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妇女发展水平全方位提升,经济活动参与权达到历史新高度。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也不断加剧,阻碍女性晋升的“玻璃天花板”现象比比皆是,性别薪酬差距持续拉大,传统性别角色观依然在许多领域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中国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依然任重道远,而数字化进程并未使上述问题得以自行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性别平等具有“双刃剑”作用,在数字化直接创造出大量适合女性就业创业岗位的同时,数字经济部门本身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却日益严峻,两性之间的数字技能鸿沟不断深化,技术替代人力凸显了女性就业脆弱性,组织结构扁平化加固了“玻璃天花板”,而且性别歧视甚至内隐于数字技术之中,成为一种自带歧视意味的数字秩序。总体而言,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行业间的横向性别隔离程度,还是行业内的纵向性别隔离程度,都呈现加剧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仍须依靠“发展”本身来解决。从长远来看,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向女性赋权方面,数字变革拥有无限潜能。未来仍须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平等保护政策体系,完善促进就业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生态,大力发展性别平等化的数字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刊》2019,(1):69-7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显示,虽然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但是女性流动人口的比例却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人口加入流动人口的行列,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为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何解决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在对我国女性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女性流动人口的主要就业特征,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特征三个方面出发,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女性流动人口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序引导我国女性流动人口就业不仅要加快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需提升女性流动人口的自身综合素质,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和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娟 《人口学刊》2001,(6):55-59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女性从事各种职业的比例增长很快,但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的研究表明女性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值小于男性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值。女性的各种职业的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从事体力为主的女性占全部在业女性的绝大多数,女性高就业掩饰了低入学率。社会提供男性和女性同样的就业机会,却是不同的工作和岗位。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们所谈论的性别更多的是指社会性别,它赋予了生理性别不同的社会性质。女性被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就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才能提高其社会地位。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就业状况往往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女性就业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女性个体来说,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是决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妇女就业作为开发、  相似文献   

5.
石燕 《南方人口》2009,24(1):40-48
为了研究老年女性养老经济收入的现状,本文利用《2007年镇江市代际和谐与养老模式实证研究》调查中465份60岁以上被调查者的数据,从社会性别公平的理性出发,阐述了两性在养老保险享有、收入数目及收入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性别对老年人养老经济收入的影响。调查分析证实了社会性别在养老经济收入上的差异及其对老年人养老经济收入的显著影响。为了保证老年女性有充足的养老经济收入,应该大力完善配偶遗属补贴制度、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  相似文献   

6.
灵活就业形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揭示中国灵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灵活就业的发展对女性就业的积极影响即: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了社区就业;缓解了女性家务与工作的矛盾等。而灵活就业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女性职业不稳定、女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女性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灵活就业,制定有关法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性别隔离水平是衡量男女平等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别从总体隔离、水平隔离与垂直隔离、性别类型职业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性别隔离水平的发展趋势和现状进行估计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行业和地区职业性别隔离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地区的职业性别隔离总体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职业间的性别分布变化显著,表现为一方面女性不断向管理层、技术层的职业领域扩张。虽然男性仍在"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具有高权威和高声望的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女性在这些职业中的从业比例大幅上升。后者表明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仍是降低职业性别隔离水平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从农副业人员中解放出的女性主要向商业服务业人员转移,而男性则主要向产业工人转移。这一变化可能是由性别的自然禀赋差异所导致的社会分工不同,而并非受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影响。职业内的性别隔离程度普遍下降,虽然"男性职业"近1/3,"女性职业"几乎不存在,但是女性在各个职业种类中的分布比例基本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国各个省份的职业性别隔离水平差异较大,中部地区最低,东部地区整体偏高,而西部地区的职业隔离水平则呈现出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谭琳  李军锋 《人口研究》2003,27(5):11-18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 ,本文分析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及相应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 ,非正规就业中的行业和职业性别隔离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最重要性别特征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方面的性别差异 ,而且也为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提出了具有性别特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若建 《南方人口》2010,25(2):25-31
根据1982—2005年间的历次人口调查资料,论文描述了25—29岁女性年龄组的就业、职业、教育与婚姻状况,指出急速的社会发展,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给大都市女性提供了不少发展机会,女性的职业结构优化。与此同时,女性也付出了一些成本,如婚姻的推迟和退出劳动力市场成为专职主妇。  相似文献   

10.
第四次信息技术改变了男女劳动市场的绩效,女性在劳动市场的就业机会、职业选择、收入水平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文章采用任务模型,利用CGSS2003和CGSS2015跨年度数据,运用Logit回归和OB(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进行反事实构建,检验技术变迁对女性劳动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在劳动市场就业机会提升源于技术变迁偏向于非常规任务的“女性优势”,即技术变迁偏向增加女性具有优势的非常规职业需求,从而带来女性就业机会和劳动市场绩效提升。同时女性在获得更高收入上仍与男性存在较大差距,说明男女“同工不同酬”以及企业偏女性雇佣对女性剩余的侵占。反事实构建发现高等教育女性就业比重增加并不能完全解释女性在劳动市场的崛起,这展示技术变迁不仅直接提升女性劳动市场的地位,而且还间接提升女性的教育回报率。研究创新之处在于从技能需求视角对比不同性别劳动市场绩效的差异,强调技术变迁带来的男女就业机会的收敛趋势。文章从技术变迁的视角解释女性在劳动市场的崛起,审视女性劳动市场就业地位的上升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对智能时代劳动力全面发展和人才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妇女就业现状和就业对策研究—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女性在劳动就业市场上面临诸多限制,就业弱势地位十分明显,促进农村妇女就业是社会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个区(市、县)2000份调查问卷表的分析,结合座谈和实地调查感悟,对成都市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农村妇女的就业现状、就业障碍和就业意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成都市农村妇女充分就业的三大政策、制度和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过程并不稳定,特别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国外都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更多地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以期通过在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干预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无疑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女性就业状况是衡量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渠道多元化、行业的逐步拓宽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新的领域,但是女性就业目前仍然存在着众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抱怨女性就业人数和比例下降,女性职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十一五”期间成都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规模与现有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就业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明确了成都市实现充分就业的难点在于劳动力市场上大量的劳动力供给与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为此,较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若干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女性职业发展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业成功是职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新时期女性职业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包括女性职业发展的停滞、职业生涯的中断及职业厌倦等三个方面。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分析女性职业发展困境背后的原因,以期为促进新时期女性职业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理论参考。造成女性职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思想观念、教育、劳动力市场、工作组织及女性角色冲突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条件下女性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阐述入世对中国行业和产业的影响入手 ,分析了中国女性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同时 ,在揭示中国女性人力资源素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女性人力资源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提出的基本逻辑假设是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流动对农村女性性别观念是否有影响;二是这种影响是否显著。将农村女性分为"流动"和"未流动"两组,并对社会性别观念问题结果数据做了交叉表分析和均值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成立。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主观因素等方面进一步验证了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观念转变具有多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 ,人们所谈论的性别更多的是指社会性别 ,它赋予了生理性别不同的社会性质。女性被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而女性就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 ,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 ,才能提高其社会地位。从整个社会角度看 ,就业状况往往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而女性就业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女性个体来说 ,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 ,是决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妇女就业作为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方面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代工厂女工的出现是对传统性别秩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就业行业对性别工资差异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根据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Appleton分解法实证分析农民工行业分布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男女农民工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业隔离,相对于男性农民工而言,女性农民工较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薪行业工作;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既包括行业间所产生的差异,也包括行业内所产生的差异,其中主要是由行业内男女不同酬和行业间进入时性别歧视引起,行业隔离所产生的性别工资差异能解释总差异的23.2%.  相似文献   

20.
庄渝霞 《南方人口》2006,21(1):41-50
目前学术界对出生性别比偏高原因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出生婴儿性别次序先后与下一孩次性别关系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和女婴存在漏报、瞒报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本文在对三大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先从生物学、计划生育政策、医学技术三个方面,而后从性别偏好,最后从女性地位低这三级递进的层次,推演和探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从而明晰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终极原因在于女性地位低这一事实。并努力从女性地位、男性偏好以及出生性别比三者关系上构造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