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况周颐词学文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克强 《文史哲》2005,(1):97-102
况周颐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 ,其词学论著除《蕙风词话》之外尚有《香海棠馆词话》等十余种。《蕙风词话》是在其他词话的基础上编定的 ,况周颐改变早期各种词话无主题、无次序的状况 ,根据主题的需要设置理论框架 ,对各种词话加以取舍、编排和改动。况周颐《蕙风词话》之外的词学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丰富了况周颐的词学理论 ,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 ,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推尊词体:况周颐词论的主导思想杨柏岭清末民初,词学一时成为显学。“清季四大词人”①更是鼎力彰扬。他们或是整理校刊词集;或是点评批注。而唯有《蕙风词话》的著者况周颐对推尊词体的思想,给予了系统化的理论总结,饮誉当时。谭献说他“锐意为倚声之学”②。黄孝纾...  相似文献   

3.
读《蕙风词话》漫记冯波丁《蕙风词话》是晚清词坛四大名家之一况周颐的一部著作。作者以绝大部分篇幅评点历代词人的名章俊句。同时对作词的甘苦,以及创作的体会,也有亲切的叙述。在读《蕙风词话》过程中,感到作者有些观点是难以令人苟同的。现漫记如下。一、关于词的...  相似文献   

4.
《词学渊粹———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一书从创作、理论、批评,鉴赏诸方面全面审视,评介了《蕙风词话》,高屋建瓴,全面而深刻,发人所未发。张利群是搞文艺学的,由文艺学介入词学领域,有可能对古代词学史了解不深,从而影响研究的质量。本书作者却对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5.
若论王国维和《人间词话》,世人没有不知晓的;但若论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语》,知晓者就寥寥无几了。与王国维同时的况周颐,在晚清词坛上被誉为“盟主”,“清秀四大词人”之一;其《急风词话向《人间词话癌晚清却名垂一时,被誉为“清末三大词话”之一。但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话》的研究。笔者近来喜获孙维城、张传信著《况周颐与惠风词话研究)一书(黄山书社,1995年5月版),信有巧遇知音同道之威。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家论;“况周颐:人生与心灵的痛苦历程”,从况周颐的生平简历入手分析了他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6.
读金词札记     
《蕙风词话》误引董西厢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载金董解元“哨遍”词云:“太皡司春,春工着意,和气生暘谷。十里芳菲,尽东风丝丝,柳搓金缕。渐次第,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涨生烟渚。九十日光阴能几,早鸣鸠呼妇,乳燕携雏。乱红满地任风吹,飞絮濛空有谁主。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初夏永、薰风池馆,有藤床冰簟纱橱。日转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自面世以来。早已成为显学,其于当世词学地位之盛者,无过其右;然王氏词话虽有得易简之趣,却不免伤于质直,至其所标榜之境界说,亦非其所拈出,此前辈学者乔大壮、黄墨谷、饶师宗颐等先生早有平议。而况周颐之《蕙风词话》,其初刊行时,亦曾广为推崇,惜其后则日渐湮没。笔者认为,此或与民初胡适、陈子展等人之力诋梦窗派(包括况蕙风)及加誉于观堂之词学有关,其偏见影响及于解放后。其实《蕙风词话》体系严密,于词论中兼批评、分析、考据与教导学词门径,而其词学理论亦多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8.
一、创作灵感的表现特点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中专谈创作理论问题,涉及创作构思,创作思维,创作方法、创作技巧、创作过程、语言表达诸多方面,但其核心是“词境”说,是从创作构思角度来论述灵感现象的。他指出:“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秋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怅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三十年前,或且一至焉,今不可复得  相似文献   

9.
况周颐词的创作流变与近代词坛风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周颐传世有《蕙风词》等词总集3种、别集12种,现存词作460余首。他一生的词创作及风格凡三变:初无师友研讨,为词囿于小我,抒发性灵,轻倩纤艳;中岁得益于王鹏运规诫,融入主流词坛并成为词坛主流,所作依“重拙大”,寄寓身世家国之感,柔厚沉郁;晚年与朱祖谋切磋,回归自我,词抒遗民哀思,声律与体格并重,凄艳浑成。况氏主要取法周邦彦、吴文英、姜夔、史达祖,融合南北宋词之长,将浙西、常州词派合一,体现了传统词学在近代的发展流变与最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晚清学者况周颐的《蕙风词话》是在历代词话中评论研讨金词最多的一家。金词的繁荣几与北宋相埒。苏轼词的影响,与北方民族刚健质朴的性格相结合,形成了金词不同于同时期南宋词的独特风貌。吴激、蔡松年的由南而北和辛弃疾的由北而南,见出宋金词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金词只是北宋词的一种特殊的延伸和继续。金人片面继承苏词而予以单向发展,同时有意无意地排斥了传统婉约词,这对北国词的全面繁荣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况周颐《蕙风词话》曰:“五代词人……其铮铮皎皎者,如李重光之性灵,韦端已之风度,冯正中之堂庑,岂操觚之士能方其一万。“所谓“性灵”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真性情,可说为李煜其人、其词之一显著特色。故有人认为,李煜词只“体现了一种真的倾向”,“并不在于它表现一种善的内容”。(王河:《谈李煜及其词》,见《江西社会科学》1982.5)李煜词之魅力仅仅是由于赤裸裸的,毫无假借的直率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如此,李煜之“真”所包含的特定内容,在亡国前无非“耽溺于享乐”,亡国后无非“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女诗人朱淑真的诗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诗人朱淑真,是我国元代以前留下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之一。关于朱淑真的年代和身世,以及她的某些作品的真伪,近数十年来我国古典文学研究者们曾作过若干探索,但由于资料较为缺乏,不容易作出令人满意的判断。况周颐的《蕙风词话》等书,根据朱淑真作品中有与魏夫人酬唱的诗,认为这个魏夫人就是被朱子誉为与李易安齐名能写诗的北宋神宗年间做宰相的曾布之妻,从而断定朱淑真是北宋时代人;相反的,有的人则根据王士祯的《池北偶谈》记载的《朱淑真璿璣图记》这篇短文,说他在“辛亥冬(按即公元一六七一年),于京师见宋朱女郎淑真手书  相似文献   

13.
一个幽灵,在唐宋词坛中悄然徘徊、踯躅……“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蕙风词话》卷一)  相似文献   

14.
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烨和况周颐被称为晚清四大词人。这个以桂林人王鹏运为首的并在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词人群体,起始于十九世纪末,形成壮大于二十世纪前期,活跃在中国文坛达半个世纪之久,他们在清代词学史上是属于常派的延续,还是已属于另一个新词派呢?本文依据况周颐的《惠风词话》(以下简称《词话》),对此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一、寄托与“即性灵,即寄托”倡言政治寄托,是常派词学的主要标志,也是其与其他词派相区分的界别点。况书中所言“即性灵,即寄托”与“勿呆寄托”,是大相径庭的。况书对寄托问题,有一段相对集中的…  相似文献   

15.
顾太清的思想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蕙风词话》载论清朝满洲词人,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说法。顾太清之诗集《天游阁集》及词集《东海渔歌》,自当时起在我国文坛上已有盛名,至今不衰,凡言满清满族女诗人者,非顾太清莫属。  相似文献   

16.
名词句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的名词句,是指严格语法意义上的名词句,即由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词的短语所构成的非主谓句。在我国古典诗歌创作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名词句的存在,并且还可以看到,名词句一旦出现,诗歌中往往会形成某种意境。例如:“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况周颐《蕙风词话》认为该诗句创造了“穆之一境”。又如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意境的形成,与名词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具有极大的关系。名词句为什么能有效地创造出诗歌的意境呢?我们需要先了解诗歌意境形成的基本条件。在意境的形成中,形象是基…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连串的历史事件掩袭着中华大地。生活在这一变动氛围中的士大夫况周颐象一个幽灵踽踽独行,或蹒跚踟躅于江干,或憔悴行吟于沪渎,激荡的现实胁裹着孤寂的灵魂;易感的心旌承载着多难的春秋。历史、现实、人生、文学,全部打着旋投进词人的灵魂深处,象一个个怪圈套住了况周颐,使他瞻顾左右、不能自拔。他是十九世纪末一个痛苦彷徨的灵魂!王国维曾高度评价况周颐,认为“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人间词话》附录)况周颐这一末代词人挣扎于矛盾的怪圈之中,唯其矛盾,才  相似文献   

18.
王鹏运在推动词学发展上,除了数量甚众、风格卓异的词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词学思想及其对临桂词派其他词人的影响。他以词体为尊,推重词的比兴寄托,倡导“重”、“拙”、“大”“作词三要”,重词之体格,讲求体格与声律二者并重,推重空灵而厚重的梦窗词,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临桂词派的重要词学理论《蕙风词话》的建构与形成,为临桂词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文论发展到清末王国维、况周颐的词论止,已完成它在批评史上的最后一笔。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入手探索中国古文论发展的轨迹,总结两千年来文论发展经验的文章浩如烟海但对与王国维同时的况周颐却冷眼相待,研究论文屈指可数。这种研究的倾斜固然说明两者在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理论,自先秦《左传》季札观乐时就初见端倪,后经魏晋的滥觞期,直至明清才趋于成熟。古人论风格,多用体、品、格等概念,而“风格”这一范畴,则往往多用于对人物的品评,后来才逐渐挪用于对文章风格和文艺作品风格的品评。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一书使用“风格”达10余次之多,几乎都用于对词作品风格的品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