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优势甚多,但其整体的落后性事实决定了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决不仅仅是改良性的转换所能完成的,必须借鉴西方思维方式,与现代世界文明接轨,并在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从传统思维的普适能力上求突破,从开放性上找出路,在实践方式优化中求发展,使思维的现代化能够在中国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勃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训诂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现代化转型。反观其现代化历程,中国训诂学在民族化、现代化道路上曲折前进,应正确看待这一历史进程。中国训诂学要在现代与传统、外国与本土的纬度上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并将现代意识、思维方式与民族精神、形式结合起来,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训诂学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典型的亚细亚文化发展的理性积淀物,重人际、重伦理、重名轻实,带有显著的模糊性、封闭性、内向性、单向性特征,总体上与现代思维方式格格不入,必须彻底改造和转变。实现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才能逐步完成。  相似文献   

4.
90年代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逐步发育完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中,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必然会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不断变换空间和色调的生活画而。面对这一切,传统的思维方式已感力不从心。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人,现代化的人需要现代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克服僵化思维模式的影响,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思维方式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评价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西化论”的历史渊源、思想本质及其影响。认为其进化论的历史观、科学主义的价值观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的封建斗争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全面反传统”的极端文化批判态度,滋生出民族虚无主义的消极思想;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西化论”是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6.
40年来的实践愈益他人们意识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已成为重要课题。只有以科学的思维方式透视新的实践,方能减少探索中的失误,从而给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认识上的保障。然而,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把中西传统思维方式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清醒而客观地权衡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利弊,以便适应历史潮流的冲击,构建出富有活力的时代智慧。基于这种考虑,笔者试就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命运王南氵是市场经济的兴起,使上半个世纪激烈争论过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以往的“整体论文化观的思维方式”已不适用,应代之以“文化分层论的思维方式”。因此,作者从分析文化的层面性结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丰富而深刻,是新时代新征程理解把握二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人民至上的立场原则、和谐共生的思维理念上建构起彼此相契合的同一形态;就实践逻辑而言,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和建设之路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确立了批判继承、守正创新的辩证思维理念;就价值逻辑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根”“魂”渊源的内在关系,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展示中国气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方面的独特价值作用,向世界传递当代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文化自信与自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训诂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现代化转型。反观其现代化历程,中国训诂学在民族化、现代化道路上曲折前进,应正确看待这一历史进程。中国训诂学要在现代与传统、外国与本土的纬度上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并将现代意识、思维方式与民族精神、形式结合起来,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训诂学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需要是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应从全球化这一时代特征出发 ,并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及西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维方式进行参照 ,并在扬弃的基础上建构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思维的法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思潮是一种文化潮流,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推毁性和建设性双重质素.法制现代化是从传统人治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价值--规范体系的转变,面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汇的历史境遇,我们应正视后现代思潮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探寻在思维层面与价值层面上理性批判.对现代法制的解构与重建,从转型期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前现代与现代思维的基础上吸收后现代思维--方法论之精华,把握后现代法学思维转型的走向和法制现代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3.
因果共识性是指人们经由习惯性的经验认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心理。区域性的因果共识形塑了现代化的区域模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创新。万物有灵论、巫术说、“集体表象”说是人类学研究中对因果共识性的最早表述,有着追溯制度模式原始起源的意义。社会学上研究,无论是迪尔凯姆、韦伯,抑或是帕累托,都是这样或那样地与探讨西方现代化模式相关的。亚洲模式的现代化是在与西方模式相抗衡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不能排斥社会主义的传统与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因果共识。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的Ereignis之思作为诗意的哲思深刻地批判了西方传统思维的方式,但从入思方式上仍然是西方式的,可是同样感受到了"天—人"的人生境界,在思之结果上显现了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因此,在根本上体现了东西方思维的巨大差异与中西传统文化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5.
新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世界正发生着从“旧全球化时代”向“新全球化时代”转变。由于新旧全球化在产业轴心、结构特点、内在张力、控制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决定了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时空结构,即处于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是在全球后现代氛围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因而既不是传统工业文明意义上的现代化,也不是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工业文明”意义上的“后现代化”,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现代化”。在新全球化时代,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因素经常在同一时空中集中展现,因此,21世纪的中国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种种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关键是哲学思维方式不同。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即哲学关注的对象、关注对象的方式、关注对象的意义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探析,概括出整体思维、直觉思维、践履思维三个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特征。  相似文献   

17.
当今,整个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思维方式更新的任务。但是,未来是历史的延续,创新势必受到传统的制约,惯性巨大的传统思维方式已经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构成了我们现代化过程的深沉的历史背景。在此情况下,把中西传统思维方式加以历史上的横向比较,对于我们清醒而客观地估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在新的挑战中积极汲取新的力量,创造出更有活力的、新的时代智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8.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19.
象思维是与源自西方的概念思维截然不同的中国传统思维的主要形式。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全面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文化,也包括其产生的思维方式。经过一百多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已经西化了,现代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时使用的也是西化的思维方式。由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使用这种西化的思维方式严重地误读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方法论上实现自觉地摆脱西方思维的影响,成为正确理解中国传统的前提。因此,必须终止概念思维,进入象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追求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形成的,但西方社会的矛盾又使近代启蒙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相联系,形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命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扫除了现代化的政治障碍,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但计划经济又使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不相兼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改革开放启动了现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思维方式转变;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传统理想创新相结合,使之扎根于中国现代化实践中;以人为本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