,3(6):741-744
在对技术创新和国家创新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创新的概念。从技术利益驱动、市场竞争驱动、区位竞争驱动、应用需求驱动、产业政策驱动5个方面探讨了信息产业创新的创新驱动,并从技术创新、产业链创新、产业集群创新、应用创新、政策创新5个方面构建了信息产业创新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下,本文对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的创新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讨论了公司战略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全时空与全员创新的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讨论了鸿雁公司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机制,并通过能力矩阵表明了鸿雁公司创新要素与创新推动力间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及文化创新五个维度,分析了红塔的创新体系,从创新经济学视角理性揭示了红塔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5.
全员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内外全员创新实践的回顾以及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支撑全员创新的全要素创新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大样本问卷分析,揭示了全员创新实施所缺失的创新要素:创新文化、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扁平化.针对这三种创新要素的缺失,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结合国内外大企业全员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小企业实施全员创新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8  
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是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运用DEA方法分析我国各地区创新系统的特点,并对各系统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根据各创新系统的特点和创新绩效,将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创新系统,提出了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创新模式之间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企业内部战略控制与企业的突变创新正相关,与渐进创新负相关,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突变创新负相关,与渐进创新正相关的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些假设,为企业创新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尝试从组织创新氛围和创新自我效能感这两个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78名在职员工的调查,对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与实证结果包括:首先,实证检验了在中国情境下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这是中国情景下的开拓性研究;最后,创造性地将创新自我效能感引入到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之中,构建并验证了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员工创新行为作用机制模型,打开了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这一黑箱。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社会认知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和基础,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谭浩 《科学咨询》2007,(12):25-26
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激发创新的内部动机,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从而通过巩固创新习惯,塑造创新人格,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激发创新的内部动机,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从而通过巩固创新习惯,塑造创新人格,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1.
集群企业创新来源、技术能力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学习.本文以浙江省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创新来源、技术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品创新来源和工艺创新来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并支持了技术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来源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陆威 《经营管理者》2013,(25):17-17
本文论述了国际金融创新的内涵,剖析推进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生动力,并结合时事新闻,深入分析了运用国际金融创新的案例,据此探讨国际金融创新的重要影响,为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文章阐述了区域创新环境的内涵与基本构成,从基础设施环境、创新资源环境、政策与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分析了新疆区域创新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了推进新疆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不断完善新疆区域创新环境,推进新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在企业这一层面对物业管理企业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探讨了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三个主要方面,即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最后提出了物业管理企业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创新管理系统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提高组织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创新活动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创新活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目前创新管理研究中,只注重对单一创新活动的讨论而缺乏系统思想的不足,提出了要在企业中建立创新管理系统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从需求导向的创新系统观点出发,对创新管理系统的概念、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创新管理系统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概念模型的抽象,初步阐述了创新管理系统运行的交互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创新素质的结构应包含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三部分,总结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网络合作的方式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组织发展的通用模式,针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也迅速成了网络研究的热点之一。步入新时代,数字化情景与开放式创新、平台以及生态系统等网络研究新议题交织,为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这一背景,研究在界定企业创新网络概念的基础上,检索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上的449篇文献,系统地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进行梳理。首先,从企业集群、校企合作以及战略联盟3种不同的企业网络实践角度出发对企业创新网络进行溯源;其次,基于文献主题分析进一步提炼企业创新网络研究理论框架,提出并论述了企业创新网络的四大研究主题:创新网络概念界定与演化、创新网络结构、创新网络内部作用机制以及创新网络治理;最后,简述了中国情景下的企业创新网络研究主题,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对于厘清企业创新网络的发展脉络,推动企业创新网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激发创新的内部动机,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从而通过巩固创新习惯,塑造创新人格,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创新引导基金模式下的协同创新博弈模型,研究了创新投资基金如何通过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及基金投资策略的设计,激励企业和创新承包方提高协同创新投入,提升协同创新投资规模和绩效;得出了引导基金模式下协同创新最优分配机制和基金投资策略。研究表明:基金应将市场收益所有分配份额交给企业,基金和承包方向企业索取固定收益,从而使企业成为协同创新剩余价值的唯一索取者,激励企业按契约规定进行投资;基金应在满足承包方创新投入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创新后期阶段才向承包方投资,以激励承包方提高创新投入,最大化基金期望净利润。  相似文献   

20.
于超朱瑾 《管理评论》2018,(12):285-300
本研究基于东阿阿胶集团企业发展历程分析,探讨企业主导逻辑下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生态圈的成长路径及背后发展机理。通过分析企业产品创新逻辑、营销创新逻辑、人资创新逻辑、服务创新逻辑及战略创新逻辑,将企业创新生态圈的成长路径分为以产品核心价值功能衍生为标志的内部性创新培育阶段、以跨界多元创新融合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培育阶段、以闭环开放生态系统网络平台化建设为主导的创新生态圈构建阶段,同时析出了联动自发展机制、拓扑自修复机制和界面自耦合机制三大运行机制,并由此构建了创新生态圈的演化跃迁路径及其机理模型。研究发现,创新生态圈的本质是企业主导逻辑下三大运行机制的协同进化,并实现了创新能力的再生升级。研究结果为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