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型移民的社会适应优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常花  朱力 《南方人口》2008,23(4):30-37
"知识型移民"是指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相应知识技能,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流动,以在新的移入地为定居目标并定居一年以上的迁移人口.在知识型移民的社会适应过程即基本生活适应、发展满足适应和文化心理适应中"才识"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知识型移民社会适应的主要优势."才识"对这一群体社会适应发挥作用的机制依托于知识型移民自身的客观条件、主观心理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这三类因素.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流动与跨区域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流动特征的分析,认为长期以来京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充分享受了对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吸纳的聚集效应,但是由于行政分割,生产要素的扩散作用却被弱化,没有起到中心城市的作用.文章认为,构建京津冀城市圈区域与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核心任务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并提出"四步走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京津冀城市群非农产业就业机会;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以"三个集中"谋求聚集经济效应;为广大乡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实现人口转变的双重变迁进程中,高城市化、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城市就会出现替补迁移的需求以实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根据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聚类,得出39个替补迁移型城市,并通过与其他三类城市的指标对比发现,替补迁移城市存在工业经济突出、第二产业优势明显、总体经济实力雄厚、教育科研实力强大、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亟待提高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人口空间集聚是宏观社会经济政策导向下的社会流动过程,也是基于个体理性决策的人口迁移后果。空间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演化",人口空间结构变化会带来社会关系和权利结构的演变,大规模人口乡城持续迁移带来中国乡土文化的凋敝和现代城市文明的繁荣。社会关系的排斥源于社会权利的缺失,权利贫困引致社会贫困,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致使农民工无法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城市。文章基于城市权利的视角,提出城市公共治理的目标是赋予新移民平等的身份、公正的待遇、不歧视的就业、稳定的住所及体面的生活;保障其在城市公平获得生产、劳动、消费、进入、参与的主体性资格;同时,拥有平等获取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主体性权利,从而在主体构成、主体资格和主体能力等方面实现城市权利的一致性,通过机会的平等、过程的平等,逐步实现结果的平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与人口疏解研究——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大城市功能准确定位被认为是破解"城市病"的一项良策。以北京为例,从城市功能结构入手,在分析其城市功能及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探究特大城市功能布局在疏解人口规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病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北京政治功能较为稳定,经济功能明显增强,文化科技功能有所减弱。北京各区县实际发展不符合城市内部主体功能规划、政府投入偏差等原因加重了城市功能调控人口规模难度,因此,应该促使城市发展与其功能定位相符,减少核心功能区在经济功能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尊重市场机制对人口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才有利于缓解特大城市的"城市病",达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芬  赵海霞 《南方人口》2003,18(1):18-22
中观的社区人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社区一元性特征的基础之上,在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城市社区的二元性特征显著.城市社区成员,包括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在经济条件、社会交往以及文化和社会心理上的二元性使社区流动人口的生育具有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通过社区进行人口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应该认识到城市社区的二元性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区一元化发展,从而控制流动人口的生育,完善社区人口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7.
城市人才环境能反映城市人才建设水平,影响城市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人才。而城市人才环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庞大复杂系统。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构建人才环境指标体系,包含经济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及政策环境4个维度下17个指标,通过专家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人才环境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经济环境指数鄂尔多斯市第一,生活环境指数鄂尔多斯市第一,文化环境指数呼市第一,政策环境指数包头市第一,人才环境综合指数包头市第一,并进一步提出三个城市环境比较弱势方面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的流向选择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刊》2019,(6):64-7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的人员构成趋于多元化,特别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在不断增加,与普通流动人口相比,该群体在劳动力市场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及更强的竞争力。在新时代人才竞争背景下,新生代高学历群体已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作为年轻的创造性阶层,其未来流向选择对促进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提升国民收入水平、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流入地进行分析,发现该群体在流入地选择上主要集中于京津冀、江浙沪、粤闽桂、川渝黔、晋皖豫等五大区域。基于二元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理论,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本文从个体、流动与经济层面分析这一群体的多维特征及各因素对高学历流动人口流向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因素、流动因素及经济因素均对该群体流向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家庭人口数对流向选择影响程度最高,户口性质其次。性别对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的流向选择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较弱;流动范围对京津冀和江浙沪地区流向选择影响最显著;经济因素对于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流向选择的影响尤为显著,经济发达、月收入高的区域对于人才具有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9.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以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识别收缩型城市,揭示其人口结构特征,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我国“七普”期间城市收缩时空演化的新趋势、新格局与新特点。研究发现:城市收缩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并存,且收缩型城市呈现出更加明显的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短缺趋势,收缩型城市的人口问题与异地城镇化问题交织,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我国人口收缩型城市数量增多且收缩强度增加,收缩区域呈现扩散态势,城市收缩重心与人口分布重心偏移趋势相异;城市收缩在向外扩散的同时在空间上还具有集聚特征,同时区域间的人口分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口收缩型城市呈蔓延式扩散的内在动因。基于以上,文章认为:收缩型城市需“开源”与“节流”双策并施,从要素积累的增长模式转向以改善经济效率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抑制人才流失,通过兜底性保障政策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过重问题;面对收缩型城市的扩散趋势以及人口越发集聚的分布趋势,可以通过做大做强都市圈实现抑制城市收缩现象的蔓延和人口的过度集聚;区域均衡发展是缓解城市收缩蔓...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球化和市场化影响下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巨变.以长三角新一线城市苏州为例,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方法,对城市社会区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苏州市社会区主因子有外来人口因子、知识分子因子、退休人员因子、城市住宅因子、农业人口因子、城市老城区贫困因子等六个因子.苏州城市社会区分成工薪阶层集中分布区、城郊农业人口聚集区、退休人口聚居的老城区、贫困人口聚集的城市中心区、外来人口集中分布区和高社会经济地位人口聚居区等六大社会区,社会空间整体上呈现"圈层+扇形"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安全阀机制与贫富差距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已是一客观不争的社会事实。社会安全阀机制则起着调适贫富差距的作用,从而缓解了贫富差距所可能导致的利益和社会冲突,维持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立足于贫富差距较大的客观现实,着重对现有社会安全阀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健全和完善相应社会安全阀机制的基础上消除较大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2.
郭庆 《西北人口》2017,(5):58-64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对于化解农民工老年生活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研究认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并利用二项logit回归模型,基于社会外部结构和个体自身结构的双重结构,考察促使参保意愿向参保事实转变的实现条件.研究发现,农民工能否实现从参保意愿到实际参保行为的跨越,一方面主要受缴费水平是否合理、用工环境是否完善、群内社会互动水平等外部条件制约,另一方面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居留时间、收入水平等自身条件有关.这对于调整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瘟疫对人口的影响一直是史学界比较缺乏关注的问题,而史籍中的一些笼统的记载以及近年出现的探索性研究似乎显示,瘟疫是中国历史上影响人口发展最具威力的"冷面杀手".情况究竟如何?笔者通过对发生在清代江南的一些瘟疫个案的考察,认为对清代江南瘟疫带来的人口损失率不宜估计过高,在疫病模式比较稳定的时期和地区,尽管瘟疫发生的频率较高,但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并非举足轻重,至少不会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经过了较长的过程,苏联时期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的因素有四1.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供应问题、对中亚的投资,地区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等经济活动.2.社会因素,社会的直接号召和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气氛,以及俄罗斯化政策、卫国战争、大垦荒运动等使俄罗斯人迁往中亚.3.民族因素,俄罗斯人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民族,而当地居民却不愿或不能迁居到城镇去.4.无语言障碍是俄罗斯人迁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国家和西部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的人才政策。然而,这些公共政策在极大促进西部人才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外部负效应。矫正这些外部负效应已迫在眉睫,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belief that America is a ?young' nation is widely held by many individu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ly, individualism, self-reliance, and an orientation towards youth have been cherished values reflecting...our national heritage and tradition dating from the 18th through the mid-20th century. However, America is no longer a ?young' nation. Rather, we are an ?aging' population, as we show in our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or structural) lag' is discussed in two different contexts: first--the context of the aging family; and second--the context of ethnic/racial minority groups. Finally, some of the relevant public policy responses to aging are described. We look at government programs in four major categories, namely, (1) income; (2) health care; (3) social services; and (4) housing."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返贫人口特征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开发,经过七年艰苦奋战,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返贫现象却十分严重。陕西省的返贫人口大致有五类,返贫的根源是人口增长导致生态失衡、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素质偏低、人口产业结构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与相关分析、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成就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弥散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延缓型和排他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二者之间;(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关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应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肖绍博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6):1-6,29-32
e时代悄然而至,没有大革命的激昂,没有大萧条的阵痛。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人关心e时代,讨论e时代,参与e时代的决策,不仅大有必要,大有可能,而且已是时代的必然。本文试图对e时代的缘起、趋势、物质基础和社会特征作一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339名已婚妇女生殖卫生普查资料分析,了解了兰州战区内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提出了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重点的生殖健康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