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萝卜会·元宵山会是青岛市春节期间第一个重大的民俗节日,活动期间举办的文艺展演、民俗表演、趣味比赛等文化活动,深受岛城人民的喜爱。摄影大赛已成为萝卜会·元宵山会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由市北区文化局、青岛市民俗学会承办的2010年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精彩瞬间摄影大赛中,来自全市各界的摄影爱好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续写着稍纵即逝的历史,这也正是主办方的用意  相似文献   

2.
《青岛画报》2011,(5):73
2011年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精彩瞬间"摄影大赛,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下圆满结束。近千幅作品充分展现了民间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表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对中华民间民俗文化积极关注。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了"岛城新春第一节"——萝卜会·元宵山会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3.
本埠要闻     
正2月24日,"走进新时代、文化大踩街"暨咬春活动——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隆重启幕。此次"大踩街"活动,有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舞龙舞狮、锣鼓等多种传统民俗表演。近40多支文艺团队在长约200米的林荫大道上巡游表演,到达中心广场舞台后,21支队伍进行展演。在中心广场舞台正对着的108级台阶上,则分布着6只锣鼓队,同时进行热闹欢庆的表演。开幕当日,围绕萝卜举行的"咬春"活动和萝卜雕刻大赛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张靓丽名片,深受市民和来青游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2006年初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了中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同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展览和“名录”公布产生影响的深入,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发关注。“名录”中,辽宁省有包括“岫岩玉雕”在内的22项被列入,此举为这些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希望。岫岩玉雕艺术远袭古红山文化之遗风,中承宋、元、明、清艺术之余绪,近得“京派玉作”名师之真传,新收苏、杨巧匠之工艺,博采众家之长,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达到了象征、灵动、天趣、工巧的和谐统一,进入了观赏和实用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5.
汪海峰 《社科纵横》2012,(11):71-73
西北“花儿”按地域可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陇中花儿”三大类。不同于“河湟花儿”、“洮岷花儿”较为热闹固定的民间展演活动,“陇中花儿”现在没有演唱会,“陇中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传唱的人日渐稀少而濒临失传。近几年,在陇西县搜集到的陇西山歌就有两百多首,不但证明了“陇中花儿”大量存在于民间,也以此证明了陇西是“陇中花儿”的重要传唱地。陇西山歌使用当地方言、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了下来。同所有的山歌一样,陇西山歌与陇西方言也是密不可分的。限于篇幅,这篇文章不专门讨论陇西方言,只想以陇西山歌里常见的方言土语为例,分析这些词汇所传达的特殊情感以及民俗生活点滴,至于整体陇西方言背后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则有待于方言学者来考证研究了。  相似文献   

6.
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繁若星河的珍贵文化遗产,包括以物质形态保存下来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也包括主要通过“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辉煌灿烂,异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7.
潘彬彬 《社科纵横》2013,(12):122-127
近年来中国众多博物馆开始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责任,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取得一些共识、经验和方法。本文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介绍、分析了该馆开展保护与传承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在调研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该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一系列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理念、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辽宁鼓乐,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原生态民族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辽宁丰富的民俗活动赋予了辽宁鼓乐以生命。艺人们用鼓、唢呐、笙、管子、锣等乐器表达着人们心中的悲喜哀乐,演奏  相似文献   

9.
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发展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发展和创新,海云庵糖球会从最初的民间庙会,逐步发展成为了胶东地区乃至全国人气最旺的民俗节会之一,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十大民俗节,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今年,青岛已经迎来了第21届海云庵糖球会。今年  相似文献   

10.
栾芳 《今日辽宁》2011,(4):72-74
2011年6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煤精雕刻传承人程彬携徒弟程思源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1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带去了《广目天王像》、《自在观音像》、《渔归》、《瑞兽梅瓶》、《天女散花》等作品参展,让观众领略到煤精雕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展示了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活态人文遗产”这一术语来概括至今仍然活在民间的的乡土文化遗产,既包括目前仍在使用的民具器物、乡土玩具、民俗工艺品等具有较高文物和艺术欣赏价值的有形文化遗产,又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等民间口头传承和民间舞蹈、民俗仪式以及乡土游戏等行为传承。语言尤其那些正在面临消逝的民族语言和地方语言也可以列入“活态人文遗产”的保护范围内。由于此类“活态人文遗产”的评价、认定标准较模糊,与“故态”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方法相比,活态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方法更为复杂,其中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方式逐渐被各国所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2.
, 《今日辽宁》2012,(6):136-137
渊源千载,沧桑百年。桓仁有着丰富的历史和鲜明民族民俗特征。2006年,流传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的朝鲜族舞蹈《乞粒舞》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乞粒舞源于祈求农业丰收的民俗活动,是农乐舞的一种,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形战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  相似文献   

13.
日本山形县流传的民间“番乐” ,是在举办庆典、神事与佛事活动中所表演的古代民俗艺术 ,属于日本传统民俗“芸能”的一种。它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 ,具有很浓的宗教信仰特色 ,目的是提高祭祀活动的祈祷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日前,"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300余件(组)木偶艺术作品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木偶头雕刻"的艺术神韵与文化内涵。展览将持续至4月6日。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氏家族木偶  相似文献   

15.
邝宪平 《创新时代》2011,(10):74-75
2005年,由张艺谋执导、张伟平制片、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主演、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发行的影片《千里走单骑》曾名噪一时。在影片中,作为故事主线的“云南面具戏”,其实是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安顺地戏”,它曾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电影播出后,贵州省安顺市文体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丰富的民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醒 《社科纵横》2006,21(8):130-131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在民俗活动中发展的。中国古典哲学是民间美术造型的理论基础,民间美术造型通过民俗活动传承哲学思想。民间造型艺术传承具有家族的、民族的、宗教的、地域的特征,民俗活动是主要的传承方式。民族、地域、古今、中外差异形成了我国造型艺术审美的丰富性和艺术风格多样性,同时讨论了中外交流和传统保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加之互联网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诸如博物馆一类的公共文化场所的客流量不断攀升,文创产品作为吸引消费者、传播知识、展示历史的载体,对激发博物馆的发展活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俗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中的“小众”,一般以集中展示某个地域的生产生活习惯、民间习俗、民间手工技艺等为主要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生力军。相比主流的博物馆,在文创产业发展方面,民俗博物馆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诗歌在探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牛郎织女传说中,无论是在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研究,还是对牛郎织女传说以及推动各地民俗活动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诗歌的历史文化传承作用,借鉴这一文学形式,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东桓仁的朝鲜族舞蹈乞粒舞,渊源千载,沧桑百年,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民俗特征,2006年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第三代传人金成龙介绍,乞粒舞在桓仁横道川、六河等地盛行已逾百年,以家族传承的形式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0.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传统音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切入点,对当前传统音乐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