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与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关系密切.在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乃至西方哲学的中国化,都需要道家的积极参与.因为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家与儒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道家是建构当代新道家的“生长点”,道家在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更易于同西方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神学体系,它从产生起就吸取了希腊哲学,利用哲学来论述其教义.使哲学服务于神学。中世纪经院哲学是基督教哲学化的典型。近代哲学家反经院哲学,但并未从根本上反基督教。基督教从产生之日起就与西方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现当代哲学家指出了西方哲学具有神学的性质,反之,基督教也具有哲学的特性。世界上得到充分发展、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具有哲学的特性,都有一套庞大的理论体系.基督教则尤为突出。基督教的哲学特性之中,本体论至关重要,基督教神学本体论是…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是指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在西欧和北美各国产生和流传的各种哲学流派。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是现代资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其成果的理论表现,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研究实践的理论反映。同其它任何哲学一样,它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名目繁杂,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综合起来,可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100多年以来,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以政治历史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把它的历史演变划…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是中国哲学近现代发展的根本内容,它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化相结合,这既使得西方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理论资源,使中国现代哲学家突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框架,又使得中国传统哲学显示出其现代价值;第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这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深受时代文化大变革的影响,赋予了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以现实性的特征。因此,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既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但其过程、动力和表现形式又与西方哲学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
傅有德 《文史哲》2003,11(2):109-114
犹太哲学既不同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 ,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直觉主义哲学。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 ,是一条介于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亦东亦西”的思想之路。犹太哲学不仅在形式上利用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来解释自己的传统 ,而且做到了在内容上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与统一。犹太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意义在于 ,它认定了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方向 ,表明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是可行的 ;中国现代哲学没有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与西方哲学的真正融合 ,犹太哲学为未来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 ;作为一种宗教哲学 ,犹太哲学提醒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关注宗教信仰因素。  相似文献   

6.
"道"与"真理"     
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开始即以探求“道”为要务,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则以认识“真理”为目标。“道”与“真理”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求“道”的取向与求“真理”的取向分别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发展,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各有千秋的特色与区别。有趣的是,在东西方哲学的交汇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现当代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逐步接受并确立了“真理”观;另一方面,在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却出现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观并实际上向中国的“道”观靠拢的现象。也许,在中西方哲学的视域融合中,我们可以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真理”观或“道”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发展李明华中国传统哲学,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它凝结了自先秦以来每个历史时期各派哲人的智慧,统领着东方哲学的主流,与西方哲学一起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学脉。一、哲学的民族化与民族哲学的世界化哲学有东西方之别,这是人所共知的。...  相似文献   

8.
将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相对立是典型的范畴错误。从现代哲学家的工作看,“分析”不应该被基于一阶逻辑的分析哲学独占,它更深层地体现在意识、无意识和语言(模态/结构)这三维一体的分析之中。坚持两者之间的虚假对立,势必掩盖20世纪西方哲学向纯粹意识、无意识以及前谓词的存在领域的整体突进以及对这些新存在的内结构的刻画。与现代哲学的分析对成的是以之为基础的思辨建构,它体现为弗洛伊德对不能之根源的建构,海德格尔超出能思与所思的相关性对艺术本源的存在建构等。摒弃“分析VS欧陆”的虚假对立,完整地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从描述分析到思辨建构的一般进路,对我们独立地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存在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创造性地转化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成果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妍娇 《理论界》2009,(3):121-122
现代西方哲学的危机与以往危机的不同在于,它有可能使哲学面临着失去自身研究对象的可能性.面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危机,现象学、分析哲学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向.现代西方哲学在解决危机时,不是陷入某种不自觉的理论悖论,就是以消解哲学的名义却建构了另一种危机.笔者认为,哲学不应变成独立抽象的、自我沉迷的形态.哲学的出路在于,哲学应当吸收宗教中的营养,只有使哲学重新从宗教中汲取营养才能摆脱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三月上旬,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等单位在海南主持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学术讨论会。出席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学者40余人。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揭露和克服其消极的成份,发现和吸取其积极的因素,以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科学地解决当代社会变革的各种重大问题。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问题,但在今天讨论它却有不同于以往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何哲学都内在蕴含着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以这种关系为参照标准审视自古希腊以来的整个西方哲学,不难发现其几乎都是以主奴式结构为构架建立起来的:要么将至大无外的自然世界视为敬畏的对象,使人匍匐于自然世界的脚下并由它宰制;要么将自然世界视为征服的对象,宣布人是自然世界的主人。古希腊的哲学本体论,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近现代的哲学认识论是主奴关系式哲学的典型表现。终结主奴关系式哲学,须实现哲学本身的生态化,将人与自然世界建构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此为出发点而生成的哲学属于哲学生态学。哲学生态学才是对传统西方哲学的一场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从反思传统哲学教科书开始的,它体现为三条比较成熟的研究思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是"回到生活世界,回到人本身".其根据在于这一口号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根本宗旨,而且切合现代西方哲学与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更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16.
现状与限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哲学的语用学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斌峰 《中州学刊》2002,(5):148-152
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经历了面向语形学和语用学的两次转向。在中西方哲学碰撞、交融与汇通过程中 ,以胡适和冯友兰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则主要追随的是西方哲学的第一次转向 ,使中国哲学的建构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困境 ;而在本文看来 ,当代中国哲学语言转向的主流 ,也将由语形学转向语用学面向 :即立于“生活世界”来重建中国哲学 ;从“语用学”的向度 ,来重新理解与诠释中国古代哲学与名辩学思想 ;由西方的镜子式的语言回归到感通的语言 ;由单一的概念思维转向“名象交融的思维运作” ,从而建立起形式抽象与生活世界、人文价值与科学理性和谐统一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道佛三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同西方哲学是迥然不同、大异其趣的。西方哲学同近现代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自然科学是以外在于人的物质自然界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国哲学则以人自身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以生命为中心,注重人生、注重修持和体验。现代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是中国哲学在回应西方哲学的挑战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新儒学的价值之一在于对中西哲学的融通、会通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事实上,在今天这个时代,给我国各方面予深刻影响的不…  相似文献   

19.
张传开 《学术界》2004,(3):193-201
从社会根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理论来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 ,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 ,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答时代课题 ,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并注重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立场上存在着根本区别 ,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 ,并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课题 ,因而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转型和超越。固然不能把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型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等同起来 ,但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 ,而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随赫胥黎《天演论》和卢梭《民约通义》中译本1898年的出版,西方哲学的重要著作开始陆续被引入汉语世界,其中也包括许多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著作,如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以及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等等。相比之下,现象学哲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则开始得较迟,并且从总体上看是相对缓慢的。就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而言,早在20和30年代期间,从邻国日本就有相当大一批年轻日本学者来到德国,跟随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学习哲学,并因此而将现象学引入到日本,使它有可能在西田几多郎这样的东方思想家那里引起共鸣①。现象学成为日本西方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