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为发端,以实证和比较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分化、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在产业结构层面的表现以及中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早期商务印书馆(1897-1937)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中有着先行者与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在图书报刊印刷、出版、发行以及电影、唱片、教育产业等诸多文化产业领域都创立了多个"第一",它建构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多元业态共生的局面,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总体格调,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形成。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视域看,它不但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先行者,而且还是现代文化产业"中国化"发展的推动者、见证者,它证明了现代文化产业只有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才有发展前景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世界合作共赢之举,自然也就給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全球经济持续下行,沿线部分国家经济欠发达、认知偏差、政策限制、文化差异、盗版严重、社会不稳定,中国国内部分区域文化产业欠发达以及文化产业人才规模小、质量欠佳等问题,对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围绕这些挑战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分批次、分阶段"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2021年是中国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2021年文化产业学术研究整体呈现如下特点:"十四五"文化产业成为新热点、后疫情时代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研究持续升温、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备受关注、乡村文化产业引人注目、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依然受到重点关注、文化产业治理研究逐渐增多、文化产业学术会议呈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趋势、学术期刊尤其是重点核心期刊对文化产业愈加关注。2021年共出版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著作、蓝皮书等约220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588篇。"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乡村文化产业、文旅融合、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化产业治理等议题和领域受到学界的关注。文化产业基础理论、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企业和园区、文化产业政策、地域文化产业是2021年度文化产业研究的主体,其中文化产业数字化成为学者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元宇宙引起广泛热议。文化产业年度报告成果形式以蓝皮书为主,内容更加规范;学术会议紧跟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学术期刊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前沿研究成果,更多地开辟文化产业专栏。未来文化产业专家学者需要重点加强和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以"文化+"为代表的"跨界融合"理念逐渐兴起,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这一理念是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的一种新战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这有利于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能够大幅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有效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活力。可通过扭转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强化"文化+"发展统筹谋划,探索"文化+"具体融合方式,优化"文化+"服务平台等途径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必须深刻领会当下的现实语境,切近时代的文化发展特点,清晰它的"中国特色"以及与国际惯例的"错位"。依托数字化技术在"文化+""+文化"的相互促进下,以创意引领实现(跨界)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在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中培育了新动能,提升了追求文化精品的自觉,使文化产业发展超越了地域和行业壁垒,强化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存在,以文化创意为轴心的分化与竞合运动,重构了中国文化发展地形图,提升了中华文明的质地。  相似文献   

7.
把"艺术原创与价值实现"作为一个高峰论坛的主题,在这几年的文化产业论坛中是不多见的,它切中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原创不足,由此可见深圳大学在思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独特的思维和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里,文化自觉成为时代的要求。文化自觉的实质是自知、自主。文化自觉的最高境地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文化自觉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渗透着,呈现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近年来,国家很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要在国际上竞争离不开文化产业,要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近十年里,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亦属罕见。中国文化产业不懈前行彰显了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但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现代化"之显态表征的"文化产业"即文化的产业化,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与信息为主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其经济价值源自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在学理上经历了从一种批判性的概念到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历史文化现象递嬗的过程,但其本质特征依然可概括为"包容性"、"博弈性"、"创新性"、"风险性"和"霸权性"五个方面。西方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反思给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在竭力研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必须同时发育"公益性文化事业"。唯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扶持,互补前行,滥觞于"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有实质性进步,我们也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0.
佛山市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山具备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基础,有能力也有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佛山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研究制定佛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大集团,实施产业创新战略,进行市场运作和品牌整合,加强营销创新,建设"数字化、人文化"的产业特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具有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典型特征,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突出。资源型文化产业是利用文化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的主导门类和产业类型,其特点是投入少、风险低、回报快,并且同旅游业形成相互带动的关系,比较符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中,存在着热衷于打造人工文化景观和文化复制物的做法,满足人们廉价的审美需要,而对真实形态的文化资源利用重视不够,体现出较强的政绩色彩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我国应走出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推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但与世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势地位,文化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创新能力不足,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文章通过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融合创新改变了我国文化经济、文化产能的发展格局,为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传统文化、媒体科技、法律政策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打造我国文化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文化投资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比文化投资更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从促进文化消费需求入手,通过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简略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相关表述及精神,分析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得出后十八大时代,我国必须致力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文化产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用创新精神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年来文化产业崛起的历史原因以及文化产业领域"一哄而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名不副实"的种种现象作出批判性分析。指出转型经济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多重性:一方面新技术的世界性传播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多样性的文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唯GDP"的价值标准又遏制着民众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阻碍着一系列就业机会的创造;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将带来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将使得民众精神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并涌现广泛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将受到传统产业观念与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文章着力分析文化产业崛起所创造出的崭新的商业逻辑与传统产业的矛盾现象,提出了转型经济条件下"传统产业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趋势以及克服转型经济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危机的诸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泉州获得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迎来了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机遇。泉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是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门类丰富;弱势是文化资源静态展示多于开发利用,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感;机遇来自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泉州在“东亚文化之都”终审会上的承诺;挑战在于泉州旅游区位优势将慢慢失去。泉州应抓住建设东亚文化之都的契机,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拓文化旅游客源市场,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旅游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日、韩等国家在经济危机后,靠文化产业带来的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实现了向文化产业大国迈进的目标。同样,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主要表现在:金融危机刺激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催动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凸显文化产业优势、金融危机下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态势发生新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拓展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等措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党中央和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十大类型:确立文化产业合法性和战略性地位政策;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政策;鼓励多种资本并存的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政策;优化文化产业组织政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政策;文化产业指标体系与统计政策;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政策;文化产业对外开放政策。这些政策类型内容丰富,系统性、创新性强,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大量涌入文化产业。从我国已有的文化产业外资利用政策与法律来看,基本的价值取向比较模糊:一方面鼓励外资的进入,另一方面对外资进入又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应当明确积极鼓励文化产业利用外资的基本导向,同时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衡量这种必要性的标准是我国入世议定书中有关文化产业开放的具体承诺和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