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姚佳  陈丽婷  程铮 《西北人口》2017,(3):121-126
本文阐述城镇化与投融资的影响机制,采取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方法,以2001~2015年甘肃省城镇化率、城镇公用设施投融资与政府财政支出数据为分析样本,实证检验甘肃省城镇化与投融资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与投融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投融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甘肃省城镇化水平,而甘肃省城镇化水平提升也有助于促进投融资发展.最后,提出提高甘肃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大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蔡玉程  刘阳 《人口学刊》2014,(5):105-112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城镇化对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地区间联系弱、城镇化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发展和城镇地域优势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结合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应该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减少制度障碍,提高城镇化质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带动吉林省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明军  周立华  程国栋 《西北人口》2001,(3):57-59,,50,
本文回顾了1960年以来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甘肃省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城镇化水平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对甘肃省人口城镇化的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城镇化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前景不容乐现.最后,就城镇发展指导思想、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形式和户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人口职业结构变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蕾  陈吉磊 《西北人口》2010,31(5):67-70,76
人口职业结构变迁既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及其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结构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迁可以通过人口职业结构的变迁表现出来。本文力图通过1978-2009年江苏地区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对江苏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认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推动了江苏省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又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究了我国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服务业集聚对各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对西部地区的作用大于东中部地区;从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来看,东部地区对城镇化进程影响最大的为服务业集聚,中部地区为经济发展水平,而在西部地区,服务业集聚与工业水平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充分就业,需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二者相互协调.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化路径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可知,甘肃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各产业容纳就业的能力在减弱.为实现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需要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容量分析———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闫倩郭志仪(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一、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转移的理论分析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寓于经济发展的运动中,弄清二者的内在涵义是研究有关问题的必要前提。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化二元结构表现为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城镇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农化和城镇化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问题。本文用广东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有关资料,对1990年“四普”以来广东人口非农化与城镇化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广东人口非农化与城镇化的特点 1.人口非农化速度加快,城镇化速度相对放慢 进入 90年代,广东经济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特别是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的推动下,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了高速有效增长。1980~1990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而1990~1994年则达到了20.2%。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非农产业发展很快,三次产业比重由1990年有26.1:39.9:34.0转变为16.4:50.4:33.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济的发展给人口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人口非农化进程加快,人口城镇化也不断得到推进。1990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1477.31万人,1995年增长至2035.37万人,增加了 558.0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同期由23.51%提高至 29.77%,上升了 6.26个百分点。1990~1995年平均每年递增6.62%,比80年代的4.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重点分析了人口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意识到人口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因此,文章最后提出消除人口城镇化消极影响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口城镇化动态分析模型浅探──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城镇化是一个人口由乡村聚居向城镇集聚,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转化:(一)地域转化,即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镇;(二)职业转化,即由农业转为非农业;(三)生活方式的转化,即由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向城市现代生活方式转化。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城镇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而长期的动态过程。因此,分析人口城镇化的动态过程及影响因素,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探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对加…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人口因素对我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和人口城市化率是影响我国CO2排放的主要人口因素,但从影响大小上看,人口数量变化对发达省份CO2排放的影响大于欠发达省份,而人口城市化率则对欠发达省份的CO2排放具有更大的影响;家庭小型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因省而异,对不同省份,要么没有明显的影响,要么可能导致CO2排放量增加;年龄结构目前还不是导致我国CO2排放量变化的主要人口因素;综合比较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对CO2排放的影响大于人口各因素,产业结构对CO2排放的影响小于人口数量和人口城市化率,而技术进步与CO2排放的关系则显得模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甘肃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弱,就业难问题依旧严峻。此外,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其对应的就业结构的发展集中体现为不协调。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巨大;第二产业并没有因为拥有巨大的就业空间而接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成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但在现有的状况下,未来接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目前出现的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结构性失业。民工荒并不是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自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综合承载力弱、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甘肃应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基于价值网络拓扑模型,以城市群为主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选择依托兰州新区的大兰州都市圈、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河西走廊式和兰乌走廊式发展城市群和依托民族文化风情特色小城镇的点-线-面路径,通过加快制度、经济、人才、社会服务等支撑环境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对产业结构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后,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Chow检验对1978~2005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度与经济总量水平、技术进步程度、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际贸易结构和利用外资情况等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经济总量、技术进步和投资需求在短期内的影响更为明显,说明致力于这些因素的提高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度的进一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高度以1992年为转折点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说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尚海洋 《西北人口》2014,(5):125-128
新型城镇化应该强化产业支撑作用,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动力。本文在宏观比较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现状之后,分析了甘肃省内各市州,特别是临夏州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产业支撑问题,利用就业弹性系数量化了经济发展对于就业人口的拉动作用。通过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系数,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临夏州2016年、2020年的经济发展预期,估算了三种情景下产业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就业人口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香港是全球发达的市场经济体之一,也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之一。本文主要采用香港2006、2001及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产业结构变动历史对香港产业结构变动如何影响收入分配的议题展开研究。本文认为,香港产业结构变动形塑了当前的行业、职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重心和未来发展方向。此外,经由教育途径,香港产业结构知识专业化的特征已日益凸显。由此,香港产业结构不但缔造了当地经济繁荣,同时通过行业、职业、教育等变量对香港收入分配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期望,本研究的开展能为香港产业升级提供绵薄的科学参考依据,以此实现香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收入分配公平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7.
何苑 《西北人口》2005,(2):39-41
作者在分析了农业开发对甘肃生态环境变化的多种影响后指出,生态恶化加大甘肃农业的环境和经济成本,并提出抓住生态建设契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铁军  唐利 《西北人口》2009,30(6):102-105,109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受到各种限制,以至于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本文对宁夏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测度,针对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提出对策以促进农民工群体向市民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