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文化精神,是指思想文化中带有普遍性、指导性和内在性的一些观念。在文化精神上,曹国藩迈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蹒跚步履,开始了由古代文化精神向近代文化精神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不尚独尊,博取众长;(二)经世致用,务实变通;(三)理势并审,思御强敌;(四)师夷长技,谋求自强;(五)立足实践,重视人为。作者最后分析了曹国藩这种转变的原因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晚年,面临外侮内患,常思疗救之策。他承继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以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派遣幼童出国留学等行动实践之。由曾国藩招募人才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用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制造轮船、大炮等,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幼童出国留学计划的实施,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才,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曾于当时能看到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挽救危亡的举措实施之,不能不说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与近代军阀制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命题,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变革的重要学术枢纽。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曾国藩创建湘军在源流上的特点、湘军幕府在组织上的特点、湘军对近代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逻辑与历史的勾勒。相对于曾国藩建军、治军与战略战术这几个传统的研究板块来说,该主题的研究是曾国藩军事思想研究新的"增长点",成为了解读近代中国军事制度变革的历程与基本规律的重要历史命题。但在研究的视角、深度与立意上尚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军阀割据的始作俑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做为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的重要人物,其行为和思想对清末民初出现的军阀割据局面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本文试从湘军的创立及强大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虽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家,但他的著作和社会活动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如"经世"教育,"师夷智"教育,"勤、仁、谦、立"教育,"勤敬、严绳"教育等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鼻祖。他所组建的湘军“赤地立新,特开生面”,走出了传统团练的窠臼;“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大胆改革传统兵制;“以礼治军”“勤恕廉明”,加强对军队的思想教化和控制,这些措施开了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教育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被迫改革的教育.清朝政府改革教育的步伐与列强侵我中华在时间上是大体一致的.其目的是维护王朝的封建统治,中体西用是其核心思想.文艺理论教育是"西学"侵入的结果,从此有了从内容到形式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文艺理论教育.其文艺思想有明显的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性特征.正是这一点,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我国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鸦片战争爆发后,社会形态发生了广阔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从社会经济到社会政治,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到社会文化。其中,西方教育形态的输入,传统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教育制度的形成,旧教材的丢弃,新式教科书的产生,正是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结果。在我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和新式教科书产生之前,传统的教育制度使用的教材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启蒙识字性质的,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千家诗》、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作为近代教育家,早期曾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改革,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洋务运动期间,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甲午战后,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近代教育思想,并认识到建立新学制的重要性,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活动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代镇江教育与近代镇江经济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镇江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了镇江教育的近 代化,而近代镇江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又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经济的衰落、资金的短缺等因素使得近 代镇江的新式教育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教育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由于近代镇 江教育发展不充分,极大程度上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近代镇江教育的落后是经济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我国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鸦片战争爆发后,社会形态发生了广阔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从社会经济到社会政治,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到社会文化。其中,西方教育形态的输入,传统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教育制度的形成,旧教材的丢弃,新式教科书的产生,正是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结果。在我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和新式教科书产生之前,传统的教育制度使用的教材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启蒙识字性质的,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千家诗》、《幼学》等;另一种是应科举考试的,加《四书》、《五经》、《史鉴》、《古文辞》等。这些教材都是文言文写成,文字艰深,儿童读不懂,知识面窄,内容陈旧。再加上当时的教学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独特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渊源于传统文化与家训祖规;西方文化与湖湘文化;师友砥砺与丰富阅历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试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国藩的政治、军事、外交、人才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均有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其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以及教育原则与方法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思想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生平治学领域宽广。本文主要论述曾氏看重经学、最重礼学以及发明《四书》义理等三个方面的思想与贡献 ,曾氏称得上“经学家”。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与贼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 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反复对一篇文章高声朗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很长时间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可以入室行窃。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把一篇文章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要比曾国藩聪明,但是他只能做贼,曾国藩却成为连毛泽东都钦佩的人。因为贼人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曾国藩与小偷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起点。它首先从军事工业开始,表明它必须得到握有实权的封建官僚的支持与提倡。本文对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与洋务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指出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正是在他的支持和领导下,洋务运动在军事工业中广泛开展。军事工业又推动了民国工业的发展,由此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关系,它们日益否定着旧的生产力和旧的生产关系,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8.
张百熙(1847—1907),字冶秋,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土,早年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是中国近作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既从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解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同时又身体力行办学堂来振兴教育事业。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这位教育家的研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与近代历史教育刘硕章太炎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资产阶级历史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与实践者。在他的一生中通过讲授历史启迪广大青年的心灵,曾于1908年、1913年和1935年三次创办国学讲习会,主要讲的便是中国的历史与文比。可以说,关于历...  相似文献   

20.
一、张之洞在清末全国性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教育制度沿袭宋明以来的传统,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以科举为取士之法.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国家面临“世变之亟.论者谓科目人才不足应时务,毅然罢科举,兴学校.采东、西各国教育之新制,变唐、宋以来选举之成规.前后学制,判然两事焉.”自同治元年(1862)京师同文馆开办起,清代开始创设近代教育,但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各地只有零星的新式学堂建立,尚没有全国性的系统的新学制.这可以看作清末近代教育的“萌芽期”.“庚子国变”以后,以慈禧为首的清廷为了修补濒临崩溃的统治机器,发布实行“新政”的上谕,而改革旧式教育制度是这个“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